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一年级下册

02 吃水不忘挖井人 精华版教案

编号ID:86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09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7-30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学习并发扬革命优良传统,饮水思源。
语言运用:朗读课文并读出两个字前后轻重的变化。
思维能力:根据问题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
审美创造:能够留意身边人、事物的美好,懂得感恩。
课前解析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革命领袖毛主席的故事。本课重点:一是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二是学习根据问题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应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感恩,懂得珍惜。
关注课文:课文共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第2自然段写为了解决乡亲们的吃水问题,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第3自然段写乡亲们饮水思源,立碑纪念。课文有一幅插图,是拍自沙洲坝实地的照片,图文互补,让故事内容更加真实、感人。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6个生字,可根据字形特点,分类进行指导:“主、住”带有相同部件,教师可以示范指导其中一个字,另一个由学生自主观察,尝试书写。
关注朗读:课文中有很多带轻声的词语,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等方式,指导读好“村子、时候、地方”这几个词语中两个字前后轻重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认识“井、城”等13个字和广字头、心字底2个偏旁,会写“井、主”等6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能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井、城”等13个字和广字头、心字底2个偏旁。
2.会写“井、主、住”3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情境
1.教师导入:在瑞金城外的沙洲坝,有一口特别的水井,井碑上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几个大字。你们知道这口井和谁有关吗?
预设:毛主席。
2.教师介绍毛主席。(出示课件3)
3.教师出示课文题目并板书:吃水不忘挖井人。(板书:吃水不忘挖井人)
4.教师领读课文题目,学生跟读。
二、理解课文题目,认识生字
1.教师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题目,指导学生认读生字“井”。(出示课件4)
2.教师引导: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挖井人”是谁?“吃水”的人是谁?为什么说“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师引导: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教师引导: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读顺,圈出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出示课件5)
2.学习字词。
(1)出示生字,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出示课件6)
(2)读词语:水井 城外 村子 毛主席 住过 乡亲 战士 想念(出示课件7)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读准字音。
(3)分享识字方法。(出示课件8、9)
熟字比较:土—士 王—主
偏旁识记:“席”的偏旁是广字头。
熟字组新词:井—井口 水井
村—村子 乡村 村口
……
3.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轻声词:村子、时候、地方。(出示课件10)
4.教师指名让学生朗读句子,适时纠正发音和停顿。(出示课件11)
 
  设计意图:先读好字词,再读通句子,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通过同桌互读、小组共读等方式,在自主点评中互相学习,既能共同提升,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品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1.教师引导: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自然段序号,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课件12、13)
学生提取信息,汇报交流。
2.学习第1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圈出地点。(出示课件14)
(1)教师引导:现在请大家朗读第1自然段,画出表示地点的词语。(板书:沙洲坝)
预设:瑞金 沙洲坝 江西
(2)结合图片,提取重要信息。(出示课件15)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图片,这三张图片分别对应的是第1自然段中三个表示地点的词语,这三个地点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地点的大小关系:沙洲坝在瑞金,瑞金在江西省。
(3)指导朗读。(出示课件16)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长句子的断句方法:齐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对轻声。同时要注意这个句子比较长,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根据词语的位置进行断句,请大家和我一起朗读。
 
3.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每句话的内容。
教师提问:第2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出示课件17)
预设:有两句话。
教师引导:请大家读一读第2自然段,画出乡亲们吃水困难的句子。(板书:没水 到远处挑)
(1)学生画出第1句话,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字理识字,认读“井”。(出示课件18)
教师讲解“吃水”:江西方言,喝水的意思。(出示课件19)
出示图片,学生思考乡亲们没有水会怎么样。(出示课件20)
预设:没办法洗衣、洗菜;庄稼不能生长。
教师引导: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在路上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想象说话。(出示课件21)
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齐读第1句话,读出乡亲们吃水的困难。(出示课件22)
(2)教师过渡: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容易,是谁带领大家解决了这个吃水的难题?
预设:毛主席。
教师引导:毛主席是怎么解决这个吃水难题的?请大家圈出重要信息。(出示课件23)
预设:挖水井。(板书:毛主席 带领 挖水井)
教师引导:你觉得毛主席是个怎样的人?(出示课件24)
预设:毛主席关心人民,处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解决困难。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齐读第2句话,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
(3)回归整体,再次朗读第2自然段。(出示课件25)
五、指导书写
1.教师指导学生书写“井”。(出示课件26)
(1)教师提示重要笔画和注意事项:第一横比第二横短,第二横在横中线下侧,竖比竖撇略长。
(2)教师示范写,学生练写。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主”“住”。(出示课件27)
(1)主:点在竖中线上,第一横中长,第二横稍短,竖写在竖中线上,最后一横最长。
(2)住:左窄右宽,右半部分三横等距。
(3)教师示范写,学生练写。
 
 
1.会写“江、方、后”3个字。
2.能体会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感情,学会感恩,懂得珍惜。
 
