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范例引领和实践操作,明白部首的含义,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不认识
的字。
2.逐步养成在阅读中勤查字典的习惯,培养自主识字的意识。
3.借助拼音和图片,正确朗读和理解“日积月累”中的经典名句。
4.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了解正月至腊月每月开花的花名和特点。
学前准备 教师备课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1.通过观察字形、发现规律,认识部首,初步建立部首的概念,使用部首查字法学习7个生字。
2.逐步养成在阅读中勤查字典的习惯,培养自主识字的意识。
一、查字典
1.猜谜语,激发学习兴趣。
导语:同学们,我有一个谜语想让大家猜一猜,大家听好啦!“一位老师不开口,肚里学问样样有。谁要有事请教它,还得自己去动手。”它就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字典。当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字时,就可以请它来帮忙。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一些查字典的知识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些查字典的实用知识。
2.了解字典的主要组成部分,复习音序查字法。
(1)学生边汇报,教师边点击课件出示“汉语拼音音节索引”“部首检字表”“正文”等,并对每一个部分做简单的介绍。
(2)布置简单的查生字的学习任务,复习音序查字法。
3.课件出示课本中的儿歌与插图,让学生读一读,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4.学生说说自己哪个字不认识,或读音不确定,引出部首查字法。
5.学生回忆自己学过的部首,说一说。
小知识:怎样快速地提取部首
独体字有时候自己本身就是部首,如“不”“日”等;许多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如“椅”可以分解成“”和“奇”,“”是部首。那如果两部分都是部首,如“狸”,就按照“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外后内”的方法来提取。
6.学生自由阅读课本文字,了解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四个步骤,教师讲授部首查字法。(以“狐”字为例)
第一步:确定部首(犭),部首笔画(三画)。
第二步:在“部首目录”中找到这个部首和它所在的页码。(第26页,以《新华字典》第12版为例)
第三步:按照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这个部首,再数除去部首有几画,在相应位置找到要查的字和它在正文中的页码。(“狐”除去部首是“瓜”,“瓜”有五画,找到对应的字及页码,为第130页)
第四步:按照页码,在正文中找到这个字。
意图:查字典是二年级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步骤引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学习,把部首查字法进行环节分解,便于学生正确掌握部首查字法。
7.学生独立查找“狐”字,遇到问题向老师请教。
8.小组合作,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1)儿歌中还有哪些不认识的字?选择其中一个字,利用部首查字法查找字音。
(2)查找同一个字的同学,可以互相商议,互相帮助。
(3)查找过程中遇到问题,向小组长请教,小组长不能解决的,向老师请教。
(4)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利用部首查字法认识了哪个字?你是怎样查找的?
9.出示课本中的练习题,巩固练习。
提示:利用部首查字法查字时,正确数出除去部首的笔画数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大家要掌握好笔顺规则,不要多数或少数。
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儿歌中不认识的字。
10.课件出示儿歌《查字典儿歌》,学生读一读,背一背,巩固方法。
遇到生字不要怕,我用字典把字查。
先数部首有几画,“部首目录”去找它。
部首右边是页码,查字找字要靠它。
去掉部首有几画,“检字表”中仔细查。
查到生字记页码,知音解义笑哈哈。
二、课堂总结
1.同桌互查,看谁查得快。
一人写一个生字,让同桌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写出字音。
2.小组互比,看哪组查得快。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三个生字,各小组合作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查得最快的小组获胜。
3.师生互说,总结学习收获。
4.课后巩固练习。
(1)从语文书中选择一篇没有学过的课文,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运用部首查字法查找字音。
(2)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课外书,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直接问爸爸妈妈,而是主动查字典。
1.通过朗读、讨论、讲解等方法理解名言的意思。
2.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十二月花名歌》,了解正月至腊月中每月开花的花名和特点。
一、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三组句子)学生自读。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一查。
(2)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准。
(3)指名朗读句子,齐读句子。教师相机指导读准“欲、施、规、矩”的读音。
2.简单了解《论语》和《孟子》这两本书的相关知识。
《论语》 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共二十篇。
《孟子》 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3.学生交流,教师指导,理解各句含义。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①同桌合作,通过查字典理解“欲”“施”的意思。
