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四年级下册

10 绿-教案

编号ID:1658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42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10 绿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4.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

诵读感悟 想象画面 体会情感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2课时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3.能借助关键语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板块一 创境导入,感受绿意
师:同学们,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是一番怎样的景象?破土萌新、山峦叠翠又有着怎样的意境?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段短片。(播放视频:春回大地,满目绿色)
师:同学们亮晶晶的眼神真好看,老师从同学们的眼中看到了满满的惊奇与向往,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看到了春天小草发芽的情景,我感觉到春天的生机勃勃。
生:我觉得春回大地时,大自然里到处都是绿色的植物,非常美丽。
师:是呀,绿是春天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是如此令人赏心悦目,诗人艾青也喜欢绿。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诗人艾青的脚步,走进这幅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师板书课题)
师:接下来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诗的作者艾青。(生分享课前预学单第4题答案,师相机出示。)
师:谢谢你的介绍,那么就让我们赶紧走进诗中来感受绿之美吧!
板块二 初读感知,渐入诗境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要求放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读)
师:同学们都读完了吗?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谁来读一读课前预学单第1题中的词语?(指生读)
师:你把“瓶”字的后鼻音读得很准。“叉”在“交叉”中读一声,请同学们不要读错了。大家来齐读一遍词语。(生齐读)
师:我们解决了生字的读音,在昨天的预习过程中,你觉得有哪些字难写,容易写错,想提醒大家呢?请大家看自主完成的课前预学单的第2题,来说一说。(指名说)
师:看来同学们都认为“瓶”笔画繁多,较难写,“叉”的笔顺容易写错。
师:我们先看“瓶”这个字,它是左右结构,等宽,左半部分“并”两横的收笔紧挨着竖中线的左侧,给右半部分的“瓦”留有空间,使布局更紧凑一些。“瓦”的第一横和“并”的第一横在同一斜线上;竖提从竖中线上起笔,横折弯钩要端正。请同学们看老师范写。(师范写,生书空。)
师:接下来,看看“叉”字。“叉”横撇的撇要弯一些,和捺的交叉点位于这个字长度的二分之一处,接近田字格的中心点;点画位于三角区域的中心位置,最后在竖中线上收笔。请同学们看老师范写。(师范写,生书空。)
师:同学们,你们会写吗?在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中写一写吧。(生练写)
师:同学们真不错,词语读得标准,字也写得工整。哪位同学想把整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生读)
师:第一遍读就这么流畅,可真了不起。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这么多描写绿的颜色,应该怎样读出节奏呢?谁来试一试?(课件出示第二节诗,指名读。)
师:老师从你音乐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绿的丰富多样,感受到了这世界到处都是绿的。大家还知道哪些形容绿色的词语?谁对照课前预学单第3题说一说?
生:嫩绿、翠绿、粉绿、葱绿、黄绿。
师:非常好!可见你的词汇量十分丰富。还有谁想再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
师: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你在追寻着这多样的绿,慢慢地欣赏着,探索着。谁还能读出自己的节奏和感受?(指名读)
师:真美呀,你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除了诗中的绿,仿佛还有很多很多没有写出来的绿,让人意犹未尽!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了。听老师读完请你们也说说自己的感受吧!(师范读第二节诗)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谁来说说看?
生:我看到了山上长满了墨绿的松树,一片苍翠。
生:我看到了路边的树上发出了新芽,是那么鲜嫩。
生:我看到了荷塘里荷叶刚刚冒了一个尖尖的芽,粉嫩粉嫩的。
生:我看到了许多的绿,向我涌来,在眼前浮现。
  (师相机出示各种松树墨绿、新芽嫩绿、荷叶粉绿等的图片和文字)
师:在共同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了绿的丰富、绿的神奇,诗歌的韵味就这样流淌在我们心间,令人陶醉不已。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有节奏地读一读这首诗吧。(师板书:节奏 韵律之美)
板块三 走进画面,品味诗言
师:这多样的绿大家读得真精彩!读着读着,我们不仅读出了节奏美;读着读着,我们眼前还展开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课件出示第三节诗)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的眼前好像充满了绿色。
师:是呀,你看,刮的风都是绿的。可是老师有个疑惑,在我们的生活经验里,风、雨、水、阳光都有颜色吗?
生:没有。
师:那为什么诗人写它们都是绿色的呢?
生:是诗人的想象。
生:诗人看到充满生机的绿色世界,被深深地陶醉了。
师: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独立完成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然后小组交流。(生完成活动二,小组交流。)
师:哪一个同学能代表小组发言?希望你们各抒己见,大胆用诗一般的文字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生:雨中的风是绿的,阳光下的水是绿的,树叶间的阳光是绿的,阳光下的眼睛也是绿的。
师:是呀,连阳光下的眼睛都是绿的,多么有诗意的语言,一下子触动了我们的心灵。因为一切都是绿的,仿佛我们的眼睛也变成了绿色,多么奇妙而美好的感觉啊!(师板书:语言 画面之美)
师:想一想还会有哪些绿意盎然的美妙景色,请同桌合作完成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三中的小诗吧。

