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二年级上册

识字4 田家四季歌(教案)

编号ID:288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11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7-30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4 田家四季歌
教学目标 1.认识“季、蝴”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场”,会写“季、吹”
等10个字,会写“四季、农事”等5个词语。(重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3.了解田家四季农事,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重难点)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预习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师备课 多媒体课件 

1.认识第1、2小节出现的10个生字,会写“季、吹、肥、农、事、忙、归、戴”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田家春、夏两季的农事活动。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猜字谜。
·三人同日去看花。(春)
·一边绿,一边红,一边喜雨,一边喜风。(秋)
过渡:同学们真是猜谜高手!这3个字谜都与季节有关。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课文就描述了四季农事。季节不同,农民伯伯做的事也不同。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题,学习字词
1.理解课题的含义。
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预设:“田家”是什么意思?田家四季歌是一首什么歌?
(1)理解“田家”。
①课件出示几幅农村生活图片(割麦子、插秧、采桑叶、犁地),学生欣赏。
②教师总结:以种田为主的人家就是“田家”,也就是农家。种田的人民就叫“农民”。
(2)理解“四季”。
(课件出示桃花、荷花、黄色的银杏叶、白雪图)引导学生看图并说出它们反映的季节,再交流自己对四季的认识。
小结:田家四季歌,就是描述农民在春夏秋冬四季里的农事活动的歌谣。
2.指名朗读“四季”,识记“季”字。
方法指导:(1)对比识字。“季”和“李”字形相似,李树是一种树木,所以“李”字上面是木字头,“季”比“李”上面多了一撇,是个“禾”字。
(2)加一加识字。“禾”加“子”就是“季”。
(3)字理识字。上面是禾苗,下面是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合起来表示幼小的禾苗。
3.认读四个季度的名称(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巩固“季”字的读音和字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同学们,现在我们把“春、夏、秋、冬”这四个字宝宝送回课文,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录音,注意听准字音。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还可以小组合作读、拍手读。
(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思考:课文讲了四季中的哪几样景物?用“——”画出来。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指四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思考:这首歌谣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写了什么内容?
四、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一)学习第1小节,感受春天万物生长、草长莺飞的季节特点。
过渡: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美丽季节,在乡村,春天的景色又有怎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出春天的美好。
1.指名读,思考:这一节写了哪些事物?
填空读:春季里,     吹,     开长     。      多嫩,      正肥。
教师提醒学生“麦苗儿、桑叶儿”两处不应读成儿化音。还要注意“花开草长”的“长”要读成zhǎnɡ,而不能读成chánɡ。可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儿歌描绘的是春天里小草长高、花朵开放的画面,所以是“花开草长”。
2.集体交流。(教师板书:春风、花、草、蝴蝶、麦苗儿、桑叶儿)
3.看图识字词。
(1)出示蝴蝶图,指名读“蝴蝶”,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字的特点。(都是虫字旁。)再让学生说说类似的字词。(蜻蜓、蚂蚁、蜘蛛。)
小结:与小昆虫有关的字通常用虫作偏旁。
(2)出示麦苗儿图,学生观察并交流:你还知道什么苗儿?(树苗儿、花苗儿等。)
(3)出示桑树、桑叶、桑果儿图,引导学生认识“桑”字。再引导学生明白“桑”是一种树名,所以偏旁是“木”。
(4)重点理解。
①嫩:出示嫩叶图,说说其颜色、形态等,再出示老叶、黄叶图,加以对比。
②肥:出示桑叶肥大图,说说“肥”给你的感觉,再出示细叶、枯叶图,加以对比。
4.学生交流其他识字方法。
◆加一加  “蝴”是“虫”加“胡”;“桑”是三个“又”加“木”;“肥”是“月”加“巴”。
◆联系生活经验  “肥”字在口语中经常会用到,可结合日常使用情况,联想识字。
5.师生合作,创设情境,朗读课文。(第1小节以描写春景为主,朗读节奏舒缓)
师: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风儿轻轻地吹,吹红了桃花,吹白了梨花,吹醒了迎春花,蝴蝶在花间翻飞。这是什么样的?
