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三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三(教案)

编号ID:821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10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7-3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借助交流平台,了解童话,感受童话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受到一定的启发。
2.借助识字加油站,运用减一减(去掉部件)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并正确运用。
3.了解口字旁生字的特点,归类识记生字。
4.能发现句子的病因,能运用几种常用的修改符号修改病句,提升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5.通过日积月累,感受谚语的趣味和魅力,在背诵中积累谚语。
学前准备 教师:1.多媒体课件2.提前布置阅读任务。
学生:1.提前准备一篇自己喜欢的课外童话故事,准备在课堂上介绍。2.熟悉自己的习作内容,想一想怎样才能讲得更精彩,在课堂上讲给大家听。 课时安排 2课时


1.交流读过的童话故事,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童话的特点及阅读童话的好处。
2.能把自己创编的童话故事讲得生动有趣。

一、交流平台
导语:在习作课上,我们一起总结了童话故事的几个特点,还记不记得?(鲜明的形象、奇妙的想象、有趣的情节、有益的启示。)有三位小朋友也喜欢读童话故事,他们读完故事后跟我们也有一样的收获。
1.出示“交流平台”的内容,指名读一读三位小朋友的话,并说说他们是从哪些方面来分享阅读童话故事的收获的。(故事形象、故事内容、故事启示)
2.引导学生从这三个方面回顾本单元的童话内容。
(1)你最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有趣(令你印象最深刻)?
(3)你从这些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3.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图表并小结。
小结:同学们说得多好呀!我们不仅能从童话故事中交到很多奇特的朋友,还能经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能从有趣的故事中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呢!所以,我们一定要多读童话故事,特别要读那些经典的童话故事。那么,同学们还读过哪些好故事,给大家介绍介绍好吗?
4.教师提供交流提示,学生根据提示介绍自己准备的童话,交流阅读体验,教师相机进行点拨指导。注意提醒学生结合读过的童话故事进行交流,只要能说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两点即可。
(1)我给大家介绍的童话是         。(介绍篇名)
(2)这个故事讲的是                         。(说说主要内容)
(3)为什么想给大家推荐这个故事呢?因为                      。(从故事形象、情节内容、感悟启示等任一方面说说原因)
5.教师指导学生做“读书记录卡”或写“读书日记”,帮助学生做好阅读记录,以备后期交流。
过渡:老师真高兴,大家读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分享了这么多生动真实的体验!同学们,读书不是一时的任务,而是一种长期的学习,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下去并使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光读可能还不够,因为人的记忆力有限,我们最好边读边做做阅读记录,一方面加深印象,真正读进去,另一方面,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这对大家以后的学习、人生都有巨大的帮助。阅读记录怎么做呢?老师在这儿分享两种简单的方法给大家。当然,同学们如果有更好、更新颖的方法或是经验,也可以分享,让大家借鉴借鉴。
6.由单篇故事过渡到整本书阅读,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制订整本书的阅读计划。
(1)小组讨论。学生自由交流。
①平时都在什么时间读?(课余,睡前,晨读……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读,也可以集中在某一时段读。)
②每天大概有多少阅读量?(估算自己的阅读速度,每分钟大概多少字……每天要保证一定的阅读量。)
③每天阅读时间大概有多长?(大约20分钟。保证正常、规律作息,不影响其他学习任务……)
④读完一本书准备花多长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2)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可能有疑问的地方。
预设:课本推荐阅读的3本童话《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都有200页左右,学生对读完这样一本书大概要花多长时间可能缺乏经验。针对这一情况,可让学生看看3本童话的目录,说说3本童话分别由几个故事构成,然后在大致确定每个故事所需阅读时间的基础上,估算出读完整本书需要的时间。
(3)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表格、条款等形式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
过渡: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制订了自己的阅读计划。老师自己也制订了一份,跟同学们一起读书、一起交流、一起进步。阅读需要长期坚持,就让我们互相鼓励、监督,相互之间比一比,看谁不仅读得多,还能读得好。剩下的一点时间,老师想留给同学们,接着展示自己的习作。
二、小小故事会
1.教师介绍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将自己修改好的习作读给组内的同学听一听,由小组推选出一篇最有意思的,再派小组代表把习作读给大家听。篇目作者和篇目朗读者可以不是同一人。
2.小组朗读评比。教师巡视,注意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趣味。
3.小组代表朗读展示。教师引导其余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汲取好的经验,讨论需要改进的地方。
4.集体评选“最佳创作奖”“最佳朗读者”“我最喜欢的故事角色”等奖项。