一、复习回顾,认读词语
1.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主要人物,也认识了文中的很多生字、词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
2.教师复习导入,出示词语。(出示课件28)
学生接龙读词语,教师适时指导。
二、回顾课文,体会情感
1.教师引导: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第1、2自然段,我们知道了哪些重要信息?(出示课件29)
预设:毛主席在瑞金沙洲坝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2.学习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深切情意。(出示课件30)
(1)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画一画重要信息。
(2)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是什么意思?
(3)教师引导:有了这口井,乡亲们用水时会想到谁呢?(出示课件31)
预设:想到毛主席,想到战士们。
(4)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出示课件32)
当乡亲们去挑水时,会想起毛主席;
当乡亲们    时,会想起毛主席。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时刻想念”。
教师总结:对呀,乡亲们只要挑水、用水、吃水,都会想起毛主席,这就是乡亲们永远不会忘记毛主席的恩情啊。(板书:永不忘 毛主席)
(5)教师引导:乡亲们为了永远铭记毛主席,做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立石碑。(板书:乡亲们 立石碑)
(6)教师引导:从乡亲们的行为中,你学会了什么?
预设:学会了感恩,懂得了珍惜。(板书:学会感恩 懂得珍惜)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怀着对毛主席的敬爱之情,一起读一读第3自然段吧!(出示课件33)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课文来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同时结合生活经验和体会,感受课文想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印象深刻。
 
三、书写指导,学写“江、方、后”
1.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江”。(出示课件34)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教师提示重要笔画和注意事项:左右结构。三点水写在左半格,比右边高;“工”字第一横比第二横短。
(3)教师示范写,学生练写。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方”。(出示课件35)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教师提示重要笔画和注意事项: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第三笔横折钩的横稍短。
(3)教师示范写,学生练写。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后”。(出示课件36)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教师提示重要笔画和注意事项:第一笔短撇稍平,第三笔横压在横中线上,“口”字稍扁。
(3)教师示范写,学生练写。
四、梳理结构,课文小结
1.梳理结构。(出示课件37)
2.课文小结。(出示课件38)
五、拓展延伸,课堂演练
1.拓展延伸。(出示课件39)
2.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0)
 
 
 
随文分散识字是课程标准低段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解决“识”和“写”的问题上,我采取了“分散识字、集中书写”的原则,即教材要求学生会认的字,我们通过多次的呈现分阶段识记;要求学生正确书写的字,我们一般安排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让学生书写。
革命题材课文叙述的故事与当今儿童的生活体验存在比较大的距离,学生阅读课文的行为实际上是横向单一的平面性阅读,它给予学生的阅读信息比较少,所以在讲授这篇课文时,要给学生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实现学生纵向、多维度的立体性阅读,提高学生阅读革命题材类课文的质量。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学习并发扬革命优良传统,饮水思源。
语言运用:朗读课文并读出两个字前后轻重的变化。
思维能力:根据问题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
审美创造:能够留意身边人、事物的美好,懂得感恩。
课前解析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革命领袖毛主席的故事。本课重点:一是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二是学习根据问题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应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感恩,懂得珍惜。
关注课文:课文共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第2自然段写为了解决乡亲们的吃水问题,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第3自然段写乡亲们饮水思源,立碑纪念。课文有一幅插图,是拍自沙洲坝实地的照片,图文互补,让故事内容更加真实、感人。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6个生字,可根据字形特点,分类进行指导:“主、住”带有相同部件,教师可以示范指导其中一个字,另一个由学生自主观察,尝试书写。
关注朗读:课文中有很多带轻声的词语,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等方式,指导读好“村子、时候、地方”这几个词语中两个字前后轻重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认识“井、城”等13个字和广字头、心字底2个偏旁,会写“井、主”等6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能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井、城”等13个字和广字头、心字底2个偏旁。
2.会写“井、主、住”3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情境
1.教师导入:在瑞金城外的沙洲坝,有一口特别的水井,井碑上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几个大字。你们知道这口井和谁有关吗?
预设:毛主席。
2.教师介绍毛主席。(出示课件3)
3.教师出示课文题目并板书:吃水不忘挖井人。(板书:吃水不忘挖井人)
4.教师领读课文题目,学生跟读。
二、理解课文题目,认识生字
1.教师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题目,指导学生认读生字“井”。(出示课件4)
2.教师引导: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挖井人”是谁?“吃水”的人是谁?为什么说“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师引导: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教师引导: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读顺,圈出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出示课件5)
2.学习字词。
(1)出示生字,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出示课件6)
(2)读词语:水井 城外 村子 毛主席 住过 乡亲 战士 想念(出示课件7)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读准字音。
(3)分享识字方法。(出示课件8、9)
熟字比较:土—士 王—主
偏旁识记:“席”的偏旁是广字头。
熟字组新词:井—井口 水井
村—村子 乡村 村口
……
3.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轻声词:村子、时候、地方。(出示课件10)
4.教师指名让学生朗读句子,适时纠正发音和停顿。(出示课件11)
 