生:春季里,春风吹,花开草长蝴蝶飞。
师:麦苗儿一片青翠,又大又圆的桑叶儿在风中摇曳。这又是什么样的?
生:麦苗儿多嫩,桑叶儿正肥。
师:(出示教材第一幅图)看,春景多明媚!
(二)学习第2小节,了解夏季繁忙的农事活动。
1.学生自读,圈出会认字,同桌互相读,交流识记方法。
过渡:“夏季里,农事忙。”同学们,夏季里农民伯伯在忙什么呢?
(1)比一比:农—衣;归—扫。
(2)编口诀:田土共失,拿戈保卫。(戴)
2.学生朗读,思考:这一节主要写了哪些农事活动?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采桑养蚕、插秧。)
3.(课件出示农家生活图)引导学生理解“采桑养蚕”和“插秧”。
明确:“采桑养蚕”“插秧”写出了桑叶儿和麦苗儿的变化。
4.学生畅谈:除了采桑养蚕、插秧,农民伯伯在夏季里还有哪些农事要干呢?
教师引说:农民伯伯在夏季里除了要采桑养蚕、插秧,还要除草、积肥……真是“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农民伯伯实在是太忙了。农民伯伯忙成什么样了呢?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5.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并理解: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
(1)联系生活,说一说“早起”:爸爸妈妈每天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下班?
(2)(出示教材第二幅图)描述图片,理解“戴月光”的意思。
(3)出示“戴”“带”,指导辨析对比。
戴:把东西戴在头上、脸上、脖子上,都用“戴”。如“戴红领巾、戴项链、戴手表”等。带:把东西随身带着,或者表示腰带、鞋带之类的带子。如“带上书包、带领、系带子”等。
辨一辨:①妈妈(戴)上心爱的珍珠项链,(带)着行李,去度假了。
②农民伯伯(戴)着草帽,挥着锄头,披星(戴)月地在田间劳作。
6.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第2小节,也可以男女生合作读。
朗读指导:本小节押“ɑnɡ”韵,注意“忙、秧、光”要读准确,朗读节奏可以略加快,如“采了……又……”“早起……归来……”,体现农事的忙碌。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特点。
“季”是上下结构,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横画的距离和长短;“吹、肥、忙、归”是左右结构的字,重点指导左窄右宽;“戴”是本课书写难点,重点指导学生用部件组成识记字形。
2.教师范写“戴”,学生描红再练写。
3.集体讲评,学生再练写。
六、拓展交流,作业设计
1.农家在一年四季中都有哪些主要的农事活动?请家人给你讲一讲,或者自己查资料。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认识第3、4小节出现的6个生字,理解并掌握多音字“场”和“了”,会写“辛、苦”2个字,会写“四季、农事”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课文第3、4小节,了解秋季、冬季的农事活动,感知劳动带来的快乐。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词语。
四季        蝴蝶        麦苗儿        桑叶儿
正肥        农事        归来          戴月光
2.小组内开展复习活动。
(1)小组长拿出字卡,小组同学轮流认字,其他同学纠正字音。
(2)小组成员自由选择喜欢的字卡,拼读、组词、说完整的句子,其他同学适时纠正。
3.学生齐读全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二、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一)学习第3小节,感受农家丰收的喜悦。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相机正音,学生再练读、齐读。
稻上                 然       
◆学习多音字“场”  “场”在大多数情况下读三声,表示“处所,能适应某种需要的较大的地方”,如“操场、球场、广场、菜场、农场”等。本课中的“场”读二声,专指“平坦的空地,多半用来脱粒、晒粮食”,如“打场”。(出示教材第三幅图)
◆学习“谷”“粒”  出示稻穗长满稻谷、稻谷脱粒的图片,认读“谷”“粒”,再口头扩词:山谷、稻谷、米粒、颗粒。
◆学习“虽”“辛”“苦”
(1)指名朗读第2句。
过渡:老师这里有三个字谜,谜底都藏在句子里,同学们快来猜一猜吧!