三、课堂回顾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主要交流了自己喜欢读的童话故事,不但对童话故事的特点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也学会了从故事形象、故事内容、故事主旨等方面来分享阅读收获,获得了很多成长的启示。在刚刚举行的“小小故事会”活动中,老师更发现了不少未来的童话作家,未来的演说家、表演家,感受到了你们内心的纯真、热情和善良,感受到了你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你们让老师一下子“返老还童”了呢!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大家能够保持这份阅读的热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就能随时走进童话的天堂、阅读的乐园,去和花鸟虫鱼说话,去和山川草木交谈,去探索、发现更多神奇的领域;我们就能凭借想象的翅膀、智慧的粮仓,永远不受拘束,在天地间自由驰骋!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交换阅读各自喜欢的童话篇目,听听同学的阅读感受。
(2)试着根据你读的某篇童话故事,写一写“读书日记”。


1.借助识字加油站,运用减一减(去掉部件)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并正确运用。
2.了解口字旁生字的特点,归类识记生字。
3.能发现句子的病因,能运用常用的修改符号修改病句,提升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4.通过日积月累,感受谚语的趣味和魅力,在背诵中积累谚语。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教材中的两组词语,朗读字词。
(1)指名拼读生字及词语,教师适时提醒读准“绍、乙、式”等字。
(2)指名领读,齐读。
(3)同桌互相检查字词朗读情况,注意及时纠正字词读音。
2.观察比较字形、读音。
(1)同桌互相交流,看看每组中的两个汉字在字形和读音上都有什么特点。
(2)代表汇报交流。
明确:每组中的第一个汉字去掉部首就是第二个汉字。这两个汉字在读音上相同或者相似,但是字义却发生了变化。
(3)联系实际生活,点拨理解部分字义、词语。
3.指导减一减的识记方法,拓展组词。
4.引导学生对照生字表,找一找这类形声字,归类巩固识记。
小结:在汉字王国里,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一个汉字去掉部首就变成了另一个汉字,虽然字形相似、读音相近,但在意思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学们,我们在认读理解的时候,千万不能犯“秀才认字认半边”的错误呀!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识记生字。
1.出示课本上的三组汉字,学生观察并汇报,教师点拨。
2.教师小结,引导学生明确汉字中“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小结:这些生字,有的表示嘴巴吃东西的动作,与“口”有关;有的表示嘴巴发出声音的动作,与“口”有关;还有的表示嘴巴发出的声音,也与“口”有关。这就告诉我们,含有“口”这个偏旁的生字的字义要么跟嘴巴有关,要么就跟声音以及发出声音时的动作有关。这就是汉字中“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这是不是很有趣?
3.再读汉字并组词,拓展积累更多带口字旁的字。
(二)修改病句。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改正、增补、删除3种修改符号。
(1)是(改正)号,用来对文句中的错别字、词进行改正。
(2)是(增补)号,用来增补文句中漏掉的部分。
(3)是(删除)号,用来删除文句中多余的部分。
2.引导学生将课本中三个句子修改前后的表达效果进行对比,交流发现。
明确:修改后的句子相比原句来说,用字、用词更准确,前后连接更加流畅,句意表达更准确。
3.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读句子,并根据学到的方法进行修改。
三、日积月累
1.出示课本中的三个句子。学生自主朗读,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诵读,教师适时范读。读准字音、断句。注意“拨、辩”的字形。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句意。
(1)借助油灯的图片理解“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明确:句式相同,前后一一对应,用“灯不拨不亮”的生活常识类比“理不辩不明”的道理。整句话的意思是说:油灯只有经常拨灯芯才会亮,道理要经常辩一辩才能更清楚明了。
(2)借助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理解“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明确:观察前后两个分句,“有理”和“无理”、“走遍天下”和“寸步难行”对比鲜明。这是从“有理”和“无理”两个方面对比着说的。生活中,在公共场合不遵守规则就是“无理”,这样的人会受到大家的谴责和唾弃。做生意讲诚信,顾客盈门,生意就会越来越红火;反之很快就得关门停业。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有道理才行得通,不讲道理是行不通的。
(3)借助掰手腕的游戏理解“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明确:前半句的意思是,一时的胜负可能与力气的大小有关。后半句的意思是,长期的胜负要看谁站在有道理的一方。整句话的意思是说:靠武力只会取得偶尔、暂时的胜利,讲道理的人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4.教师小结。引导学生积累更多关于“理”的谚语。
小结:同学们,这三句谚语都是关于“理”的。第一句告诉我们怎么懂道理,第二、三句是对人要讲道理的劝诫。我们的心中要有一面道理的明镜,时不时照一照,看自己哪些还不懂,哪些做得不对,从而努力改进。偶尔受了委屈、受到不公正对待,仍要有大胸怀、大智慧。只要讲道理、守正义,真相早晚会水落石出,你也会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5.出示全部谚语,学生朗读并体会其中的道理,尝试背诵。
四、课堂回顾
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个板块的内容,有生字、词语、病句修改和谚语,内容可谓丰富多彩。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字的构字法、偏旁和字义的关系,掌握了三种修改符号,更重要的是从谚语中明白了“理”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同学们的表现一如既往的好,不仅积极发言,而且见解独特,老师感到很欣慰!希望大家以后再接再厉,在知识储备上更上一层楼!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