活动三:架构支架,学会表达。
请你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用上这样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一阵风吹来    小溪潺潺流过
柳枝绿了          山川绿了
一阵雨飘过        一束阳光照耀
荷塘绿了          大地绿了
(同桌合作完成活动三,师指名回答并相机指导。)
师:真美呀,一首小诗就这样写成了。
师:同学们,读着读着,我们读出了诗歌的节奏,读出了诗歌的画面,读懂了诗歌独特的语言魅力;读着读着,我们也变成了一个个小诗人。
板块四 灵动思绪,感悟诗情
师:我们已经读出了绿的无处不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最后两小节诗又写出了绿怎样的美。谁来为大家读一读?(课件出示最后两小节诗,指名读。)
师:“挤、重叠、交叉、按着节拍飘动”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感觉绿动起来了,活了。
师:请你读出这种动感。(生读)
师:从这位同学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真的看见无数深浅各异的绿在我们眼前重叠、交叉,当一阵风吹来,这所有的绿整齐地按节奏飘动在一起。听完,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我感受到诗人对绿的喜爱。
生:我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生机勃勃的赞美。
师:这灵动和充满生机的画面不仅打动了诗人,也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生命的赞颂。(师板书:情感 生命之美)
师:男生和女生来比一比,看看谁更能读出生命的律动,好吗?(男女生比赛读)
师:同学们,这是艾青搁笔20年后创作的第一首诗。当时他和文化界的同仁们来到祖国的南方采风,心中充满了重生般的激动心情,创作了这首生命的赞歌。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感受这蓬勃的生命力吧。(播放音乐,全班齐诵。)
师:同学们,本节课,我们通过有节奏的朗读,感受到了诗歌的韵律优美;通过对画面的想象,感受到诗歌语言的独特;通过诗人情感的表达,体会到诗歌所蕴含的生命之美。其实艾青先生一生还创作了很多著名的诗歌,表达了他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如《我爱这土地》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进行阅读品鉴并反复吟诵,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诗歌的特点,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多层次的朗读,以读贯穿整个诗歌的教学。在教学中,我利用齐读让孩子们感悟诗的气势和韵味;利用自由读,点名读,让孩子们读出诗歌的深层次情感和个人理解。同时,我还设计了多层次性朗读:初读,读准字音;再读,读出节奏感和韵律;品读,产生情感共鸣,感受诗歌的独特的韵味。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无声的文字变得有情感,有限的语言变得富有活力。2.适时补充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理解诗歌所蕴藏的情感。在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对诗歌感情的理解总是浮在面上,不够深入。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满眼的绿,这绿色的世界意味着什么,孩子们的理解总是肤浅的。在这种情况下,我适时补充创作背景,孩子们理解了创作背景,再来读这首诗,就能走进诗人心灵,走进诗歌深处,和诗人共鸣。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视频导入新课,引起同学们上课的兴趣。













设计意图
诗歌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多层次的朗读:初读,读准字音;再读,读出节奏和韵律美,产生情感;品读,产生共鸣,感受诗歌独特的韵味。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无声的文字变得有情感,有限的语言变得富有活力。学生感受到了汉字表达的奇妙效果,初步感悟到诗句所积淀的文化气息,并逐渐提升对现代诗的阅读欣赏能力。


设计意图
    好的现代诗课堂教学,多媒体的运用,恰当的情境和气氛的渲染,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诗歌文化的熏陶,更能够使他们受到“语文味”的浸润,为学生进一步走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氛围和契机。









设计意图
    在诗歌教学中,对创作背景的了解很有必要。特殊的创作背景,能让孩子们进一步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诗歌的内在的生命力。










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比较阅读,感受作者的独特表达,体味诗歌语言的特点。

板块一 温故知新,领悟诗意
师: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欣赏完激情澎湃的《绿》。(师板书课题)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作者艾青笔下的绿,仅仅是一种颜色吗?把你的思考所得,凝结成一个词语写在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中。写完后小组交流,把伙伴的词语也写在活动一中,并将词语进行梳理,说说你的发现。

