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围绕“大胆想象”这一主题,教材编排了2篇精读课文《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和2篇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宇宙的另一边》通过对宇宙另一边的“我”、另一边的生活与这一边的世界的想象对比,表现儿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我变成了一棵树》讲述了“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写出了想象的有趣。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目标
宇宙的另一边 2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24个字,会写25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大胆和神奇的想象。
3.能和同学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内容。
我变成了一棵树 2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1 1.能梳理和回顾课文中的想象故事,交流对大胆想象的体会,感受大胆想象的乐趣。
2.能画出想象中的事物,能根据故事开头接龙编写故事。
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 1 能借助习作例文进一步体会丰富与神奇的想象。
习作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 1
习作:奇妙的想象 2 1.大胆想象,写一个想象故事。
2.能欣赏同伴的习作并提出修改建议。
16 宇宙的另一边
1.认识“淌、秘”等6个生字,会写“宇、宙”等12个字,会写“宇宙、星空”等9个词语。
2.能说出故事中宇宙另一边的秘密,感受“我”大胆而奇特的想象。
3.能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与同学交流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体验大胆想象的乐趣。
能说出故事中宇宙另一边的秘密,感受“我”大胆而奇特的想象。
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与同学交流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体验大胆想象的乐趣。
导图梳理 互动探究 仿说练习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2课时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会认“淌、秘”等6个生字,会写“宇、宙”等12个字,正确读写“宇宙、星空”等9个词语。
2.能说出故事中宇宙另一边有哪些秘密,初步体会“我”神奇的想象。
板块一 明确目标,预测内容
师:同学们看,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情景?你由此想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五单元单元篇章页)
生:画的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穿着太空服在太空遨游。
生:画里的这个宇宙很神奇,火箭像冰激凌,星球像冰激凌球和甜甜圈。
师:这幅画画的是真实的情景吗?
生:不是的,应该是一个想象的世界。
师:是啊,想象中的太空多么神奇!天马行空的想象可以拓展我们的思维,激发我们的创造,正如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
生:知识更重要。
师:说得很好。我们这单元的人文主题就是“大胆想象”。这一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主要学习任务是什么呢?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师:是的,本单元我们有两个主要的学习任务,一是感受课文神奇的想象,二是写自己的想象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宇宙的另一边》。(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文题目,同学们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生:宇宙的另一边有什么?
生:宇宙是无边无际的,能到另一边吗?
师:请猜一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呢?
生:我猜想宇宙的另一边还是宇宙。
生:我猜想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一个地球……
师:大家猜的都有可能哟!那课文中作者想象的宇宙的另一边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板块二 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师:下面请同学们按要求自读课文,读之前,看看下面的自读要求。
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词,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宇宙的另一边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读课文)
师:下面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吗?课前都预习过吧?下面请同学起来读一读。
2.读下面的词语,把难读的或容易读错的词语圈出来多读几遍。
一栋房子 一篇习作 一座城市 一条街道
流淌 秘密 思绪 气喘吁吁
(指名读)
师:你读得非常准确。那这些词语的读音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你能给同学们提个醒吗?(课件中本课会认字变红)
生:注意“气喘吁吁”的“吁”读xū,不能读成yū。
师:是的,这个字特别容易读错,因为它是一个多音字,表示吆喝牲口的声音时,它才读yū;表示为某种要求而呼喊时,读yù,如“呼吁”;表示叹气或惊异时,则读xū。谁能用“气喘吁吁”这个词来说一句话呢?
生:他才在操场上跑了一圈就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师:很好,看来你已经掌握这个词语啦!现在,我们再看一下,本课会认的生字还有哪些易读错的?
生:“秘密”的“秘”读mì,不要读成了bì。
师:嗯,这个字也是个多音字,读“秘鲁”这个国家名时就读bì。老师另外还要提醒你们,注意“栋”和“淌”都是后鼻音,“篇”是前鼻音。
师:“淌、绪、栋、篇”这几个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帮助记忆呢?
生: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躺下”的“躺”去掉“身”换成三点水就是“淌”,“都”的双耳旁换成绞丝旁就是“绪”。
师:你这个方法太棒了,由熟字过渡到生字,在对比中记忆。“栋、篇”怎么换呢?
