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主备教师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小事”,标题在“小事”上加引号,隐含了事小意义大的价值导向。
语言运用:把对生活中常见行为的看法讲清楚。
思维能力:小组交流时注意倾听记忆,了解每个人的想法,汇总时尽量涵盖每个人的意见,渗透着彼此尊重的交际意识。
审美创造: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课前解析】
关注文本:教材提供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4幅情境图。帮助学生勾连生话、唤起回忆。上面两幅图表现的是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下面两幅图表现的是社会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
关注描写:本次“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的要求,重在把对生活中常见行为的看法讲清楚。“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是要求小组交流时注意倾听记忆,了解每个人的想法,汇总时尽量涵盖每个人的意见,渗透着彼此尊重的交际意识。
【教学目标】
1.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教学重点】
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
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电子版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出示课件2-5)
1.教师导入:今天,老师在学校车棚看见一个小同学把被风吹倒的自行车一辆辆扶起来摆放整齐,当时我的心里感到特别温暖,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想一想,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小事呢?
2.揭示课题:这些小事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常见,有的时候一些小事也会给别人带来温暖,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说说我们对身边“小事”的看法。(板书:身边的“小事”)
(设计意图:借助身边事把生活的场景引入课堂,唤起学生对生活中小事的回忆,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为后面关注具体场景、表达看法打下基础。)
二、观察图片,表达看法
1.(出示课件6)观察图片,说说图上画的是哪些“小事”,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
2.指名四位同学说一说。(出示课件7、8)
3.(出示课件9)教师引导思考:大家觉得图中的人做得对吗?你看到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先按心情给它们分分类,再说说自己的看法,如果对,会有什么积极影响?如果不对,会有什么负面影响?怎样做才对?
(1)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每个学生都尝试汇总看法,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2)各小组在全班汇报。(出示课件10)
预设:图一、图二是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图三、图四表现的是社会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
4.教师总结:图中这些“小事”虽小,意义却非常重大,有的给人带来温暖,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有的扰乱了人们的生活秩序,甚至给人带来危险,令人厌恶,难怪古人会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5.(出示课件11)提问: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板书:清楚表达看法)
(设计意图:书上的四幅插图,上面两幅图讲述了同学们身边文明的小事,而下面两幅图则介绍了一些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虽然都是小事,但是每件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本节课立足文本,充分挖掘插图的价值,在看、听、说的过程中,让学生表达得更加生动。通过小组和全班集体交流,锻炼学生汇总信息和综合表达的能力。)
三、汇总听到的“小事”
1.讲述自己身边的“小事”。(出示课件12-14)
2.(出示课件15)提问:如何尽可能地汇总大家的发言?
学生交流。教师梳理汇总的方法。(板书:小组意见汇总 反映每个人想法)
四、课下实践,体验生活(出示课件16)
布置课下实践任务:同学们,“小事”虽小,但是意义却很大,因为每件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希望同学们汇总几位同学的发言,回家转述给家人听。让我们携起手来,让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设计意图:课后进行实践延伸,目的在于将这份口头表达拓展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文明礼貌的快乐,进而指导生活、影响生活,使教学更有意义。)
【板书设计】
身边的“小事”
清楚表达看法
小组意见汇总 反映每个人想法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用自己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导入,唤醒了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深入思考。教材中提供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四幅情景图,帮助学生勾连生活、唤起回忆。为学生充分发表看法提供了素材和思路。将学生引入真实的生活场景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看法,锻炼口语表达和倾听能力。然后全班汇报,汇报交流时我没有限于组长或小组代表发言,而是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整节课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以及分析判断能力。
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我给学生提供了适时的点拨,充分发挥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