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四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三(教案)

编号ID:1418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10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明白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难点)
2.正确搭配动物和它的“家”,知道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重点)
3.通过比较句子,体会表达的准确性。(难点)
4.积累与秋天有关的气象谚语。(重点)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重点)

4.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重点)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1.初步把握“语文园地”各板块构成。
2.提前做好“交流平台”中的阅读积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师备课 多媒体课件 

一、交流平台
1.教师出示从课文中摘录的语句,引导学生从观察事物的方法的角度进行思考。
过渡:同学们,认真观察是写好文章的前提,但如何观察却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读一读老师给出的几个句子,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呢?
2.学生交流讨论,推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生1:第一句在描写蟋蟀时,运用了很多动词,可见作者观察得非常细致,因此才能将蟋蟀建造住宅的动作描写得这么准确。
生2:从第二句中的“不几天”一词中我了解到,观察需要耐心,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情况。
生3:第三句描写生动,画面优美,这是因为作者不仅用眼看,还用耳朵听,用心想,这样才使描写充满趣味性,我们在朗读时眼前似乎出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3.教师出示几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写一写。
A.夏蝉在树上叫。
B.小鸡啄米。
C.荷花盛开了,散发出淡雅的清香。
4.学生写作,教师指名学生朗读。
5.教师点拨,并进行归纳总结。
小结:同学们,观察是我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要想通过观察真正有所得,还是要讲究方法的。在这一板块中,我们重点了解了观察事物的多种方法,从中得到了有益的借鉴。希望大家能活学活用。
二、词句段运用
1.教师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题的内容,启发学生思考。
过渡:同学们,我们都有家,这个家温馨、有爱,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你们知道吗?其实动物也是有家的。它们的家在哪儿?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该如何称呼它们的家呢?读一读教材中的题目,将动物和它们的家连起来。
2.指名学生连一连,并说说他们在连线过程中的新发现。
明确:动物都有自己的家,它们的家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示,但是有些动物的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称谓,比如“鸟窝”又可以叫“鸟巢”,“鼠窝”又可以称为“鼠洞”等。
3.教师板书其他动物,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家。
示例:鸡——舍、窝、 笼蚁——穴 蜂——窝、巢 龙——潭
4.教师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二题的内容,引导学生比较句子的异同。
5.引导学生分析两组句子,说说加点的词语有什么含义。
明确:第一组中的“逐渐”一词说明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地变成灰色的,写出了时间推移的过程;第二组中的“最多”表明作者是经过反复观察,甚至是测量才得出这样的结论,描写精准。
6.引导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强化认识。

明确:第一组句子中加点的“大多”说明绝大部分昆虫是这样,但不是指所有的昆虫,表意更准确。第二组句子中的“大概”表示推测、不确定,他也可能不知道事情的结局。
三、日积月累
1.教师出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谚语中的秋天。
过渡:同学们,不知不觉秋天来了。秋天在哪儿呢?在雨后的空山中,在菊花盛开的篱边,还是在残霞映照的孤村里?秋天在古人的诗中,秋天也在劳动人民丰富的创作里。那些通俗、流畅的谚语就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有关秋天的谚语反映了秋天的特色。现在我们就来读读教材中给出的谚语,感受浓浓的秋意。
2.指名学生朗读谚语,并能背诵、积累。
3.教师讲解部分谚语的含义。
4.教师出示一些关于秋天的谚语,引导学生进行积累。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这次我们主要学习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在“交流平台”中,我们主要通过回忆课文内容,学习了观察事物的方法;在“词句段运用”中,我们了解了动物的家的称谓,并辨析了副词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在“日积月累”中,我们体会了一番谚语中的秋天,并积累了一些有关秋天的谚语。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能再接再厉,有效利用课堂的分分秒秒,把所学知识真正消化、吸收。
  语文学习不是填鸭式教学,“语文园地”的教学更是如此。“语文园地”的内容比较散,重在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考虑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在摸索中吃透各个知识点。在“交流平台”这个板块,我注重启发学生把课文所运用的观察方法引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这两部分重在积累,我只是适当解读,由学生自己去摸索、理解词语的意义、作用,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但在这节课中,有些同学的积极性还不够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争取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