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三年级上册

27 一个粗瓷大碗【教案】

编号ID:754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21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7-3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27* 一个粗瓷大碗
教学目标
1.认识“陈、曼”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有关“一个粗瓷大碗”的感人故事。
3.体会赵一曼关心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借助关键词,感悟赵一曼同志的品质。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一个粗瓷大碗的图片,课前收集关于赵一曼同志的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图片导入,激趣揭题
  1.引导学生观看图片,了解粗瓷大碗的相关信息。
(1)出示一个粗瓷大碗图片,指名学生自由说说它的样子以及用途。
板书:一个粗瓷大碗
(2)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中的内容,了解它与平时使用的碗有何不同。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团政治委员时用过的。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①学生自由讨论。
②教师总结。
陈列位置: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外形特征:粗瓷,大
使用情况: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团政治委员时仅仅用过一次
板书:赵一曼
2.引导学生阅读赵一曼的介绍,了解人物。
(1)出示赵一曼的相关资料。

赵一曼,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1935年11月在与日寇作战时被俘,1936年8月就义。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2)提问:课前大家还收集了有关赵一曼的哪些故事呢?你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到的?
①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②分享赵一曼的其他事迹。
③初步体会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故事的线索“一个粗瓷大碗”的观察,再与现在的生活作对比,初步体会一个粗瓷大碗的意义;通过对赵一曼相关资料的了解,初步体会人物形象。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识记生字。
(1)指导学生认读生字,相机正音。

陈  曼  缸  粱  顿  侦
①形近字作比较识记。如:“陈”和“阵”作对比,“曼”和“慢”作对比。
②同音字作比较识记。如:“梁”和“粱”作对比。
(2)联系课文内容,指导认读多音字“还”。
指名学生用多音字的两个音说句子。
2.请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概括提纲。

问题可分解为: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谁为谁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
3.引导学生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该板块在初步识记生字后,扫清了朗读障碍,再让学生根据问题默读课文,在弄清楚问题的同时,可以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具有引导性。
板块三 再读课文,探究解疑
1.再读课文,说说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课文的哪些地方让自己深受感动。
(1)课件出示第2~4自然段,交流讨论。
①从第2自然段中的“早就”“一直”“好不容易”“连忙”这些词中可以知道赵一曼将自己的碗送给了新战士,自己一直没有碗。所以通讯员找到碗后连忙给她送过来。
板书:送碗
②朗读第3、4自然段中赵一曼和通讯员的对话,感受赵一曼语气的坚定,她以为这个碗是从别的同志那里得到的,所以让通讯员还回去。
板书:还碗
(2)课件出示第5~8自然段,交流讨论。
①第5自然段中“盛了满满一碗”透露出通讯员对赵一曼同志的爱戴,从“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里“该”这个字,可以看出,赵一曼一直都没有吃饱,也可以看出当时条件的艰苦。
板书:盛饭
②第6自然段中“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也表现了当时条件的艰苦和同志们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③第7自然段中“轻轻走进”“趁人不注意”“倒”“盛”,描写了赵一曼悄悄倒回高粱饭的过程。
板书:倒饭
④第8自然段通过对老李的神态描写——“眼里却含着泪花”,可以看出老李内心的感动,也从侧面烘托出赵一曼的高尚品质。
(2)课件出示第9~11自然段,交流讨论。
①朗读小通讯员和赵一曼的对话,感受小通讯员“直叫”中的着急和关心,以及赵一曼“笑”中的期盼。
板书:直叫  笑
②理解赵一曼说的话“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思考:碗是真的丢了吗?
什么时候赵一曼的碗才不会“丢”呢?
指导:联系课文第11自然段知道赵一曼的碗并不是真的丢了,而是送给了七班的战士们。只有部队里人人都有了碗,赵一曼的碗才不会“丢”,因为她心里只装着他人,只想着他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故事,在细节中体会人物品质,从而提高学生品读感悟的能力。
板块四 总结课文,感情升华
1.引导学生交流从这些关键词句中能看出赵一曼怎样的品质。
提炼故事情节:①把瓷碗给公用。
②把高粱米饭倒回锅里,自己吃野菜粥。
③笑着回答通讯员的抱怨。
总结:感受赵一曼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关心他人的品质。
板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关心他人
2.根据板书,学生再次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3.引导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像赵一曼这样的人?
【设计意图】叙事文章最重要的是展示事情背后的精神品质,此环节引导学生提炼故事情节,从而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并进行其他人物的迁移拓展,让学生加深对这种精神品质的理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体会人物的品质”,我采用的是“读悟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从而提高读书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让学生能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紧接着反复品读,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体会人物内心世界,从而生成个性化的理解。引导学生在品读中积累,在品读中感悟,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