活动一:发散思维,深入诗境。
默读全文,读完思考:你觉得作者艾青笔下的绿,仅仅是一种颜色吗?把你的思考所得,凝结成一个词语写下来并完成表格。
我写的词语:欢乐
其他成员写的词语:勃勃生机 希望 生命力
我的发现:读同一首诗,每个人的感悟可能不一样。
(小组交流,完成活动一。)
师:哪位同学愿意与我们分享?
生:我们组写的词语有欢乐、勃勃生机、希望、生命力。我们发现,读同一首诗,每个人的感悟可能不一样。(师板书:感悟)
师:是啊,每个人读《绿》这首诗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绿色,是诗歌语言带给我们的感受,从这绿色中,我们可以领悟更深层的东西,绿色代表勃勃的生命力,是希望,是幸福,是快乐!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一起背诵这首诗吧。(生背诵)
师:同学们,诗歌是个人独特的情感表达,我们理解诗人的同时,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让我们也像诗人一样,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师板书:表达)请大家发挥想象,完成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写一写“突然一阵风”吹来,这“绿”会怎么样呢?

活动二:勾连生活,自由表达。
发挥想象,说一说:一阵风吹来,“所有的绿”还会呈现怎样的景象?
突然一阵风,
好像魔术师在变魔术,
所有的绿就像一个个精灵,
欢快地舞蹈着……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想象。
生:突然一阵风,好像魔术师在变魔术,所有的绿就像一个个精灵,欢快地舞蹈着……
师:大家看,这位同学将绿变成了精灵,想象多么生动。
生:突然一阵风,好像小朋友们在游戏,所有的绿就手牵着手,一齐向前奔跑……
师:这位同学写出了绿的动感,富有情趣。你看,带着诗一样的眼睛看世界,世界竟是如此不同。
板块二 对比阅读,感悟真言
师:古往今来写绿的作家真不少,现当代文学家、诗人艾青写过绿,还有一位作家宗璞,在《西湖漫笔》中也写到了“绿”。(课件出示阅读链接)
师:请大家默读后说说这段文字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思考同样是写绿,两位作家的文字有什么异同,并完成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三。(生默读,思考,完成活动三。)
师:我看大家都完成了,完成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
生:相同之处都写到了绿的丰富、范围广,带给人美好的感受。
生:描写对象不同。《西湖漫笔》写的是作者在西湖看到的实实在在的景致,笔下的绿,是树木,是青苔,在我们眼前展现了非常具体的画面,写得很细腻;《绿》写的可能是作者想象世界里的绿,也可能是作者的一种独特的感觉,语言表达也富有特色。
生:文体不同。《西湖漫笔》是一篇散文,语言很美,带给人美好的感受;《绿》是一首现代诗,节奏感强,表达也很独特,能带给人更多的想象。
师:是的,这两位作家笔下的绿,语言都十分有特点。(师板书:语言)艾青的绿生机盎然,宗璞的绿灵隐优美,都表现出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希望同学们也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学会表达。
板块三 拓展延伸,指导活动
师:读艾青的《绿》,让我们爱上自然,爱上希望。艾青还写过许多诗,比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选自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同学们课余时间可以去读一读《艾青诗选》,追随诗人的眼光,去发现平凡世界的更多的美,留住美的瞬间,美的感受。(出示第2课时课后拓学单)
师:请大家课后完成拓学单,并完善诗歌摘抄本。下面请各小组组长汇报,在综合性学习的开展过程中,同学们的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
生:有的同学不能及时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导致小组进度有些落后。
师:对于不能及时完成任务的同学,我们要帮助他,寻找他不能完成任务的原因,是收集资料的渠道过窄,是收集资料的方法不对,还是不能合理利用好时间,我们要针对具体情况,给予帮助。
生:我们小组在摘抄冰心的诗歌时,会有重复摘抄的现象,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师:有的小组在摘抄的过程中,任务不明确,出现重复摘抄的现象。针对这个现象,我们一定要及时沟通,合理分工,明确自己的任务。
师:同学们,诗中有一个奇妙的世界,生活中的美景也无处不在。参天的古木、蜿蜒的小径、潺潺的流水,它们都以美的身姿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但愿通过学习现代诗,我们都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诗歌特点的感受,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1.创设情境,读写结合促发展。对于现代诗的教学,在让学生理解诗意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我还尝试引导学生进行说话仿写练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2.对比阅读,拓展阅读体验。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感悟不同的语言风格,从而加深对诗歌的印象,诗歌特有的节奏感、独特的语言表达魅力以及真挚的情感这些特点就会深深植根于学生心中,从而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设计意图
阅读要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特别是在诗歌阅读中,每一个孩子认识问题的层次不同,最后的体验也会不一样,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设计本教学环节,旨在肯定学生独特体验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而有创意地表达,从而将诗歌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






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不同作家对于绿的不同的描写,感受同样的题材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现,丰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和体验。






设计意图
通过拓学单提醒学生完善综合性学习中的诗歌摘抄本,同时对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加以指导。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