  设计意图:先读好字词,再读通句子,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通过同桌互读、小组共读等方式,在自主点评中互相学习,既能共同提升,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品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1.教师引导: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自然段序号,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课件12、13)
学生提取信息,汇报交流。
2.学习第1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圈出地点。(出示课件14)
(1)教师引导:现在请大家朗读第1自然段,画出表示地点的词语。(板书:沙洲坝)
预设:瑞金 沙洲坝 江西
(2)结合图片,提取重要信息。(出示课件15)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图片,这三张图片分别对应的是第1自然段中三个表示地点的词语,这三个地点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地点的大小关系:沙洲坝在瑞金,瑞金在江西省。
(3)指导朗读。(出示课件16)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长句子的断句方法:齐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对轻声。同时要注意这个句子比较长,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根据词语的位置进行断句,请大家和我一起朗读。
 
3.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每句话的内容。
教师提问:第2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出示课件17)
预设:有两句话。
教师引导:请大家读一读第2自然段,画出乡亲们吃水困难的句子。(板书:没水 到远处挑)
(1)学生画出第1句话,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字理识字,认读“井”。(出示课件18)
教师讲解“吃水”:江西方言,喝水的意思。(出示课件19)
出示图片,学生思考乡亲们没有水会怎么样。(出示课件20)
预设:没办法洗衣、洗菜;庄稼不能生长。
教师引导: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在路上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想象说话。(出示课件21)
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齐读第1句话,读出乡亲们吃水的困难。(出示课件22)
(2)教师过渡: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容易,是谁带领大家解决了这个吃水的难题?
预设:毛主席。
教师引导:毛主席是怎么解决这个吃水难题的?请大家圈出重要信息。(出示课件23)
预设:挖水井。(板书:毛主席 带领 挖水井)
教师引导:你觉得毛主席是个怎样的人?(出示课件24)
预设:毛主席关心人民,处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解决困难。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齐读第2句话,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
(3)回归整体,再次朗读第2自然段。(出示课件25)
五、指导书写
1.教师指导学生书写“井”。(出示课件26)
(1)教师提示重要笔画和注意事项:第一横比第二横短,第二横在横中线下侧,竖比竖撇略长。
(2)教师示范写,学生练写。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主”“住”。(出示课件27)
(1)主:点在竖中线上,第一横中长,第二横稍短,竖写在竖中线上,最后一横最长。
(2)住:左窄右宽,右半部分三横等距。
(3)教师示范写,学生练写。
 
 
1.会写“江、方、后”3个字。
2.能体会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感情,学会感恩,懂得珍惜。
 
一、复习回顾,认读词语
1.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主要人物,也认识了文中的很多生字、词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
2.教师复习导入,出示词语。(出示课件28)
学生接龙读词语,教师适时指导。
二、回顾课文,体会情感
1.教师引导: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第1、2自然段,我们知道了哪些重要信息?(出示课件29)
预设:毛主席在瑞金沙洲坝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2.学习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深切情意。(出示课件30)
(1)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画一画重要信息。
(2)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是什么意思?
(3)教师引导:有了这口井,乡亲们用水时会想到谁呢?(出示课件31)
预设:想到毛主席,想到战士们。
(4)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出示课件32)
当乡亲们去挑水时,会想起毛主席;
当乡亲们    时,会想起毛主席。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时刻想念”。
教师总结:对呀,乡亲们只要挑水、用水、吃水,都会想起毛主席,这就是乡亲们永远不会忘记毛主席的恩情啊。(板书:永不忘 毛主席)
(5)教师引导:乡亲们为了永远铭记毛主席,做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立石碑。(板书:乡亲们 立石碑)
(6)教师引导:从乡亲们的行为中,你学会了什么?
预设:学会了感恩,懂得了珍惜。(板书:学会感恩 懂得珍惜)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怀着对毛主席的敬爱之情,一起读一读第3自然段吧!(出示课件33)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课文来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同时结合生活经验和体会,感受课文想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印象深刻。
 
三、书写指导,学写“江、方、后”
1.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江”。(出示课件34)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教师提示重要笔画和注意事项:左右结构。三点水写在左半格,比右边高;“工”字第一横比第二横短。
(3)教师示范写,学生练写。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方”。(出示课件35)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教师提示重要笔画和注意事项: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第三笔横折钩的横稍短。
(3)教师示范写,学生练写。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后”。(出示课件36)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教师提示重要笔画和注意事项:第一笔短撇稍平,第三笔横压在横中线上,“口”字稍扁。
(3)教师示范写,学生练写。
四、梳理结构,课文小结
1.梳理结构。(出示课件37)
2.课文小结。(出示课件38)
五、拓展延伸,课堂演练
1.拓展延伸。(出示课件39)
2.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0)
 
 
 
随文分散识字是课程标准低段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解决“识”和“写”的问题上,我采取了“分散识字、集中书写”的原则,即教材要求学生会认的字,我们通过多次的呈现分阶段识记;要求学生正确书写的字,我们一般安排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让学生书写。
革命题材课文叙述的故事与当今儿童的生活体验存在比较大的距离,学生阅读课文的行为实际上是横向单一的平面性阅读,它给予学生的阅读信息比较少,所以在讲授这篇课文时,要给学生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实现学生纵向、多维度的立体性阅读,提高学生阅读革命题材类课文的质量。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