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11 练一练
【课题名称】第11课时 练一练
【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1-10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用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快速、准确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会解决“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的问题和逆向思考的问题。
【课前准备】
1.教师:教学课件
2.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20以内进位计算方法。
教师: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我们都学习了哪些?
预设1:拆大数、凑小数。
预设2:拆小数、凑大数。
预设3: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教师:分小组完成下面计算题,比一比那组算的又对又快!
2.多角度解决问题。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对于同一个问题,有时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方法解决。下面这幅图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组织学生互相说一说题意,然后指名学生完整口述题意。
教师:你会列式解答吗?
预设:学生根据交流及自己的理解,列出算式。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都是求圆的个数,为什么解答的方法不同呢?
预设:学生说出:因为观察角度不同,所以解答方法不同,但都是用加法计算。
3.求总量。
教师:已知两部分的量,求总量,用加法计算。读一读下面这道题目,说一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样解决?
预设:小猴拿走了9个桃子,桌子上还剩3个桃子,要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子?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子,就是把拿走的桃子和剩下的桃子两部分合起来,9+3=12(个),所以原来有12个桃子。
二、跟进练习
1.教材第101页练一练第1题。
开火车计算,汇报时说计算方法。
2.教材第101页练一练第2题。
利用36道加法算式玩“比一比”的游戏,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演示,两人各抽一张算式卡片并计算,看谁的得数大,其余学生指正。
3.教材第101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集体订正。
预设:学生可能对这道题的形式不太理解,“=”左边的算式与右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教师注意举例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等号的左右两边都能写算式,这两道算式的得数相等。
4.教材第101页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汇报。
预设:有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7+9=16(块),8+8=16(块)。(教师追问:为什么两种方法都能解决问题?学生回答:可以从不同角度收集信息,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
教师: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所用的两种方法,为什么都用加法解决呢?(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要把两部分合起来)
5.教材第101页练一练第5题。
教师:你能写出和是11的所有进位加法算式吗?怎样写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
预设:学生可能说出要有序地写,从0+11开始写,然后依次写出1+10、2+9……
学生写出和是11的所有进位加法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把和是11的算式贴在黑板上。
教师:这个方法好!下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写出和是12、13、14、15、16、17、18、19、20的所有进位加法算式。
学生小组合作,按要求写出算式。
6.教材第101页练一练第6题。
比较算式的第一个数和得数,得数变小填“-”,得数增大填“+”。
7.教材第102页练一练第7题。
指导学生收集信息,并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题意,再列出算式。
预设:引导学生交流时把图与算式结合起来,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8.教材第102页练一练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预设:有的学生计算能力较强,可以直接填出未知数;还有的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逐步指导学生先凑10,再凑十几。
9.教材第102页思考题
可以引导学生画图理解,重点理解“我”要单独算1人。
三、巩固提升
1.变式训练
(1)(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
先计算再判断得数比15小的数
(2)(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可能从花盆位置和颜色来收集信息,得出不同的解答方法。
(3)(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
已知两部分的量,求总量(原来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可以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找出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4)(变式训练第4题课件展示)
先求出等号一边算式的结果,再求括号里的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
1.教材第100页练一练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复习,把前面分散学习的知识加以梳理,加以归纳,提出要点,让学生在复习知识点的同时,加强练习巩固,最终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