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三年级下册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教案)

编号ID:1081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05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7-3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讨论,能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清楚理由。
2.能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的想法。
教学准备 教师:1.多媒体课件2.在同学间进行摸底调查:  
   哪些学生担任过班干部?哪些学生从未担任过班干  
部?班干部是怎么选出来的?你想当班干部吗?你 觉得班干部应该怎么选?
学生:了解本班班干部任用制度,与课本上提供的情境相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交流班上的班干部任用形式。 
(1)你担任过班干部吗?你认为担任班干部需要哪些要求?
(2)本班班干部是怎么任用的?你喜欢这种任用形式吗?
2.教师小结,引入话题: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过渡:有人针对班干部任用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说班干部任用最好采用轮流制。同学们,到底需不需要采用轮流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开展一次小小的讨论会。
二、初步交流,明确方法
1.出示课本上的话题情景,引导学生比较两份班干部任用名单,自由讨论。采用班干部轮流制可能是出于什么原因?你赞成这种形式吗?
2.指名说说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你觉得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为什么?
3.指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他说得有道理吗?有什么需要补充的?你的观点是什么?
4.教师梳理总结,指导方法,引导学生把观点和理由说清楚。
提示:(1)先表明自己的态度,回答该或不该;后说明自己的观点或理由,为什么赞成或为什么反对。
(2)赞成,有哪些理由:对班级工作的开展会起到什么作用?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会怎样?轮流的时间怎样安排才合理,理由是什么?等等。
(3)如果不赞成,有哪些理由:有哪些更好的任用形式?(老师指定制、班级竞选制、抓阄制……)这种制度有哪些好处?是不是每个人都想或是都能担任班干部?等等。
5.教师提供表达范例,进一步向学生明确交流要求。
(1)说清自己的观点,讲明理由。可借助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和事例。
(2)表达有条理,吐字清晰,语句连贯。说多条理由时,可以用上“首先”“其次”等表示顺序的词。
(3)要认真倾听,边听边思考别人的表达有没有道理。
(4)尊重他人的想法,分析别人的理由是否有依据,是否合理。
三、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1.教师布置交流任务。
(1)每位同学先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可分条写清楚。然后四人为一组,对这个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和梳理。
(2)组长可简要地将组员的发言记录下来,最终经过梳理,小组内达成一致意见,选定一种观点。
(3)组内评选,推出“会议发言人”,准备在全班交流展示。
2.小组交流成果发布,集体评议。
(1)各小组依次发言,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或反驳。
示例:①很多同学都有当班干部的愿望,希望通过自身的表现来展示能力和才华,获得认可。这样做给我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创造了各种表现自我的机会,感受到自己需要班级,班级也需要自己。(很多同学虽有心当班干部,但是他们缺乏相关的经验,你认为对班级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吗?)
②如果所有同学都轮流做班干部,有的同学对角色还没有完全适应就面临轮换,班级工作不能有效开展。而且班干部总是轮换,不利于班级的管理与稳定,有可能会出现应付了事的局面,反正无论干得好与坏,时间一到就会换人的。(班干部轮流制让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但是这种公平会削弱竞争。)
(2)集体交流本次口语交际的收获。
3.教师小结。
小结:你们都说清了自己的想法,也能做到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真棒!其实,是否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要根据班级及同学的实际情况而定,只有适合我们的,才是最好的。
四、评议表彰,课堂回顾
1.出示表格,结合表格内容自我评价。
2.先自我评价,然后小组内互相评价。
3.延伸活动:举行一次班干部选举活动。
(1)集思广益,每位同学都想一想,按照本班的实际情况,哪种班干部任用制度更合理,说明理由。
(2)召开一次讨论会,征集不同的观点,选定班级内支持人数最多的观点,确定班干部选举方式。
(3)集体讨论制定细则,汇编成最新的班干部选举制度。
(4)提请老师评价,完善本班班干部选举制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指出:小学阶段应“规范学生的口语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我们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设计出能激发全员参与热情的训练方法,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班干部的选举为切入点,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在交流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进行同伴间交流,同时教学生听的礼仪,使学生意识到“交流”是说与听的互动,不是单方面的表现。学生交流后,我们要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及时鼓励学生,让其看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其学习的良性发展。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