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数学教案 > 二年级上册

第4课时 6的乘法口诀-导学案

编号ID:3673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06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1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第4课时  6的乘法口诀
课题 6的乘法口诀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在新知探索环节教学教材第60页例6时,我首先提出了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分别算出有多少颗豆子,为学生结合实际计算几个6是多少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调动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激发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同时也便于学生体验数学的现实意义。
2.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编制口诀、整理口诀、记口诀、用口诀,亲身经历知识探索的全过程。这样安排,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并掌握6的乘法口诀。
3.练习设计结合具体情境展开,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射击气球”不知不觉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既注重基础,又促进发展;其它几道习题的设置,既注重独立探究,又体现合作交流,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不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学习目标 1.理解和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6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推理和概括能力。
3.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善于倾听并学习,感受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 1.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2.会编制6的乘法口诀。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教案中的表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1.学生齐背1~5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
(   )五十五
三(   )十二
(   )四得八
(   )四十六
四(   )二十
(   )五一十
(   )三得九
五(   )二十五
(   )三得六
三(   )十五
3.写出乘法算式。
5个3是多少?4乘5是多少? 1.学生背诵口诀。
2.学生配合老师把口诀说完整。
3.学生独立写乘法算式,全班订正。 1.填一填。
二五(一)(十)
二四(得)(八)
(五)(五)二十五
(四)(四)十六
(二)三得六
四五(二十)
二(四)得八
三(三)得九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4)×(2)=8
(3)×(5)=15
(2)×(5)=10
(3)×(2)=6
(5)×(5)=25
(6)×(5)=30
3.想一想,填一填。
1只蚂蚁6条腿,
2只蚂蚁(12)条腿,
3只蚂蚁(18)条腿,
4只蚂蚁(24)条腿,
5只蚂蚁(30)条腿,
6只蚂蚁(36)条腿。
4.我会填。
6+6+6=(6)×(3)
6×3+6=(6)×(4)
5×6-6=(6)×(4)
5.根据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五六三十
5×6=30
6×5=30
二六十二
2×6=12
6×2=12
6.一共有多少面红旗?

2×6=12(面)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课件出示例题。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组织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算出3个、4个、5个、6个豆荚里分别有多少颗豆子?完成教材第60页表格。
2.交流讨论。
(1)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2)班内汇报:各组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3)结合学生的汇报,组织探讨:
①表格中填出的数各表示什么意思?(板书:1个6相加、2个6相加……6个6相加)
②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积是多少?怎样知道的?写出6个乘法算式。
3.编制口诀。
(1)你能编出6的乘法口诀吗?
(2)整理口诀。
观察这些口诀,你们能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出来吗?
(3)记口诀。
说说哪几句容易记住,哪几句难记?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记口诀。 1.(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
一个豆荚里有几颗豆子?两个呢?
(2)独立计算分别有多少颗豆子,完成表格的填写。
2.(1)小组交流,同桌说说各自的想法。
(2)小组推荐代表把组内的想法向全班汇报。
(3)①学生探讨所填数的意义,教师指名汇报。
②学生根据教师的板书,在本子上试着列出6个乘法算式,写好后同桌相互检查。
3.(1)学生根据乘法算式,自主编制6的乘法口诀。编制口诀后,小组内互相听一听,然后组内评价。
(2)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口诀。
(3)学生记忆口诀,相互介绍自己记口诀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3.完成教材第61页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点名汇报,集体纠正。
2.3人板演,其余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答,点名说出思考方法,并汇报订正。
3.独立做,点名说口诀和结果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学习的过程不是单一地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应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活动机会,在活动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构建知识。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是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给学生广泛参与的机会和发展的余地。在设计练习时,我注意到学生情感方面的问题,特地设计了题型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如:“师生互对口令”的练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不仅让学生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语言鼓励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变得爱学、乐学,从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点评和总结: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