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数学教案 > 一年级上册

第1课时 10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编号ID:3384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13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10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10的再认识》
学科 数学 学段 低段 年级 一年级
相关领域 数与代数
教材 书名: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数,感受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2022年版课标进一步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对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数感是形成抽象能力的经验基础”。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10是学生第一个认识的由两个数字组成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10是两位数的起点,它将在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中有重要作用。本节课主要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10的组成,对10这个数概念获得全面的认识和掌握。本节课知识点较多、容量较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时要注意形式的多样性。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思维处于形象直观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在前面几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6~9各数,他们经历数概念产生过程的现实背景,能够结合生动的画面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数的组成的顺序认识数,形成相应的数感。这些为本节课“10的认识”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10是学生第一次认识的两位数,理解10个一是1个十,这对学生来说可能是存在困难的。低年级的孩子需要在操作中积累活动经验,所以考虑结合计数器,让学生在操作中对比与感悟,进而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学习目标:
1.在实际操作中感悟并理解“10个一是1个十”,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法和位值制,提升数感。
2.借助实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材料,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感受10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并感受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在实际操作中感悟并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真正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建立数感。
教学难点: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并感受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流程示意
一、创设真实情境,经历数数过程

二、升级计数单位,由“10个一”到“1个十”

三、写10理解10,感受位值制之妙

四、当堂练习,交流巩固
                           教学过程
一、创设真实情境,经历数数过程
1.出示主题图
课件出示教科书P73主题图。
教师:同学们看这张图,图上画了什么,有哪些事物呢?
预设:小朋友在围成一圈跳舞。还有草地、小树、彩旗、灯笼、彩花。
2.数数
秋游时,一些同学在草地上快乐地跳舞,看着这张图,我们都觉得很开心呢。
你能在这张图中,选一种事物数一数吗?数的时候,想想可以怎么数。
学生独立思考、数数。
3.交流
预设1.数小旗:可以1面1面地数,也可以2面2面地数,一共13面。
预设2.数灯笼: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3个3个地数,一共15个。
预设3.数小花: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一共20个。
预设4.数小朋友: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还可以先数外圈的10个再加上中间的1个,一共11个。
预设5.数小花的时候,也可以10个10个地数, 一边10个,两边正好20个。
4.比较
师:大家现在一眼就能看出小朋友一共有11个,那么能一眼看出灯笼有多少个吗?
引导学生一个一个地数,数到第10个时将这10个圈起来。
发现10个一组,数起来既方便又清楚。
5.举例:做一做1
你还能举出把10个事物作为一组的例子吗?
学生思考并发言交流。
二、升级计数单位,由“10个一”到“1个十”
1.揭示课题
师:“10”是一个我们认识的数,但在数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10有许多特别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认识10。(板书课题:10的再认识)
2.计数单位对比
师:请你摆出十根小棒,你会怎么摆。
学生自主完成,展示两种情况并对比。
情况1:摆10个一
情况2:摆1个十(如图)




师:这两种都是“十根小棒”吗?有什么区别?
预设1.左边是分散的,右边是捆起来的。
预设2.左边是一根一根地,一共有10根,右边是一整捆,这一捆有10根。
预设3.左边是10个1根,右边是1个10根。
小结:10个一,是1个十(板书)。这儿的“一”“十”就是数数的“单位”(板书:单位),前面的10、1是用这个单位数得的个数。
3.在计数器上加深认识
师:刚才我们用小棒表示了10,如果请你在计数器上用小珠子表示10,你会怎样表示?同桌商量一下,一起拨珠。




学生同桌拨珠。
抽选一桌上台展示,展示两种拨珠法:
情况1:在个位上拨10个珠子
情况2: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
讨论得出“两种都是对的”,进一步要求动态展示“情况一是怎么变成情况二的?”重点展示“满十进一”的过程。
    师:说一说这两种表示方法表示的10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种是有10颗珠子,第二种是用另一个柱子上的1颗珠子表示10。
小结:第二位上的1,相当于第一位上的10。
师:为了用更简单的的方法表示10这个数,计数器上设计了不同的“位置”,右边开始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在实物计数器上标志: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师:个位的每颗珠子都表示1,十位的每颗珠子都表示10,当个位拨满10颗珠子时,我们就要向十位进一,10个一就变成了1个十(边说边示范拨珠子)。
4.比较小棒与计数器,沟通联系
观察用小棒表示10的两种情况,和用计数器表示10的两种情况,说说用计数器与用小棒表示有什么联系?
发现:在计数器上,因为有了数位,所以只要用一颗珠子,比小棒上表示10个一捆更方便了。
小结:这就是数位的作用。板书:数位。
5.圈圈数数:做一做2
在下面的图中圈出10个,数一数,填一填。

     

1个十和(     )个一        一个十和(     )个一
6.数小花,在计数器上画一画:做一做3
学生独立完成,分别为:5、1、10
三、写10理解10,感受位值制之妙
1.看计数器写数
对照着计数器(10)写一写,上面的珠子表示多少?生:10
2.说一说“10”的每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吗?
学生交流后,师小结:10中的1表示1个十,0表示个位上一个也没有。
3.看着计数器,我们能很清楚地想到这一点,那么如果没有计数器,看着“10”,你能想像出计数器上的样子吗?
请一生上台对照着“10”在电子白板软件上拨珠。
4.讨论:这个0可以不写吗?
小结:看着计数器,可以看出个位上一个也没有。但是写数的时候,如果没有写0,就不方便确定1是在个位还是在十位上。
师:在我国古代,确实有过一段时间,用“不写”来表示“一个也没有”,但是发现很容易看错,于是就采用了用专门符号表示0的写法。
5.对比0~9,感受10之妙。
课件出示:0 1 2 3 4 5 6 7 8 9 10。
观察比较:10和它前面的那些数字,有什么不同?
预设1:0至9都是一个数字,而10有两个数字。
预设2:10的两个数字是前面有过了的。不是新的数字。
师小结:如果为“十”以及后面的数每个都创造新的数字,需要记的数字会越来越多,现在有了数位的帮助,我们只要用旧的数字,就可以表示新的数,这就是数位带来的10的奇妙。
四、当堂练习,交流巩固
1.当堂完成课后的“练一练”1至4,同桌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3.和大人在一起想:练一练5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请大人从准备好的“十几”的数卡片中抽出一个数,让小朋友说一说。例如:14:1个十和4个一组成14。


板书设计:                  10的再认识

10个一是1个十

1   0
十位 个位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