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四年级下册

27 巨人的花园-教案

编号ID:1675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60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27 巨人的花园

1.认识“硕、允”等8个生字,会写“砌、牌”等11个字,会写“柔嫩、丰硕”等13个词语。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花园奇幻的景象。
3.能说出花园发生的变化和巨人的转变,体会巨人的形象。
4.能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和巨人在花园里一起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花园奇幻的景象,能说出花园发生的变化和巨人的转变,体会巨人的形象。

能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和巨人在花园里一起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诵读感悟 想象画面 体会情感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2课时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认识“硕、允”等8个生字,会写“砌、牌”等11个字,会写“柔嫩、丰硕”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

板块一 导入课题,解题激趣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篇与巨人有关的童话——《巨人的花园》。(师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巨人的花园》的作者是王尔德。大家对他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出示课前预学单第4题,指名汇报,再出示预设答案相机指导。)
师:看来大家对王尔德都有了一些了解。本文的课题很有意思,从其中的一个词语就能知道这是一篇童话,是哪个词语呢?说说你的理由。
生:巨人。因为现实生活中没有巨人。
师:你想象中的巨人是什么样子的?
生:巨人应该是非常高大的。他长得特别壮,腿像柱子一样!他的头很大,眼睛像铜铃,口像一个聚宝盆!……
师:这就是巨人。(课件出示巨人和孩子的图片)现在你们把巨人和他身边的孩子进行比较,发现了什么?
生:太超常了。
师:童话中的人物就是这样的奇妙。
板块二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师:《巨人的花园》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花园”去瞧一瞧吧!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童话可不能像读普通课文那样,而是要像讲故事一样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哟。(生读)
师:课文读完了,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课前预学单第2题中的词语。(出示课前预学单第2题中的词语,指名读。)
师:读生字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允”读yǔn,不要读成yǒnɡ;“颊”读jiá,不要读成xiá;“砌”读qì,不要读成qiè。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你读得真好。我们在读的时候不仅要注意“硕、覆、啸”的读音,还要注意“拆”是翘舌音,“惩”是后鼻音。词语会读了,我们来做一个练习吧!

活动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允许(yǔn)    搂抱(lōu)      B.覆盖(fù)  跟踪(zōnɡ)
C.自私(sī)     一缕光(liǔ)    D.砌墙(qiè)   惩处(chén)
(生完成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的活动一,师指名回答并指导。)
师:同学们之前完成了课前预学单第3题,说说哪些字你们觉得比较难写。
生:我觉得“砌、牌、啸、颊”很难写。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四个字,能发现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吗?
生: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师:我们重点来看“牌、啸”的书写,请大家看老师是怎么写的。(师范写)
师:我们在写“牌”的时候,要注意左半部分的横画短斜且紧凑;写“啸”的时候要注意右半部分上宽下窄,三横间距均匀,第二横最长,中竖直长且挺拔。同学们在课前预学单第3题的订正处写一写吧。(生书写)
师:写完了同桌间互相看一看,说说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学习,哪些地方没有写好,需要改进。(生交流)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巨人的花园》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要想把故事弄清楚,我们可以用导图的形式提炼出关键信息,以此梳理课文内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照样子提炼出关键信息,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生完成活动二)