生:“冰冻”的“冻”把两点水换成“木”就是“栋”;“偏旁”的“偏”去掉单人旁,换成竹字头就是“篇”。
师:很好,我们还可以用组词法、找形近字等方法来记忆这些生字,课后请同学们多尝试一些方法去识记这些字。现在我们再来齐读一遍这些词语吧!(学生齐读)
师: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大家在课前预学单第3题里抄写过吧?这些字中,你认为哪个字最容易写错?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
宇 宙 淌 秘 密 栋
梯 铃 乘 绪 篇 越
师:咱们先看“秘、密”这两个字,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相同点是读音相同,都带有“必”。不同点是一个是左右结构,一个是上中下结构。
师:对的,要写好这两个字,我们要注意第一个“秘”左窄右宽,“必”要写得稍大,最后一笔要穿插到禾木旁下;在第二个“密”中,“必”相对要小,最后一笔要舒展,能包住下面的“山”。下面大家跟着老师书空这两个字。(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这两个字读音相同,因此顺序特别容易搞混,哪位同学有好办法可以记住它们的顺序?
生:可以通过部件数量来记,“秘”由“禾”与“必”2个部件组成,“密”由“宀”“必”“山”这3个部件组成,2在前3在后,所以是先“秘”后“密”。
师:你这个方法还不错。还有谁要给大家分享注意的点吗?
生:“淌、栋、梯、铃、绪”这几个字都是左窄右宽。“宇、宙、篇”这几个字都是上小下大。
生:“越”是半包围结构,走字旁的最后一笔捺要写长一些,能托住“”。
师:大家说得很好。老师也有个字要提醒大家,“乘”的前三笔分别是撇、横、竖,注意第三笔竖写在竖中线上,最后两笔撇、捺要写得舒展。知晓了这些汉字的构字特点,可以让我们将汉字写得更规范。现在请同桌互相检查,指出同桌写得不规范的地方并请他订正。(同桌合作订正)
师:字会写了,这些词语对大家来说就比较容易了吧?谁先来读一遍?(指名读)
宇宙 星空 流淌 秘密 楼梯 相遇 铃声 乘法 思绪
师:读得很好,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大家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学生完成写字。写完后,同桌互评,全对的同学全班给予掌声。)
板块三 整体感知,体会“相反”
师:生字词认识了,你们再读一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星光告诉了“我”一个怎样的秘密?(学生读)
生:星光告诉“我”——很远很远的地方,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板书:倒影)
师:那什么是“倒影”呢?“倒影”有什么特点?
生:倒影是指倒立的影子。
生:倒影和真实的事物样子相同,但上下是颠倒的。
生:我觉得可能跟照镜子差不多——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所以那里有一样的城市,一样的街道,一样的房子,甚至一样的孩子。
师:你真会想!除了这些,宇宙的另一边还有什么是这边的倒影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后面的段落,在文中圈画出关键词,然后填一填下面的思维导图。
活动二:宇宙的这一边和另一边有哪些不同呢?填一填。
师:哪位同学先来说一说?
生:当“我”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本的时候,宇宙的另一边的那个孩子正在把作业本放回书包。
生:当“我”气喘吁吁爬楼梯的时候,宇宙的另一边的孩子正在下楼。
生:“我们”这边雪是冬天下的,而在宇宙的另一边,雪是在夏天下的。
生:宇宙的这一边太阳从东边升起,宇宙的另一边太阳从西边升起。
生:宇宙的这一边,石头是没有生命的,宇宙的另一边石头有生命,它会像花朵一样开放,或者像人一样行走。
生:“我们”第一节课是语文课,宇宙的另一边第一节课是数学课。
师:同学们提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啦!因为宇宙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所以两边是相反的。那真的有和“我”一样的孩子吗?那边的万物真的是这样的吗?(板书:相反)
生:不是的。这些都是“我”的想象和猜测。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些都是想象的呢?
生:这里面都是一些问句,所以是“我”的想象和猜测。
师:是的,第3~7自然段有好多问句,这些小问号就告诉我们,这是“我”的想象。那同学们课前预学单第4题做对了吗?现在大家都知道答案了吧,来核对一下答案吧!(学生核对答案)
4.读课文,填一填。
本文中的“我”想象“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宇宙的另一边”所有的人、事和物都与这一边相反,表现了“我”丰富的想象力。
师:在“我”的想象中,宇宙的另一边有许多事物和宇宙的这一边相反,你们觉得这种想象神奇吗?
生:非常神奇。(板书:想象神奇)
师:那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小孩呢?