欲:想要。 施:施加。
②学生分小组合作,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③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④指名读、齐读。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①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同朋友交往,说话要靠得住,守信用。)
②引导学生举例说说怎样和朋友交往。(和别人交往要说真话,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多为他人着想;原谅朋友的过失……)
③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①小组合作,交流句子的意思。(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规”指画圆形的仪器,“矩”指曲尺,画方形的工具。)
②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自己平时是怎样遵守规则把事情做好的。(打球时遵守赛场规则;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
③齐读、同桌互读。
4.创设情境,运用句子。
◇蕾蕾不喜欢别人用命令的语气对自己说话,可她自己却常常这样对其他人说话,久而久之,她的朋友越来越少了,你可以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劝说她。
◇乐乐在家里有许多坏习惯,她常常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连做作业都是一边玩一边做,妈妈真拿她没办法。妈妈想给乐乐定下一些好规矩,因为她觉得“(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今天下起了很大的雨,可果果还是决定出门,因为她和朋友约好一起去博物馆看恐龙化石。爸爸说:“下这么大的雨,你就别出门了。”果果坚持要出门,因为她觉得“(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5.师生对读,背诵3句经典名句。
6.交流补充一两句出自《论语》和《孟子》的经典名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二、我爱阅读
1.学生自由读《十二月花名歌》,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如果还有读不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把十二个月份涂上蓝色,把十二种花名涂上红色。
2.小组内互相检查朗读、正音,交流儿歌中不明白的地方。
3.(课件出示花名和图片)图文对照认识花名。学生交流自己了解或喜欢的花。
过渡:十二种花中,你们了解过哪些,看到过哪些,喜欢哪些,都可以和同学们分享分享。
4.读懂歌谣。
(1)明白儿歌题目中的“十二月”指的是农历,“正月”中的“正”是多音字,在这里读zhēnɡ,“冬月”为农历十一月,“腊月”为农历十二月。
(2)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补充图片资料,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图片理解儿歌中描写花开放特点的新词,如姿百态、正上妆、案头供、斗冰霜。
①九月菊花姿百态:九月,菊花开放,姿态万千,各不相同,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②十月芙蓉正上妆:芙蓉花大而色彩艳丽,像少女上妆时那样漂亮。
③冬月水仙案头供:水仙花清新淡雅,香气四溢,人们都很喜爱它,常常将它放在案头欣赏,现在有些地方还盛行摆水仙迎春的风俗。
④腊月寒梅斗冰霜:寒冬腊月,梅花不怕寒冷,傲然开放,正如宋代诗人王安石所说,“凌寒独自开”。
5.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诵儿歌。
(1)引导学生看课本插图朗诵儿歌。
(2)请十二名学生开火车读,其他学生拍手跟读。
(3)玩游戏:我来当小花。学生自选花卉图片别在胸前,同样的花站在一起,按月份轮流说儿歌。
6.拓展阅读与课外作业。
(1)课后读一读下面的《十二月蔬菜歌》,找出相关蔬菜的图片认一认。
正月菠菜才吐绿,二月栽下羊角葱;三月韭菜长得旺,四月竹笋雨后生;
五月黄瓜大街卖,六月葫芦弯似弓;七月茄子头朝下,八月辣椒个个红;
九月南瓜面又甜,十月萝卜上秤称;冬月白菜家家有,腊月蒜苗正泛青。
(2)每个月都有不同的花盛开,请你在家人的帮助下查找相关资料,可以口头向大家介绍某种花,也可以为花做一张“名片”。
(3)如果你查找的资料很全面,也可以仿照《十二月花名歌》编几句。
三、课堂总结
1.朗读名言和儿歌,在班上开展朗读比赛,评出“最佳朗读者”。
2.师生合作,回顾本课时内容,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使学生获取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在本次《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从知识的阐述者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自己的朗读、思考和感情,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认识和了解到经典名言和儿歌的内容与表达的情感。本次教学我注意了以下两点:
1.夯实基础,螺旋上升。低年级的语文学习重在基础,因此,每一个知识点都应该让学生有一种准确而清晰的认知。例如,在引导学生运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时,我就将查字典的步骤详尽分解,引领学生模仿操作,然后串联整个操作过程,让学生独立获得完整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合作练习,层层落实,达到螺旋上升的学习效果。
2.知识与趣味并重。低年级学生仍以形象直观的思维为主,对于机械化的语文学习兴趣不大。因而,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图片、视频刺激学生的感官,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学到了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