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挑山工》导学案
课题 挑山工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文章中心。
3.学习挑山工认定目标,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习挑山工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地向上攀登的精神。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作者相关资料。(教师)
2.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简单了解作者其他作品。(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出示一组挑山工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看了这些图片后自己的感受。
2.播放《挑山工》情景剧,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况。
3.揭示课题《挑山工》,板书课题。
4.了解作者。 1.欣赏图片谈感受。
2.向大家介绍泰山上挑山工的情况。
3.齐读课题。
4.交流搜集到的关于作者的资料。 从视觉上感受挑山工的形象,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流利。
2.课件出示生字,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
2.认读字词,纠正读音。 字词教学要适当简略,以学生自学为主,降低掌握要求,只要能读准字音,大致理解词语意思即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2分钟) 1.大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引导学生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读、想想。
3.引导学生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想想“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4.指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导说说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想法或收获。 1.朗读课文,画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交流自己从挑山工和游人登山的不同情况,说说从中得到的启示。
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谈谈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想法或收获。 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2.品味文章语句及运用的修辞方法,感受挑山工人身上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精神。
四、再读课文,领悟品质(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2.指导学生说说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3.引导学生思考: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分别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相遇?
4.说说挑山工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
5.挑山工具有什么精神?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1.交流全文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说说挑山工登山时走的路线,并说出他们这样走的原因。
3.完成表格。
相遇
次数 相遇
地点 看见挑山工在干什么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4.交流挑山工花中蕴含的哲理。
只要目标专一,一心向前,步步踏实,一个劲儿地往前走,走长了就能跑到前头去。
5.挑山工具有认定目标、不怕重压、步步踏实、不断攀登的精神。他的精神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1.指导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
2.把握关键字词,读出意味,读出情感。
3.通过文章语句的描写,感受挑山工的艰辛,领悟挑山工身上的精神。
4.能从课文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搜集分享(用时:3分钟) 1.作者需要挑山工精神,你需要吗?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2.搜集与泰山有关的诗歌、名篇,与同学分享。
1.结合自身的实际,谈一谈感受。
(我需要挑山工精神。比如在学习上或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就应该像挑山工那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2.从课内到课外,利用多种手段,搜集诗歌、名篇,与同学分享。 鼓励学生将所学所感与他人分享,感受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