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方帽子店
教学目标 1.认识“橱、改”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溜”。
2.能说出故事中让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内容,并复述这部分内容。(重点)
3.理解方帽子慢慢成为古董的原因,明白要与时俱进,不能因循守旧的道理。(重难点)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预习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师备课 多媒体课件
一、趣谈帽子,引出课题
1.学生自带帽子,全班交流分享帽子的形状、戴上后的感受。
2.教师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过渡:大家的帽子真是各式各样,用途不同、形状不同,还有材质也不同,满足了大家多样的需求。但是有一家店从来没有卖过别的样式的帽子,橱窗里都是方帽子。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方帽子店》。
3.让学生说说是否见过方帽子,再联系生活,预测只卖方帽子的店会有怎样的结局。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将不熟悉的字词圈画出来。
2.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识字方法:“橱、扣、筒”等字都可以通过分析偏旁进行识记;“嚷、溜”等在词组中记忆。“筒”可以出示圆筒图片来帮助记忆。另外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
(2)将生字带入课文,自读课文。
(3)小组合作理解自己不懂的词语。
三、抓住要点,读懂故事
1.同桌互读课文,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方帽子店只做方帽子,人们只买方帽子戴。
第二部分(第7~15自然段):写小孩子们不喜欢方帽子,找到一些布,做了圆帽子。
第三部分(第16~21自然段):写孩子们长大后做出了不同材质、更加舒适的帽子,有人还开了一家新帽子店,顾客们最终选择了新帽子。
2.关注方帽子店的橱窗里的广告语:专卖从不改变的方的好帽子。教师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围绕“从不改变”“好帽子”谈自己对方帽子的看法。
(1)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方帽子是“从不改变”的?
(2)方帽子是“好帽子”吗?
3.关注新帽子店的橱窗里的广告语:专卖各式各样的舒服的好帽子。再次读课文,围绕“各式各样”“好帽子”谈自己对新帽子的看法。
(1)新帽子都有哪些形状?
(2)新帽子是“好帽子”吗?
4.文中大家对方帽子是怎样的态度?指导学生找出不同人群的表现并交流。
(1)顾客的态度:
①(大人们)他们圆圆的脑袋藏在方帽子里,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汗。舒服吗?真不舒服!
这是买方帽子的人对方帽子的体会,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圆”“方”体会帽子跟人的脑袋形状不一样,才导致“紧、宽”等不符合人们意愿的地方。同时抓住“不太暖、热得满头汗”体会戴上方帽子给人们的感觉。
②(小孩子)小孩子们觉得方帽子又奇怪又不舒服,他们想,圆圆的头为什么戴方帽子呢?圆的不行吗?
这是小孩子们对戴方帽子的想法。引导学生抓住“又奇怪又不舒服”体会戴方帽子给小孩子们的真实感受。同时抓住两个问句体会他们善于思考、质疑的良好品质。
(2)店主和儿子的态度:
①(店里的人)问他们为什么只做方帽子,他们总是这样回答:“我们从来都是做方帽子,方帽子才是好帽子,不能改的。”
从第3自然段可以看出,当有人质疑时,店家的理由是“我们从来都是做方帽子,方帽子才是好帽子,不能改的”,也就是说没什么特别的理由,就是因为不能改所以就一直因循守旧,不敢创新。
②(店主和儿子)街上人山人海。在密密麻麻的方帽子中,忽然出现了几顶圆帽子,方帽子店的主人大吃一惊。最让他吃惊的是,自己的儿子也戴了一顶圆帽子!
“快快把它丢掉!”方帽子店的主人抓起圆帽子,丢在地上。
“我要!我要!”儿子嚷嚷着。
“不懂事的孩子!好好的方帽子不戴,要戴圆帽子!”
第11~14自然段中,方帽子店的主人对圆帽子的反应是“大吃一惊”“抓起圆帽子,丢在地上”,斥责戴圆帽子的儿子“不懂事”,面对新的事物他如临大敌。“抓、丢”这些动作还有对话中不断出现的感叹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新事物出现后,守旧人士惊慌失措和拒绝的态度。
5.比较大人和小孩子们不同的态度和表现,探究新帽子产生的过程,并从中得到启示。
(1)学生再次浏览课文,找到相关段落,说一说大人们和小孩子们对方帽子的不同表现。
(2)新帽子是如何产生的?说一说。(大人们因为一直做方帽子、买方帽子,不舒服却没有想过改变。小孩子们针对不合适的帽子做出了改变,从改变帽子的形状,改进帽子的材质,继而想出不同季节的帽子式样,体现了孩子们善于动脑思考并敢于创新的品质。)
(3)新帽子产生的过程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①敢于质疑:圆圆的头为什么戴方帽子呢?圆的不行吗?
②勇于尝试:纸、布、草、呢绒。
③善于思考:想出了很多帽子的式样。
6.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结局,说说方帽子店的结局是什么,汇报自己的思考。
(1)找出对比语句读一读,看看方帽子店与新帽子店有何区别。
(2)引导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他们理解“古董”的意思。思考:为什么方帽子变成了“古董”?你对此有何启示?
四、理清思路,复述故事
1.回顾交流:在这个有趣的故事中,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
预设:(1)帽子店里都是方帽子,人们都买方帽子、戴方帽子。
(2)小孩子们不喜欢方帽子,做出了又舒服又漂亮的新帽子。
(3)方帽子店的主人看到自己儿子戴圆帽子时恼羞成怒的样子。
(4)方帽子店和新帽子店互相较劲。
2.选择你最意想不到的一部分内容,抓住最有表现力的词句,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把有趣的地方讲具体。
(1)合作设计并填写表格。如,摘录大人和孩子的不同表现填写在表格中,然后借助表格复述这部分内容。又如,复述两家帽子店互相较劲的内容,也可以借助表格进行梳理、复述。也可以运用抓关键词语的方法,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
(2)同桌复述,相互评价。
(3)班内复述,共同评价。
评价要点:意思是否表达清楚、语句是否前后连贯、声音是否响亮、态度是否大方自然等。
五、回顾交流,作业设计
1.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学生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引导学生积累“人山人海、密密麻麻、各式各样、方方正正”等词语。
2.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今天大家都带来了各式各样的帽子,在分享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学习的热情,分享的同学都十分积极。其实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创新的结果,希望大家把《方帽子店》的故事讲给其他人听,让他们明白时代在发展,要与时俱进,不能因循守旧。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紧扣故事中“方帽子”这一物件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为此,我设计了一些比较典型且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故事中,通过读、品方帽子特点的语句,以及人们对于方帽子的不同感受和店主的不同表现等,不断实现了对故事的深度理解,同时在比较感悟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了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在本课教学结束后,学生不仅实现了有所感、有所悟,也让他们实现了由文本向生活过渡的学习目标。
《方帽子店》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安排在精读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后,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一块试验田。本课时教学目标简约,不求精细全面,但求一课一得,所以在整体上抓大放小,有所侧重。在教学中,我特地安排使字词教学适当简化,朗读层次适当淡化。教学环节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学习过程紧凑,确保单元知识点得到训练,提高课堂的实效。我还抓住要点引导学生将习得的方法运用到自主阅读中。对于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我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得略读和精读互相融合。在本课教学中,我帮助学生对已有的阅读和复述方法进行整合提炼,着重让学生读懂故事并有选择地复述故事,在内容理解、思想认识、语言积累、方法运用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不足的是,我对学生的复述没有做到完全放手,这容易让学生上课时太过依赖老师而忘记自己才居于学习主体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适当放手,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