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四年级上册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教案】

编号ID:1232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01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课  题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主备教师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关注身边环境问题,感受自然美、家乡美,体会幸福生活与国家富强、社会文明之间的密切联系。
语言运用:借助教材提供的情景、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跑题,并能判断出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有关。
思维能力:讨论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环保小建议,积极引导周围的人,争做环保卫士。
审美创造:关注生活,关注环保,充分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身体力行地为环保做出贡献。
【课前解析】
关注主题: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我们与环境”,旨在引导学生留意身边的环境问题,围绕话题,倾听同伴的发言,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树立环保意识。
关注生活:教材先创设了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种种情景,唤醒学生的美好体验。接着阐述了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与美好体验形成强烈对比,有助于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打开思路,激发交流欲望。
关注角度:教材提供了两个话题。一个是从“发现问题”的角度,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另一个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引导学生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话题交流,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
2.能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并能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教学重点】
能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并能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教学难点】
能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并能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分组,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地点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电子版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教学过程】
一、直奔主题,揭示话题
这节口语交际课的主题是“我们与环境”。(出示课件2)(板书:我们与环境)
大自然的美丽让我们深深陶醉,可只要大家稍稍留心,就不难发现,人类的许多行为正破坏着我们美丽的生活环境。(出示课件3)
说一说: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危害?这些年来,哪些环境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治理?你最想说什么?(出示课件4)
要求:说——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听——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过渡:乱扔垃圾、乱排污水、乱排废气、滥砍滥伐……这些环境问题正深深地危害着我们的生活。(出示课件5)
二、展示课前调查,发现问题
交流:课前你调查了哪些环境问题?(出示课件6)
(1)调查发现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其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
(2)尝试分析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
(设计意图:从学生对身边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关注,也是口语交际话题选择的一个出发点,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
总结:由同学们的调查不难发现:我们身边存在各种环境问题。(出示课件7)
三、围绕话题小组交流,提出建议
1.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围绕一些典型的事例,共同讨论怎么保护周围的环境。(板书:保护环境  从身边小事做起)
事例一:遇到堵车时间长的情况,如何做才能保护环境呢? (出示课件8)
预设:(出示课件9、10)
生A:如果堵车时间长,我们可以提醒爸爸妈妈将汽车熄火。这样可以减少尾气排放,也可以节省燃料。
生B:多多乘坐公共交通也可以保护环境。
生C:我认为要是不上学和上班就好了,就没有堵车了。
生D:如果堵车时间长,上学就要迟到,我会让爸爸给老师打电话请假。
讨论:你对这些建议有什么看法?哪些建议不合理?
生C的建议在目前是不现实的,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生D的发言与保护环境无关,跑题了。
事例二:教室里没人时灯也经常开着,我们该怎么办呢?(出示课件11)
预设:(出示课件12)
生A:最后离开教室的同学要注意关灯。大家一起努力,做到不开“无人灯”。
生B: 同学们轮流当班级的“电灯管理员”,这样可以节约能源,也可以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
2.请同学们对自己发现的环境问题提出环境保护的合理建议。(出示课件13)
要求:①每组根据环境问题的原因,提出保护环境的简单易行的做法。②判断提出的做法是否简单易行。
讨论示例:塑料污染问题的建议。(出示课件14)
四、筛选建议,张贴展示
讨论后,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印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张贴在学校、社区等地方的布告栏里。(出示课件15)
展示示例。(出示课件16-18)
(设计意图:设计小建议,引导学生时刻关注环境,从身边点滴做起,真正从小处解决环境问题。)
【板书设计】
我们与环境
保护环境  从身边小事做起
【教学反思】
在口语交际进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交流之中,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能围绕环境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但是,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少数学生当众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态度还不够自然大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对这部分学生多加关注。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