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四年级上册

13 精卫填海(教案)

编号ID:1385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10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13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1.认识“曰、溺”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曰、溺”等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重点)
4.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重难点) 1.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重点)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预习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师备课 多媒体课件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一些故事名称,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故事,引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你们是不是都很爱听故事?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一个个神话故事都耳熟能详。这些精彩的故事带给我们欢乐,丰富了我们的童年时光。今天,我们走进课文,再来听听另一个神话故事——精卫填海。
2.播放视频,出示课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题把握课文内容。(板书:精卫填海)
明确:“精卫填海”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语,“精卫”是故事的主角,“填海”是其行为。
思考:(1)精卫为什么要填海?
(2)精卫填海的行为带来了什么结果?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
《山海经》 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志怪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作者不详,大概由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山海经》中的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2.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3.教师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1)学生认读生字,教师相机纠正。
识字方法:“少”是多音字,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其不同的音、义;“曰”可以通过与其形近字比较的方法来识记;“溺、衔”等可以通过相关的图片来理解。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了解字的结构、笔画、笔顺,教师重点示范。
(3)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相机纠正书写错误、坐姿等。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朗读节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注释翻译句子,教师指导。
提示:翻译时要重点注意“少女”“故”“堙”等词语的意思。
3.学生小组交流,推举代表汇报交流内容。
4.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点拨。
(1)感受精卫鸟的形象:结合故事情节,分析精卫鸟的形象。
明确:起因——女娃东海游玩溺亡;经过——化作精卫鸟,衔木石填东海。从精卫鸟誓填东海的行为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它不畏困难、敢于和困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意志。
(2)联系实际体会精神:生活中,我们常称哪类人有精卫填海的精神?
明确:对那些不畏困难、不屈不挠地同困难做斗争的人,我们都可以赞扬他们具有精卫填海的精神。
(3)丰富文章情节,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提示:引导学生通过添加修饰成分、补充人物语言、丰满人物形象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所讲故事要生动,吸引人。
(4)交流学习过程中的其他收获。
5.教师进行总结,再次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学生齐声诵读,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结识了一个勇敢、坚毅的朋友——精卫鸟,它身上那种不畏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们。生活中,困难是在所难免的。这个时候我们要怎么办呢?想想那个同大海抗争的精卫鸟吧,我们一定能从它身上汲取向上的力量。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相互讲讲文中故事的神奇之处,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本文,首先要注意其体裁特点。这是一篇文言文,翻译课文是基础,只有把握了文意,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这也是一篇神话故事,具有神话故事的共性:想象丰富,情节离奇。因此我在教学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再现精卫鸟衔石填海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生动地讲述出来。通过想象,丰富文中没有呈现的情节,学生对课文的感受也会更深刻。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