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二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六(教案)

编号ID:300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10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7-30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认识“轿、救、摩”等10个生字,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了解它们的基
本用途。
2.根据语境辨析多音字的读音。
3.在复句中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4.通过认读,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
5.积累一组励志名句,了解名句蕴含的道理。
6.自主阅读《鲁班造锯》,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
学前准备 教师备课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轿、救、摩”等10个生字;认识4种机动车和4种船舶,了解它们的基本用途。
2.根据语境辨析多音字的读音。
3.在复句中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4.通过认读,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交流日常使用的交通工具。
导语:同学们,你们平时出行乘坐的交通工具是什么?是轿车、公共汽车、地铁、出租车、共享单车还是轮船?(学生交流)
2.(课件出示交通工具名称及图片)学生自读,同桌互纠。
3.根据用途说说还有哪些“车”与“船”。(小组交流,指名回答)
预设:出租车、洒水车、冷藏车、油罐车、公共汽车,打捞船、集装箱船、破冰船、挖泥船等。
4.出示生字卡,认读生字,在识字中学词。
(1)说说这10个字的特点。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字?
(2)学生讨论交流后,互相指认生字,熟记生字。
(3)再次出示词语,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读准生字的读音。
(4)小组合作,互相朗读,互相正音。
(5)指名领读、齐读后,引导学生观察两组词语的特点,找出其中的规律。
明确:第一排是陆地上的交通工具,第二排是水上交通工具。
(6)图文结合,介绍自己了解的交通工具。教师相机补充。
救护车:救助伤病人员的汽车,遇到紧急情况,拨打120,医院会派救护车去救助病人。
消防车:主要用来执行火灾应对任务的特殊车辆,消防车外观为红色,顶部通常设有警钟、警笛、警灯和爆闪灯。
油轮:设有装液体的货舱,专用于运输散装油类的轮船,也叫油船。
科学考察船:用于调查研究海洋水文、地质、气象、生物等特殊任务的船。
(7)学生再次朗读词语,巩固识记。
二、字词句运用
1.出示课本中的词语,学生用多种方式练读多音字。
(1)学生自由练读,注意根据词语的意思来判断多音字的读音。
(2)同桌相互读,纠正读音。
(3)分组轮流读,比一比谁读得又快又准。
(4)指名读,其他学生认真听,听后评价。
小结: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意思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多音字在词语中的读音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判断。
2.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多音字再组词。
3.课件出示“字词句运用”第2小题中的句子,学生自由读,将句子读通顺。
(1)引导学生复习常用的标点符号: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2)朗读书上的句子,注意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3)小组交流,尝试加标点符号,加好后再读一读。
(4)汇报交流结果。
①第一句话是陈述语气,没有强烈的感情,选用的标点为逗号和句号。逗号表示句子还没有讲完。
②第二句话是对公园里开的花的赞美,因此要加感叹号。
③第三句话是看到树叶后感到很奇怪,产生了“是什么树呢”的疑问,所以用问号。
(5)引导学生明确给句子加标点符号时,一要注意句子之间的停顿,如果意思没表达完,就要用逗号;二要注意整句话的语气,一般可以根据某个语气词作出判断,如“啊、哪”一般表示感叹,“吗、呢”一般表示疑问。
(6)教师出示几个句子,让学生加上标点后读一读。
三、我的发现
1.观察课本所给的五组生字,一边读一边仔细观察每一组字的特点,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它们都有相同的部分,第一组字都有“巴”,第二组字都有“包”,第三组字都有“方”,第四组字都有“青”,第五组字都有“马”。)
2.读一读,说说每组字的读音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每组字的读音相近,而且是和它们的共同部分的读音相近。
3.引导学生回忆一年级下册《小青蛙》一文,说出“青”与“清”“晴”“情”的关联,揭示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
4.打开课后生字表,迅速找到5个形声字,并说说依据,掌握形声字的规律。
小结:形声字占汉字的绝大部分,了解它们的规律对认识汉字、理解字义很有帮助。
四、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小结本课时学习要点。
2.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


1.积累一组励志名句,了解名句蕴含的道理。
2.阅读《鲁班造锯》,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

一、日积月累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本中的三个名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引导学生思考:这几句话有什么共同点?(这几句话都是关于志向的名言,点明了志向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3.组内交流,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1)有志者事竟成。—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2)志当存高远。—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
(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遭遇困境时,要更加坚定,不要放弃自己的志向。
4.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5.拓展阅读类似的名句。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
·志之所向,金石为开。——[清]曾国藩
二、我爱阅读
1.出示大禹图片,简介大禹。
过渡:大家知道他是谁吗?他叫“禹”,是一位传说中非常贤明的帝王。后人称呼他为“大禹”,意思是“伟大的禹”。为什么大家这么尊敬他呢?相信你们读完下面这篇文章就会明白了。
2.学生自由读《大禹治水》,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3.简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形象。
(教师出示)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多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思考:这些数字体现了禹的什么高尚品质?
明确:禹心系百姓,舍小家为大家,公而忘私。
5.学生再读短文,在小组内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
(1)禹治水的方法是什么?他的父亲鲧治水的方法又是什么?(禹采取了疏导洪水的方法;鲧采取了筑坝挡水的方法。)
(2)禹治水为什么能取得成功?(①他有理想,有决心;②他采取了正确的治水策略;③他不怕困难,艰苦奋斗,锲而不舍;④为了实现目标,他不计个人幸福得失。)
6.用自己的话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三、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小结本课时所学知识。
2.收集关于志向的名言,读一读,背一背。
1.自读自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如学习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时,我采用读与看的形式,让学生能通过认读、观察、联系已学知识来发现、领悟形声字的特点。“我爱阅读”也是让学生自读自悟:鲁班是谁?从哪里得到灵感发明了锯?他为什么能发明锯?从而让学生明白善于观察与思考的重要性,受到启发。把课堂上的时间还给学生,实际自主求知,老师只是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2.渗透方法,注意实践。
我充分利用教材,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教材特点,大胆地处理教材,灵活地组织教学。本次教学,我努力让学生从语文实践出发,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规律,习得方法,然后再拓展相应的练习来巩固这种方法。如本次教学中的识字训练、多音字训练都渗透了方法的指导,然后进行拓展实践,希望通过最朴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