生:是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师:是啊,文中的“我”想象力多么丰富啊,让我们男女生合作读一读这几段,男生读“这一边”的句子,女生读“另一边”的句子,感受一下宇宙的另一边的神奇!(男女生合作读)
本课时的主要目标是“识字”“朗读”和“整体感知”。识字时我采用互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学成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感知时,我结合第2自然段的内容,让学生知道本文是作者发挥想象,描绘的想象世界。最后,我采取提取关键词的方式,让学生梳理文章内容,做到心中有框架,思路更清晰。
设计意图
聚焦单元导语,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特殊性,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题目质疑,并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预测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设计意图
虽然是习作单元,但写字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根据本课会写字的特点,采用归类指导的方式,提醒学生注意汉字的结构特点,让学生自主观察,然后跟其他同学分享写字时的注意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
抓住“秘密”引导学生理解文意,梳理“宇宙的另一边”有哪些秘密,初步感知“我”丰富的想象,感受“我”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感受文中“我”大胆神奇的想象。
2.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与同学交流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体验大胆想象的乐趣。
板块一 复习导入,再忆想象
师:上节课,我们跟着文中的“我”了解了宇宙另一边的秘密,大家还记得文中的“我”是怎么想象的吗?
生:按相反的方向去想象的。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在宇宙的另一边是相反的。
师:宇宙另一边的自然万物,就是这一边的自然万物的倒影。看来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我”的想法了。谁再来回忆一下,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描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
生:宇宙的另一边是这边世界的倒影。那里有座一样的城市,有条一样的街道,街角处有栋一样的房子,房子里有个一样的孩子。宇宙另一边的很多自然现象和我们这一边相反,那里夏天下雪,太阳从西边升起,石头有生命,等等。
师:概述得很棒啊!那作者的想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作者的想象有的幽默,有的特别,有的优美。
生:在作者的想象中,宇宙的另一边特别有趣。
师: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看看作者还有哪些神奇、有趣的想象。
板块二 品读课文,感受“想象”
师:请同学们读第8~9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课件出示第8~9自然段)
师:这两个自然段和前面的段落形式有什么不同呢?
生:这两个段落没有使用问句的表达方式。
生:这里面引用了好多诗句。
师:是的,这两个段落具体描述了宇宙的另一边数学课的样子。(板书:数学课)那宇宙另一边的数学课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生:那里的加法很有意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雪地玩耍图。
生:那里的乘法是由诗句编织的美丽春景。好美啊!(板书:加法 乘法)
师:宇宙另一边的数学课可真有意思!让我们分组轮流读第8~9自然段。(学生分组轮流读)
师:你喜欢宇宙另一边的数学课吗?为什么?
生:喜欢,这样的数学课上有优美的风景和快乐的游戏。
师:作者把宇宙的另一边想象得很有趣。你发现作者的想象秘诀了吗?我们先来看“加法”,宇宙这一边的加法是怎样的呢?
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合成一个数的计算方法就是加法。
师:那宇宙另一边的加法呢?
生:是把“大地万物”和“一场大雪”加到了一起。
师:你这么一说,原来宇宙另一边和宇宙这一边的加法是有关联的,只是它不是将数字相加,而是将风景相加,加的越多,风景就越美了。谁来说说下雪的时候,大地上会发生什么变化?(板书:风景)
生:会落满雪,世界白茫茫一片。
师:是的,那下雪时,孩子们最喜欢做什么呢?
生:喜欢打雪仗、堆雪人。
师:是啊,白茫茫的雪加上玩耍的孩子们,不就是一个欢乐的节日了吗?你们感受到这个节日的欢乐了吗?
生:感受到啦!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其他同学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感受宇宙另一边的美景。(指名读)
师:读得真好!我们也来发挥想象,宇宙的另一边的减法会是怎样的呢?看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这道题目,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比如夏日减去酷热就是秋天,这样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呢?秋天的落叶凋落之后,就成了一张金色的地毯,这样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
活动一:读一读第8自然段,再仿写。
在宇宙的另一边,减法是这样的:大地万物减去夏天的酷热等于金秋硕果。那时,果农们忙碌地采摘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这样,大地万物减去夏天的酷热就等于丰收的喜悦。
(四人一小组,讨论作答。)
师:谁来说一下自己的答案?
生:大地万物减去夏天的酷热等于金秋硕果。那时,果农们忙碌地采摘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这样,大地万物减去夏天的酷热就等于丰收的喜悦。
师:你这是给我们展现了一幅金秋丰收图,太美了!我们再来看一下第9自然段,宇宙另一边的乘法是怎样的呢?
