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读不完的大书
导学案设计
课题 读不完的大书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仅、麻”等11个生字,会写“读、虾”等13个字,会写“高远、沉思”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经历,感悟文中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神奇。
2.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学习课文中的语言描写和写法。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卡片。(教师)
2.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察自然界的飞鸟虫鱼、花草树木,收集有关的谜语。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谈话导入,引发思考(用时:5分钟) 一、交流读书经历,感知书趣
1.激趣:同学们,你喜欢读书吗?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最爱的书。
2.学生交流自己喜欢读的书。(课件出示)
二、揭示课题,质疑导学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预设:这是一部什么书?为什么读不完?为什么说是“大书”? 1.通过相互交流,对课题有初步的感知。
2.齐读课文题目,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可通过交流读书经历,激发学生兴趣。在读题后引发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用时:15分钟) 一、带着问题朗读课文,交流释疑
1.根据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课件展示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做到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把生字圈出来。
(2)自己轻声或者不出声地读一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什么样的大书读也读不完。
2.思考课前提出的问题,与同桌简单交流,尝试找到答案。
二、汇报字词学习成果,交流重点字
1.教师课件出示会认字。
(1)学生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生字。
(3)汇报交流,重点指导:
2.课件出示词语,巩固会认字。
3.课件出示句子,巩固会认字。 1.(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交替读、听,纠正错误的读音。
(2)圈出不懂的词语后,和同桌或小组同学交流。
(3)互相检查自然段序号标注得是否正确。
2.(1)认真读课件中的生字词。先借助拼音读,然后独立认读。
(2)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试着从字音是否正确、语句是否连贯、断句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评价。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
字词是学习的基础,教学中可借助摘苹果的游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重点指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再由字到词到句,步步深入,渗透学字,为阅读作准备。
三、朗读思考,提出问题(用时:8分钟) 通读全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小组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
2.引导学生说一说:课前提出的问题自己知道答案了吗?
3.引导学生思考:你能从文中找出可以概括主要内容的一句话吗? (1) 学生思考:大自然为什么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哪些奥秘和乐趣呢?
(2)小组交流,学生汇报。 读书必须读懂内容,抓住中心,读就要有所收获。因此,要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全文,读懂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好准备。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用时:12分钟) 一、指导观察,明确重点
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朗读生字并组词。
2.观察生字,找出左右结构的字。
3.指导观察左右结构的字“读、蚂、蚁、短、摇”,上下结构的“勇、梨、柔”和半包围结构的“麻、栽”交流哪些生字的书写有难度,需要注意些什么。
4.教师动漫演示“读、短、柔、栽”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学会笔顺。
二、练习书写,展示反馈。 1.听老师说字的特点,学生找出相应的字并大声读出来。
2.先独立认读,再同桌互读,最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3.写字练习。
(1)先认真观察字的结构,再观察书写上应注意什么。然后观看课件演示,注意书写变化规律。
(2)用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发现书写的规律。
4.班内展示书写成果,并积极参与评价,再针对评价改写自己的字。 书写指导要结合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教师可抓住难点进行指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一、巩固词语,夯实积累
1.学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2.选择喜欢的词语说话。
二、回顾课文,引入新课
1.快速浏览课文,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相机出示课文的中心句,指生朗读。
3.导入:作者在大自然中发现了哪些好玩的事物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一下他的幸福和快乐。 1.用开火车的方式每人认读一个生字词,其他同学跟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真听读的同时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3.结合问题,到书中找到自己画出的相关语句。 要先指导学生巩固词语并回顾全文内容,夯实学生的积累,再回顾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激起学习热情。
二、自主合作,朗读感悟(用时:28分钟) 一、结合活动卡,合作学习
1.课件出示学生活动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探究。
从好玩的东西、生动语句、
做着喜欢的原因、自己的感受四个方面交流。
2.组内交流,互相补充填写活动卡。
3.全班汇报有哪些“好玩的东西”。
(1)学生思考汇报,其他学生补充。
(2)教师相机在第一竖行出示:飞鸟、蚂蚁、花草、果树、竹林、棕榈树。
(3)学生完善自己的答案。
二、精读赏析对飞鸟和蚂蚁的喜爱
1.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喜爱飞鸟和蚂蚁?(课件出示)
2.学生汇报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3.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飞鸟和蚂蚁作者最喜欢哪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4.学生交流,互相补充。
5.指导朗读。
三、精读赏析对花草的喜爱
1.过渡:作者对花草的喜爱中哪些地方打动了你?和大家分享一下吧!(课件出示)
2.学生分享,补充交流。
3.引导学生思考: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花和形状各异的草,你见过吗?作者的描述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4.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一些花草的图片。
5.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高低起伏的变化表达出喜爱之情。
四、精读赏析对果树、竹子及棕榈树的喜爱
1.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对不同树木的喜爱中哪些地方也触动了你呢?和大家分享一下吧!(课件出示)
2.导读描写果树的段落:
(1)不同季节欣赏不同的花,品不同的果,是一种什么感觉?
(2)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段,读出你的幸福和喜悦。
3.导读竹子和棕榈树的段落:
教师出示竹子和棕榈树的图片,鼓励学生谈感受。
五、融情想象,突破难点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 1.按老师出示的活动卡,带着“课文描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这个问题自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生动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作者喜欢的原因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2.通过老师的讲解,画出作者对飞鸟和蚂蚁感情的词语,说一说作者最喜欢哪个?
3.学习第3自然段,合作交流,想象一下作者描写的画面,给你什么感受。
4.学习4-5自然段,朗读的时候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发挥想象,把自己置身于那种环境下,你会有什么感受? 要以文本为依托,在学习的过程中,抓住词、句子,谈自己的感悟,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循序渐进中加深学生的阅读感悟,丰富学生的积累。
三、总结全文,拓展练习(用时:7分钟) 一、拓展练习,加深感悟
1.导思:在大自然这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中,你都读到了什么?仿照课文写一写,和同学交流。
2.学生练习。
3.组内交流。
4.选代表全班交流。
二、课堂回顾,布置作业
1.回顾: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你最喜欢的是哪部分?
2.延伸:(1)把这篇课文读给家人听。
(2)再找一些这样的文章读一读。 读准字音到读的有感情,
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品读,读中升华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写作时间,如果课堂写的时间不够,也可以让学生说,课后写下来。把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鼓励学生读书,使学生热爱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