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四年级上册

习作 :我的家人(教案)

编号ID:1406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05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习作  我的家人
教学目标 1.能选择印象最深典型、最能反映家人特点的典型事例,突出家人的特点。(重难点)
2.能主动与同学和家人分享习作,修改不通顺的语句,体验表达的乐
 趣。(重点)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重点)

4.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重点)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1.回忆与家人相处的时光,在笔记本
 上简单地写出家人的特点。
2.准备家人的照片作为参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师备课 多媒体课件 

一、趣味导入,引出话题
1.出示与家人相处的照片。
2.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家人,并说说他们身上与哪些哪些特点。
过渡:同学们,你们家里都有些什么人?他们的性格是怎样的?回忆与他们相处的时光,想一想你印象中有哪些事情最能突出家人们的这些特点呢?
明确: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发散学生的思维,思考家人的特点及相关事例。
3.教师简单总结,引出本次习作。
过渡:同学们描述得都非常好。写自己的家人,我们一般习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家人的特点。如果用典型的事例表现家人的特点,是不是更加生动、形象呢?(学生齐声:是)那么,这次习作,我们就选择与家人生活点滴中你印象最深、最能反映他们特点的事,用生动的语言表现他们最与众不同的特点。
二、点拨技巧,交流方法
1.引导学生阅读本次习作的内容,分析气泡框内的文字,并给出问题。
思考:(1)气泡框内的文字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家人的特点的?
(2)如果我们要写其他家人,你会选择哪些事例?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突出家人的特点?
(3)习作通过描写家人要表达什么主题?
2.引导学生分组交流以上问题,教师巡视,并相机点拨。
3.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示例一:气泡框一从脾气好和会做好吃两方面突出奶奶的特点。
示例二:气泡框二从坚持练书法突出了爷爷持之以恒的特点。
示例三:气泡框三从爸爸忙碌但一有空就给“我们”讲故事,突出爸爸忙碌、会讲故事、且十分爱“我们”的特点。
示例三:气泡框四从淘气和聪明两方面突出妹妹的特点。
4.其他学生认真听,听完之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
5.教师总结本次写作要领。
明确:本次习作实际上是要我们写自己的家人,表现出家人身上的特点。观察是前提,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有所发现。其次突出特点,这是本次习作的核心。“点”找得准,才能写到位。

三、精选素材,完成初稿
1.引导学生回想发生在家人身上的事,选择典型事件表现家人的特点。
过渡:同学们,人物的特点是通过事件表现出来的。事件典型,特点才更突出。那么有哪些事最能表现出家人最与众不同的特点呢?请同学们仔细回想,从中选取一两件,先简单地写在笔记本上。
2.同桌相互读读对方选取的事件,评一评这些事件是否合理,表现的特点是否突出。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外貌、性格、习惯、爱好、本领、品质等方面的特点)
3.指名学生读读自己写作的片段,并具体说说这样写的原因。
提示:可以自写自评,也可以自写他评,主要目的是学习优点,发现不足。
4.练习写草稿。学生根据交流的内容和教师的点评,按照习作的要求,写一篇文章。
四、点评习作,修改誊写
1.教师精选几篇写得比较好的作文,读给学生听,师生集体评议。
评议要点:(1)内容是否合适;(2)结构是否合理;(3)重点是否突出;(4)表述是否流畅、生动。
2.学生根据评议情况,自己尝试修改习作。
3.小组交流,互相修改评分。
4.小组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5.引导学生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誊写习作。
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
小结:同学们,这是这学期我们的第二次习作课。这个单元的习作题目清晰,也比较贴合我们的生活。我们与家人朝夕相处,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等都比较熟悉。那么在写作时如何将他们的特点呈现出来呢?本次习作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思路。在以后的习作中同学们也可以借鉴这样的写法,运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特点,表达中心思想,相信一定能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文。
2.引导学生交流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写作方法:(1)选取典型事例;(2)叙事详略得当;(3)突出习作中心;(4)语言生动有趣。

  “我的家人”是一个很常见的习作话题。通过回味家人生活中的片段,感知他们的特点。这个话题很直白,但一些学生在思路上容易受到局限,想到的内容有限,而且大部分学生表达比较单调,趣味性不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讲解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回忆与家人生活的时光,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习作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所写的一些片段,引导学生讨论,从各个角度探究、完善片段,从而获得写作上的启示。这样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才能更深入,写起来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写出来的作文才更生动有趣。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