生:这一段把宇宙另一边的乘法想象成语文里诗句的累积。(板书:诗句)
师: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这些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
师:那将这些诗句里的春景凑起来是不是就是一幅美丽的春光图了?我们来做做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
活动二:读文段,完成练习。
乘法是这样的:“早春二月”乘“竹外桃花三两枝”,再乘“春雨贵如油”,等于“春风又绿江南岸”,又等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最后等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段话让人依次想到哪几幅图画?请排一排。(填序号)
①春风吹绿了江南 ②儿童喜放风筝 ③春雨潇潇
④早春竹外桃花 ⑤柳枝低垂,绿丝飘拂
( ④ )→( ③ )→( ① )→( ⑤ )→( ② )
2.我还会仿写。
在宇宙的另一边,乘法是这样的:“夏日炎炎”乘“绿树阴浓夏日长”,再乘“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又等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最后等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师:这里的每句诗依次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竹外桃花三两枝”让我想到了早春竹外粉红的桃花;“春雨贵如油”让我想到了密密的春雨滋润着大地;“春风又绿江南岸”让我想到了春风吹绿江南的画面,满眼都是绿色。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让我想到了柳树那千万条的柳枝,绿绿的,随风飘荡;“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让我想到了一群孩子放学后,急忙来到田野放风筝的景象。
师:同学们想象得真美妙!现在,大家知道第1小题的答案了吧?是什么?
生:④③①⑤②。
师:正确。我们也来仿写一下乘法,描述一下夏天的风光图吧!会背这些诗句就会填了哟!(指名说)
生:分别填“早有蜻蜓立上头、映日荷花别样红、听取蛙声一片、芙蓉向脸两边开”。
师:你掌握得很好哟!那你再把这段话完整地读一遍吧。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感受一下夏天的美。(学生读)
师:同学们可真棒!已经完全适应宇宙另一边的数学课了。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10~12自然段,思考:课文还写了宇宙另一边的什么秘密?(学生自由读)
生:在宇宙的另一边,如果想写一篇关于风的习作,就得闭上眼睛,想象风的样子,慢慢地让自己也变成风,在空中飞啊飞,飞得越高,习作的分数就越高……
师:找得非常准确,作者的想象实在太神奇了!想要作文分数更高,还可以想象什么呢?请仿照课文,展开想象,说一说。
在宇宙的另一边,如果想写一篇关于云的习作,就得闭上眼睛……
生:在宇宙的另一边,如果想写一篇关于云的习作,就得闭上眼睛,想象云的样子,慢慢地让自己也变成云,在空中飘啊飘,变成各种形状,云朵的样子越神奇,习作的分数就越高……
师:很厉害,你已经发现了宇宙另一边习作的秘密啦!
板块三 运用方法,展开想象
师:当“我”把自己的想象分享给“我”的同学们的时候,大家都围着“我”,想知道宇宙的另一边还有什么有趣的事情。你能帮“我”想象一下,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吗?(出示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三,同桌互读。)
活动三:请同学们根据提示写句子,写完之后和同桌互相读一读。注意宇宙的另一边发生的事和这边相反,要反着想。
很远很远的地方,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
宇宙的这一边,雪是白色的;那么,宇宙的另一边,雪是不是黑色的呢?
宇宙的这一边,我是一个男孩;那么,宇宙的另一边,我是不是个女孩呢?
宇宙的这一边,鱼在水里游;那么,宇宙的另一边,鱼是不是在天上飞呢?
师:前面两个空填什么呢?看题干,根据宇宙另一边和这一边相反的规律来说一说。
生:宇宙的这一边雪是白色的,那宇宙另一边雪可能是黑色的。
生:宇宙的这一边的“我”是个男孩,那宇宙另一边的“我”可能是个女孩。
师:说得很好,但前面两句被限定了,第3句大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啦!谁来说一说?
生:宇宙的这一边,鱼在水里游;那么,宇宙的另一边,鱼是不是在天上飞呢?
生:宇宙的这一边,我正在穿衣服准备上学;那么,宇宙的另一边,我是不是正在脱衣服准备睡觉呢?
生:宇宙的这一边,我们周一到周五上学;那么,宇宙的另一边,我是不是周一到周五休息,周六周日上学呢?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啊!宇宙的另一边可能有无穷无尽的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呢!在想象的世界里,我们可以收获一段奇妙的经历,大胆想象,我们就能创造出一个不一样的精彩世界。希望你们能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想象的奇特与美好!
1.入情入境,体验想象之奇趣。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重在表达方法的学习。围绕“想象”这一语文要素,我抓住课文重点段落,引领学生了解作者的想象内容,自主交流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地方,感受想象的奇趣,学习想象的方法。
2.顺应思路,激发想象之潜能。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我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表达的“秘诀”——宇宙另一边发生的事情和宇宙这一边的恰恰相反,即反着想。然后,挖掘文本空白,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展开想象:在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呢?利用课文的句式,搭建想象的支架,启发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多角度想象,并大胆交流,在头脑风暴中激发想象的潜能,习得想象的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课文,让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激发他们进一步研读课文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品读课文重点语段,探究课文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感受作者想象的神奇,进而发现作者在表达方法上的秘诀,激发学生的想象。
设计意图
本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借鉴课文“反着想”的表达方法,开启想象之旅,提供典型句式,为学生的规范表达搭建平台,既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又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