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在天晴了的时候
1.认识“炫、垢”等8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自主阅读诗歌,说出阅读感受。
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能自主阅读诗歌,与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诵读感悟 想象画面 体会情感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1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板块一 走进诗歌,初读感知
师: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现代诗,也摘抄了很多现代诗,现代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生:分行写,没有严格的字数规定。
师:你能从外在形式一眼看出现代诗的特点,很不错,那在节奏和情感上呢?还有同学能说一说吗?
生:现代诗歌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生:现代诗歌想象丰富、语言独特、情感真挚。
师:你们都是善于学习的孩子,这些确实都是现代诗的特点。今天我们将再学习一首现代诗——《在天晴了的时候》,作者是戴望舒。(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大家课前都查阅过诗人的资料,谁能分享一下自己查阅的资料?(生交流汇报,师出示资料。)
师:戴望舒作为现代诗派的代表人物,其诗歌语言极具魅力。今天我们要学的《在天晴了的时候》就是一首清新明快的小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生读)
师:课前预学单第2题中的词语,大家都会读了吧?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赤、涉”都是翘舌音,你读得很准,但是“曝”这个多音字读错了。谁来说一说“曝”应该怎么读?
生:“曝”在这里读pù,不要读成了bào。
师:很棒,“曝”读bào时,可以组词“曝光”。这里面还有一个多音字需要大家注意,“晕皱”的“晕”读yùn,不要读成了yūn。那你们知道“晕皱”的意思吗?
生:“晕皱”指泛起波纹。
师:你理解得不错,我们来借助图片看一下。(课件出示风吹过水面漾起波纹的图片)“晕皱”描绘的就是风吹动水面泛起波纹的画面。下面我们来核对课前预学单第3题的答案吧!(指名答,师相机指导。)
师:读准了字音,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后雨过天晴,诗人去了什么地方。看到了哪些景物,完成课中导学单的活动一。
活动一:读诗歌,提取信息,梳理脉络。
在天晴了的时候,请到小径中去走走——跟随诗人的脚步,我们看到了( 凉爽又温柔 )的泥路,( 炫耀着新绿 )的小草,绽透花瓣的( 小白菊 ),自在闲游的( 凤蝶儿 ),还看到了( 新阳 )推开了阴霾,( 溪水 )在温风中晕皱,( 云 )在山间闲游。
(生读,完成活动一。)
师:诗人去了什么地方?他看见了哪些景物?请你说一说。
生:雨过天晴,诗人来到了小径上,看到了给雨润过的泥路,凉爽又温柔,看到了炫耀着新绿的小草,还看到了一瓣瓣绽透的小白菊和闲游的凤蝶儿。
师:你说得很具体,也很有条理,按照诗人眼中所见,把事物说得很清楚。还有同学要补充的吗?
生:诗人还看到天晴了,明亮的太阳扫除了天上的乌云,看到溪水在温风中荡起了一圈圈波纹,看到天上的云在山间闲游。
师:你能结合生活实际,把诗人看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你真是一位很会学习的孩子。现在,上面的题目你们都会填了吧?我们一起来核对一下答案。(师出示答案并板书:泥路 小草 小白菊 凤蝶儿 新阳 溪水 云)
板块二 自主练读,合作展示
师:雨过天晴,诗人走在小径上,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发现了这个平凡的世界是如此奇妙。请同学们听老师配乐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慢慢让自己的心也跟随音乐,走进诗歌所描绘的画面里,走进诗人心里。(师配乐朗读)
师:听完了老师的范读,这首诗带给你们什么感觉?
生:我仿佛看到了诗人在小径上自由自在地漫步,一会儿看看这儿,一会儿看看那儿,内心非常欣喜。
生:我感觉到诗人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奇妙的诗一般的世界,他在那里闲游,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师:同学们,你们都跟随着诗人的脚步,走进了诗一般的世界,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现在请同学们带着对这首诗的感觉,自己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能读出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味。(生自由读)
师:现在让我们合作来读一读这首诗。第一节老师读前面两行,然后请四位同学分别读描写小径上的泥路、小草、小白菊和凤蝶儿这四种事物的诗句,最后合作读完剩下的两小节。(师生合作读)
板块三 自主品读,互动交流
师: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都是极其寻常的事物,可在诗人的笔下,一切都好像有所不同。接下来让我们走进雨后的小径,用心去聆听诗的语言。请同学们完成课中导学单活动二。
活动二:读一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练习。
炫耀着新绿的小草,已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1.抓关键词,品味语言。
“ 炫耀 ”一词运用 拟人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后小草的情态。
2.想象画面:读这句诗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小草经过雨水的滋润,叶子更绿了。翠绿的叶子沐浴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3.体会情感:从这句诗中,我体会到作者的 欣喜 之情
(生完成活动二,师指名回答并相机指导。)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我们开始自主品读环节吧,请同学们默读全诗,按照活动二的方法品读诗中你特别喜欢的句子。(生读)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如果出现内容相似的地方,可以先聆听,再补充。交流时要有礼貌。(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得非常热烈,现在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生:我喜欢小白菊这一段:“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我从“不再胆怯、抬起头”体会到诗人把小白菊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我们仿佛看到小白菊在雨后慢慢盛开的画面。
师:好的诗,只需要一个词就能在读者的眼前展现出一个动态的画面。同学们看“绽透”这个词,请你们圈出来想一想,“绽透”让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小白菊在雨后从绽开一两瓣到完全盛开的过程。
师:如果把“绽透”换成“盛开”,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绽透”充满了动感,写出了小白菊一瓣一瓣慢慢盛开的过程,而“盛开”只有开完后的状态,缺少动感。
师:是啊,仿佛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用一个词,把我们带到了花瓣一片片绽开的动态画面中,是那样美,诗意就在其间慢慢弥漫。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白菊绽透图。(课件播放白菊花绽放的视频)
师:看完了花儿含羞绽放的美丽画面,谁来读一读这几行诗句?(指名读)
师:你读得非常好,“试试寒,试试暖”读出了小白菊的娇羞。小白菊一瓣瓣绽放还不够,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你把小白菊的娇羞和勇敢都读出来了,非常棒!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师:好,回到前面的问题,谁再来赏析一下其他诗句?
