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二年级下册

识字2《传统节日》导学案设计

编号ID:475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13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7-3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2 传(chuán)统(tǒnɡ)节日
导学案设计

课题 传统节日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统、贴”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会写12个词语。背诵课文。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制作词语卡片,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
2.搜集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学生)
3.准备字卡、词卡,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用时:5分钟) 1.板书课题,指生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交流:每年你都会和家人一起过哪些节日?是怎么过的?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
3.相机理解“传统”的意思,并识记生字“统”。
4.指名朗读课题。 1.开火车朗读课题后齐读课题。

2.交流自己和家人一起过节的情景。


3.在教师指导下理解“传统”的意思并识记生字。
4.朗读课题。 1.教师要强调“传”是翘舌音并在其上标注音节。

2.学生在交流节日时,如果说自己的生日,教师要相机引导区分“节日”和“生日”的不同。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用时:23分钟) 1.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三名学生比赛朗读课文,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学习,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借助图片理解“祭扫”。出示“祭”的甲骨文字形,让学生观察发现,借助字形理解字义:上部左边是牲肉,右边是“又”(手);下部像祭桌。
4.组织汇报,相机指导。
5.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指生认读并练习说话。
传统 贴窗花 元宵节 大街小巷 祭扫 赛龙舟 艾香 满堂 乞巧 牛郎织女 月饼 赏菊
6.将词语送回课文,在朗读中巩固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
(1)圈画生字,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舟、赏”是翘舌音;“统、巷、堂、郎、饼、赏”都是后鼻音;“艾”是零声母音节。
2.竞赛读课文。
3.小组学习。
(1)自学生字,并填写生字学习卡。
小组长负责督促小组内同学填好学习卡。
(2)小组内提醒伙伴易错字音。
(3)小组同学交流怎样记住这些字。
4.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5.(1)朗读词语,注意“乞巧”一词两个字都是三声,注意“乞”的变调。“巷、祭”二字易误读,可借助拼音和词语“大街小巷”和“祭扫”加以巩固。
(2)选择喜欢的词语说话。
6.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学生在小组学习生字时,要鼓励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识记生字,不要只是简单地“加一加”或“减一减”。


2.学生在朗读词语时要注意读准字音,初步识记字形。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生开火车朗读并组词。
贴 街 舟 艾 敬 转 团 热 闹
2.指导学生按结构将生字分类。
3.重点指导书写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
(1)指导“贴、敬、转”。
①观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写字动漫演示书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③范写,重点指导:“贴”左部最后一笔是点。右部下方的“口”要写得上宽下窄。“敬”第四笔是短撇,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④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⑤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2)指导学生书写“艾、热”。
①观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写字动漫演示书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③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④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1.学生开火车朗读生字并组词。
2.将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贴 敬 转
左中右结构:街
独体字:舟
上下结构:艾 热
全包围结构:团
半包围结构:闹
3.在教师指导下书写生字。
(1)书写“贴、敬、转”。
①观察生字特点,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观看写字动漫演示书写,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③观看教师范写。
④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注意写字姿势。
⑤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师生共同评议。
(2)学生书写“艾、热”。
①明确这两个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特点。“艾”下面的撇、捺要写得舒展。“热”上部右边是“丸”,不是“九”,下部的四个点在同一直线上,其中第一个点向左倾斜,其他三个点向右倾斜。四个点间距均匀,高度一致。
②观看写字动漫演示书写,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③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注意写字姿势。
④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师生共同评议。 1.指导书写时,教师要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正确的笔画、笔顺,注意间架结构,让学生规规矩矩写字,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好习惯。




2.注重书写评价,让书写好的同学分享自己的书写经验,取长补短。




3.“转”右部的第三笔是竖折撇。
四、畅谈收获,小结课堂(用时:2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谈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书写生字并制作词语卡片。
(2)搜集传统节日的资料。 1.学生自由谈收获。

2.完成作业。 1.重点引导学生谈谈识字和写字方面的收获,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快乐。
2.鼓励学生把搜集的图片制成小报。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巩固生字,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1.开火车认读词语。
2.朗读课文。   让学生带词读生字,做到字不离词,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二、阅读感悟,随文识字(用时:23分钟) 1.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提到了哪些传统节日,你仿佛看到了哪些节日画面?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1)引导学生说说文中提到了哪些节日。相机识记生字“宵、舟”;借助图片指导学生理解词语“元宵”“龙舟”。





(2)出示顺序错乱的文中节日,让学生按时间顺序在小组内排一排,并互相说一说每个节日的特点。
(3)指名按顺序接读课文。
(4)指导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节日,相机指导学生识记生字。借助图片指导学生识记、理解词语“乞巧”。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和同桌交流自己看到了哪些节日画面。


2.交流汇报。
(1)汇报文中提到的节日。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宵、舟”;理解词语“元宵”“龙舟”。
“宵”指夜晚,“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上元节”指的是正月十五,因主要活动是晚上吃元宵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
“龙舟”:就是船上画着龙的形状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项目,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我国南方在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
(2)小组内按时间顺序排列节日并交流每个节日的特点。
(3)学生接读课文。
(4)交流自己喜欢的节日并识记生字,理解“乞巧”。“乞巧”,汉族的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意思是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
3.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交流过程中要出示相应的句子,并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加深学生的体会,并指导学生随文识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在学生交流节日时适当地引导其仿照文中的方式说一说节日中的其他习俗。
三、出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复习生字的结构。




2.指导书写下面的字。
(1)指导“街、团、闹”。
①观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写字动漫演示书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③教师范写。
④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⑤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2)指导书写独体字“舟”。
①指导学生明确书写特点。
②写字动漫演示书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③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④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1.复习生字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贴 敬 转
左中右结构:街
独体字:舟
上下结构:艾 热
全包围结构:团
半包围结构:闹
2.在教师指导下书写生字。
(1)书写“街、团、闹”。
①观察生字特点,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观看写字动漫演示书写,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③观看教师范写。
④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注意写字姿势。
⑤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师生共同评议。
(2)练习书写独体字“舟”。
①明确“舟”字的书写特点。
②观看写字动漫演示书写,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③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注意写字姿势。
④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师生共同评议。 1.在书写时,教师要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正确的笔画、笔顺,注意间架结构,让学生规规矩矩写字,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好习惯。

2.注意“街”左部双人旁的两个短撇要短而有力;中间最后一笔是提;右部最后一笔是竖钩。


3.“团”的国字框要写得方方正正,里面是“才”,撇要写得短小舒展,竖钩压竖中线。先外后内最后封口。


4.“闹”先外后内。“门”的点在左上格,“市”的点、竖均在竖中线上。


5.交流评议时要让学生先说优点,再提缺点。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用时:2分钟) 1.指导学生展示各自搜集的传统节日的资料。
2.布置作业:搜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可以制成小报,也可以像课文那样写一写。 1.小组交流各自搜集的图片,当小老师给同学讲解图片内容。
2.自选形式完成作业。   搜集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资料制成小报或仿写,既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少数民族的了解。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