①虫子张开嘴。(虽)
②站立十分钟。(辛)
③古代一种草。(苦)
(2)出示词语“虽然”“辛苦”,引导学生用这两个词语造句,体会词语的含义。
预设:辛苦……爸爸工作很辛苦。
虽然……虽然今天下大雨,但是小朋友们还是按时到校了。
3.师生共读课文,结合课文想象秋天的丰收景象。
教师引读: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大地披金衣,稻田翻波浪,还有那数不清的香甜的水果……这真是——(生齐读:秋季里,稻上场,谷像黄金粒粒香。)农民伯伯虽然每天都很累,但丰收的喜悦荡漾在脸上,这真是——(生齐读: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
朗读指导:“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劳动创造幸福,所以朗读时节奏要欢快,句末语调要上扬,体现农民丰收的喜悦。
4.播放农民割稻子、打谷视频,引导学生直观体会农民的劳动。(板书:稻上场、打谷)
5.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联系春季、夏季农民的劳动,说说对“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的理解。
6.讨论: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对待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
(二)学习第4小节,感受农家轻松闲适的生活场景。
过渡:春种秋收,农民伯伯辛苦了一年,获得了大丰收。很快,冬天来了,这时的农家又是一副怎样的生活场景呢?
1.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学习多音字“了”
(1)学生找一找课文中“了”字的两种读音。出示句子:
◇采了(le)蚕桑又插秧。
◇一年农事了(liǎo),大家笑盈盈。
读音指导: “了”在第一句中读le,表示采桑已经完成,可扩词:好了、行了;在第二句中读liǎo,表示一年的农事全部结束,可扩词:知了、了解。
(2)学生自主练习读,然后教师指名读、齐读、拍手读。
2.找出活动,体会农家的心情。(板书:笑开怀)
(1)(出示教材第四幅图、农民制新衣图)冬季雪后的景象是怎样的?
(2)“一年农事了,大家笑盈盈。”农民伯伯和家人坐在家中干什么呢?又会聊些什么呢?
三、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1.出示儿歌,学生配乐读。
2.出示课文的四幅图,通俗地说说儿歌的内容;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补充,再共同描绘图片内容,尝试背诵全文。
过渡:田家四季里,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色。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小节背给大家听。(学生试背)
3.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体会“劳动创造美”。
四、指导写字,巩固知识
1.(课件出示会写字)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难写的笔画。
2.交流:你认为哪个字难写?提出来,大家共同商议书写方法。
3.教师指导书写。
辛:“立”字宽而扁,“十”字窄又长。
苦:草头扁,“古”稍大,上横短,下横长。
4.学生描红后书写。同桌之间展示、评议,比一比谁写得更漂亮。
5.教师挑选优秀书写作品投影,师生共评,学生再练写。
6.听写词语。
学生举手上讲台在黑板上听写课本“词语表”中本课词语,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听写。教师批改黑板上学生的书写,其余学生同桌互查互纠,将订正后的词语多写几遍。
五、拓展延伸,作业设计
1.结合生活,想一想农民伯伯在四季里还会干哪些农事,小组交流。
预设:耕田、割麦、打谷、积肥……
2.学生自由阅读下面的儿歌,感受四季的美丽。
四季儿歌
春风暖,布谷叫,小苗出土咧嘴笑。
夏天热,蝉儿叫,荷花出水咧嘴笑。
秋天凉,雁儿叫,颗颗棉桃咧嘴笑。
冬季里,雪花飘,朵朵梅花咧嘴笑。
3.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田家四季歌》是一首儿歌,它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农民一年的农事活动,赞美了农家人的辛勤劳动,抒发了他们收获的喜悦。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识字方式多样。新课程倡导随文识字,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教学中,我充分尊重这一教学规律,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在教学课文的同时运用猜字谜、结合生活识字、小组合作识字等方式,鼓励学生多元化识字,提升了识字效果,让学生轻松掌握生字。
2.朗读形式丰富。教学整首儿歌,我做到了以读代讲,以读带讲,“读”占鳌头。课堂上,我采用了指名读、集体诵读、男女生合作读、小组合作对读、拍手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农家人的辛劳,在读中感受劳动的快乐。同时,图片、课件的引入还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拓展延伸。语言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我适时补充有关农村田园诗句,有用力于学生理解课文;引导学生补充四季农事,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学每一小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通过图文、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学生在我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下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