生:我喜欢“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这句诗。从“赤、携、踏、涉”这几个动词中,我感受到诗人愉悦的心情。
师:我也很喜欢这句诗。来,我们做一个游戏,我读一句,你读一句,其他同学看看能发现什么。(师生合作读)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三个字或四个字的短语组合在一起,读起来短促轻快,很有节奏感。
生:我发现“赤、携、踏、涉”这几个动作几乎是一口气完成的,从中我感受到诗人的欣喜。
师:同学们真会发现。是呀,诗歌的语言非常简练,但是极具画面感。它独特的语言表达——节奏跳跃、押韵自然,给人愉悦欢快的感觉,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找一找节奏跳跃、押韵自然的感觉。(生齐读)
师:读得非常好,我们继续来赏析诗句,谁来分享?
生:我喜欢“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这句诗。我从“闲游”一词感受到诗人把凤蝶儿当作人来写,写凤蝶儿的闲游其实是写自己闲适自在的心情。
师:你体会得不错。我们经常说在一首诗中重复使用一个词,是诗歌创作的大忌,但这首诗中就有一个词,被作者一再使用,是哪个词呢?
生:闲游。(师板书:闲游)
师:是啊,凤蝶儿在闲游,云也在闲游,悠闲自在的只是凤蝶儿和天上的云吗?在字里行间找一找,你们还找到了谁?
生:还有到小径中去走走的诗人。
生:还有这世间万物。
师:你们太棒了!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让诗歌的语言富有新意。你们发现了吗?
生:这几行诗中,诗人把凤蝶儿的翅膀幻化为一开一收的智慧书页,用移动的暗绿来比喻云在山间的影子。
师:是啊,这些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极富新鲜感,体现了诗人奇妙的想象和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还有什么修辞手法也运用得极妙?
生:还有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太阳驱散乌云的情境,用的是新阳推开阴霾,我从“推开”感受到诗人在雨过天晴后愉悦的心情。
师:雨过天晴,太阳出来了,乌云被吹散了,走在小径上,是多么愉悦的事啊!现在请你们有感情地朗读,要读出诗人闲适自在的心情。(生读)
师:戴望舒的这首《在天晴了的时候》读起来朗朗上口,呈现的画面生动,情感流露自然,特别适合配上音乐朗诵。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进行朗读准备,等会儿老师配上音乐,请同学们自由朗诵诗中你最喜欢的段落。(生配乐朗诵)
师:你们的朗诵感情充沛,仿佛把我带到了雨后的小径上。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小诗吧!(齐读整首诗)
板块四 拓展思维,丰富画面
师:同学们,雨后天晴,除了可以看到湿润的泥路、炫耀着新绿的小草、绽透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新阳、溪水、云,还可以看到什么景物呢?
生:小蚂蚱、小蚂蚁、小花、小鸟、蝴蝶……
师:你们留心观察过雨后天晴的景象吗?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说一说。
生:天边挂着一道七彩桥。
生: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
生:树叶上滚动着晶莹的水珠。
生:小水洼里倒映着天空、周围的树木。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怎样把这些美好的画面用诗一般的文字表达出来呢?首先我们回顾一下,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哪些写作诗歌的方法?
生:我发现诗人善于用有新鲜感的语言描绘画面,渲染诗一般的意境。比如运用了一些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我发现诗人的想象丰富而又神奇。
生:我发现诗歌语言很简练,几个字或一两个词一行,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
生:我发现诗歌的情感非常真挚,读着读着,就让人心生欢喜。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大!课后请同学们把你们观察到的雨过天晴的景象用诗的形式写下来,完成课后拓学单吧。相信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也能成为小诗人,用诗来记录生活,表达情感。
本次诗歌教学的设计意在积极落实自主阅读。自主阅读最本质的特点是整篇阅读文章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依靠作为个体的学生和作为群体的学生的自主读书、自主品读、自主感悟。
设计意图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且是一篇略读课文,开课伊始,通过复习诗歌的特点,为后面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言语实践,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及技能,自主学习交流,作好了铺垫。
设计意图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想象、体会雨过天晴的美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逐步感受到自然之美和诗歌的音律美。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环节,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能提高自学能力。同时,学生通过交流,引发自身深度思考。这种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
设计意图
从读到写,从输入到输出,需要训练和引导。设计这一教学环节,重在让学生通过模仿,发现创造诗歌的奥秘,并学会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发现世界的美,表达美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