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习作例文 主备教师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作者观察的仔细,激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语言运用:能继续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思维能力:进一步感受留心观察的好处,养成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习惯。
审美创造: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或场景的愿望,进一步拓宽学生习作的选材思路。
【课前解析】
关注文本:《我家的小狗》一文,要关注小狗的不同表现,还要关注作者在细致观察时想到了什么。《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课文的旁批提示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这样观察的好处。
关注结构:《我家的小狗》一文,“我”经过细致观察,发现了小狗“王子”淘气又可爱的特点。《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第1~3自然段写了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和杨梅树的样子。第4~6自然段,写了作者观察到的杨梅外形、颜色、味道的特点。
关注描写:利用写小狗跟火车赛跑的片段,指导学生如何对小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写清青楚观察到的小动物的行为表现;利用写杨梅味道变化的片段,指导学生如何对事物或或场景的变化进行细致观察。
【教学目标】
1.学习习作例文,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2.借鉴课文和习作例文的观察方法,继续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电子版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出示课件2)
要把所观察的事物或场景清楚地写下来,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要观察得更细致,更深入,这的确有难度,不过大家别着急,这个单元有一个“法宝”,那就是习作例文。
二、分析例文及课文,学习方法
(一)学习第一篇例文《我家的小狗》。(出示课件3)(板书:《我家的小狗》)
1.(出示课件4)请学生默读《我家的小狗》习作例文,思考课后题。
2.学生反馈交流。(出示课件5)
(1)小狗淘气可爱的表现有哪些地方呢?
师小结:学念“狗”时,叫得最欢;喜欢同火车赛跑。
(2)读片段,感受“同火车赛跑”的有趣。(出示课件6)
引导交流:我们来读一读这段文字,读完说一说,你们仿佛听见小狗在说什么。
(3)(出示课件7)启发思考:同“火车赛跑”这个片段,作者只是写了自己能看到的吗?
出示:不知是允许火车开走呢,还是骂了火车一顿。
引导学生交流发现:这是作者加入了自己的想法。
(出示课件8)像这样的写法,在“学念‘狗’时,叫得最欢”这个片段也有:它准是在想,这是在说它自己呀!在《搭船的鸟》中我们也看到过。
(4)(出示课件9)教师小结。
(二)学习第二篇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出示课件10)(板书:《我爱故乡的杨梅》)
1.(出示课件11)你观察过果树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作者笔下故乡的杨梅是什么样的。
2.学生反馈自学情况,交流表格。(出示课件12)
3.借助表格,说说作者是怎样把杨梅写清楚的。(出示课件13)
4.(出示课件14)教师小结写法:作者是从杨梅的外形、颜色、气味这三个不同方面来观察的,而且观察了杨梅每个方面的变化情况。
5.(出示课件15)这三个方面,哪个方面是作者观察得最细致的?
预设:味道。
教师追问:作者是怎样写的?
学生交流,教师明确写法:写吃杨梅的事;写杨梅味道的变化过程,加入了自己的想法。
6.(出示课件16)教师小结写法。(板书:动物 植物)
(三)联系课文,学习写场景。
1.(出示课件17)引导学生回顾交流:这两篇习作例文都没有场景的描写,那关于场景的描写我们有没有可以学习的范例呢?
2.引导回顾课文片段。
(出示课件18)在交流中明确:场景描写的范例在学过的课文中有,如《搭船的鸟》中对下雨天这一场景的描写和翠鸟捕鱼的场景的描写,《金色的草地》中对哥哥与弟弟在草地上玩耍的场景和草地变化的场景的描写,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好例子。
(设计意图:发挥例文及课文的示范作用,让例文及课文为习作模仿铺路,帮助打开习作思路,让学生体会到细致观察的好处。)
三、布置习作任务
(出示课件19)习作任务:读读自己的观察记录单,请你选择最想写的一个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观察时发生的有趣的事或印象深刻的场景;可以写事物的变化,写写自己当时的想法;当然还可以把先前在“初试身手”中写的片段进行补充修改,进一步完善。
【板书设计】
《我家的小狗》——动物
《我爱故乡的杨梅》——植物
【教学反思】
本单元习作例文共两篇。在本节课的一开始,我直接点明本单元的“法宝”——习作例文,减轻学生习作起始阶段的畏难情绪。接下来我尽量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的,运用了怎样的写法。最后与“初试身手”整合,充分利用“初试身手”的学情,让学生修改、完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