活动二:提炼信息,梳理脉络。

师:同学们,围绕着“巨人”这一条线索,首先是巨人离家看朋友,然后巨人做了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是巨人回来了,砌起高墙,把孩子们赶出了花园。
师:说得对。那最后巨人又做了什么呢?
生:最后巨人拆除了围墙。
师:(师板书:巨人)我们围绕“巨人”这条线索梳理出这样的信息:巨人离家看朋友;巨人回来了,他砌起高墙,赶走孩子们;巨人拆除了围墙。这样抓住线索梳理内容,是不是很清晰呢?下面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孩子”这条线索。(师板书:孩子)“孩子”的行动线与巨人的是一致的,谁来说一说呢?
生:巨人离家看朋友,孩子们在花园里玩;巨人回来了,孩子们在高墙外转来转去;巨人拆除了围墙,孩子们重回花园里玩。
师:你梳理得很好。那随着巨人和孩子行动的变化,“花园的景象”是一成不变的吗?
生:不是。
师:(师板书:花园)“花园的景象”有哪些变化呢?下面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
生:围绕着“花园的景象”,我找到了课文中相对应的内容:巨人离家看朋友时,花园里鸟语花香,硕果累累,充满欢声笑语;巨人回来后,砌起了高墙,花园里霜雪覆盖,北风呼啸,冰雹肆虐;巨人拆除围墙后,花园又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师:你是一个很善于提取关键信息的孩子,说明你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给你点赞!刚才我们围绕着“巨人”“孩子”“花园的景象”这三条线索,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综合概括,梳理了本文的脉络。这样的方法特别适用于我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以后大家可以多运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现在,谁能根据这个思维导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本文讲述了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就把孩子们赶了出去,从此,花园总是被冬天占领。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竟然就跟来了。但在花园最远的角落里,一个小男孩爬不上桃树,角落依然处在寒冷的冬天里。巨人心软了,他把小男孩抱起来,放到树枝上,整个春天跟着都回来了。巨人十分后悔自己先前的举动,他拆除了围墙,从此,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板块三 聚焦神奇,品读语言
师:作为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中有很多奇妙的想象。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觉得非常奇妙。这个大问题,我们可以把它分解,一点儿一点儿来理解。请同学们先默读课文第7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把你觉得神奇的地方画上横线,并在旁边写上批注。(生默读,写批注。)
师:思考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交流,有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来讨论。(小组讨论,师指名答。)
生:“春天来了,乡下到处开着小花,到处有小鸟歌唱。单单在巨人的花园里,仍旧是冬天的景象。”我从“到处、单单”这两个词语感受到神奇,春天来了,花园外花儿开放,小鸟歌唱,为什么只有巨人的花园里还是冬天呢?
生:我找到了句子:“小鸟不肯在他的花园里唱歌……就马上缩回到地里睡觉去了。”我从“不肯、忘了、马上缩回”等词感受到神奇,好像小鸟、桃树、花儿会思考,都有自己的想法似的,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童话世界啊。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高兴的只有雪和霜两位……然后又在花园里绕着圈子用力跑。”我从“嚷、覆盖、涂、请、呼啸、闹、跑”这些动词中感受到雪、霜、北风、雹他们很猖狂,这里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向我们描绘了童话故事的神奇。
师: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世界啊,谁来读一读这些句子?要读出奇妙的感觉,就像一个讲故事的高手,给我们讲一个美妙的故事。(指名读)
师:你读得真好,读出了小鸟、桃树、花儿的可爱与雪、霜、北风、雹的猖狂,给你点赞!
师:看,同学们找到的这些句子,都表现出了童话故事中奇妙的想象。抓住关键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把自己的感受说得更具体,更清晰。请你们用这一方法,找出课文中让你们觉得非常奇妙的句子,在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三中写一写你们的感受。(生完成活动三)
师:你们找到了哪些地方?和小伙伴们交流交流吧。(小组交流,师指名答。)
生:“这的确是很可爱的景象……北风还在树顶上吼叫。”我从“只有一个角落还是冬天”“这棵可怜的树仍然满身盖着雪和霜”感受到神奇,同一个花园,因为这个孩子没有爬上桃树,所以这里还是冬天,真是不可思议,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
生:“巨人悄悄地走到他后面,轻轻抱起他,放到树枝上。这棵树马上开花了,小鸟们也飞来歌唱。小男孩伸手搂住巨人,亲吻着他的脸颊。”我从小男孩一被放到树枝上,树就开花了,小鸟们也飞来歌唱了,感受到作者奇妙的想象。
师:你能读一读这几句话吗?(生读)
师:“悄悄地、轻轻”,你读出了巨人的小心翼翼,读出了巨人对孩子的爱。这样的句子很美,你们能试着在第1课时的课末固学单中仿写句子吗?(生仿写)
师:谁来说一说?
生:小女孩轻轻地对着枝头吹了口气,“呼——呼——”枝头一下子开满了粉色的桃花,一大片一大片的,就像是天边灿烂的朝霞。
生:小男孩手一挥,阴沉沉的天空一下子变得湛蓝湛蓝的,洁白的云朵仿佛是绣在蓝色地毯上的一朵朵花。
师:童话最大的魅力就是奇妙的想象。所以,在阅读童话时,我们可以通过朗读句子,想象画面,感受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童话的奇妙,也可以在对比描写中感受童话给我们带来的奇妙感受。(师板书:奇妙的想象)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去了解那位神秘的巨人。




本课教学的侧重点在于欣赏语言,欣赏童话的表达方式,学习和积累童话知识。
1.让朗读成为学生阅读学习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中主动探究童话的奇妙之处,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
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侧重认知性阅读。初读课文,了解巨人、孩子和花园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建立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支架。






设计意图
这节课一开始就将阅读焦点指向了“文体”,因为让学生了解文章体裁是沟通学生语感和意境的枢纽,所以本节课我从情趣基调入手,用“巨人”这个形象带领学生进入“童话之境”,从而让学生对童话中的奇妙人物有初步的印象。








设计意图
课文通过巨人、孩子、花园之间发生的事展开故事情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巨人和孩子的行为以及花园的变化这些线索梳理课文内容,从而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通过看似不经意的师生情境对话,让“想象的角度增加、广度开阔、精度提升”。更重要的是把握“想象的温度”,把学生带入洋溢着趣味的童话中,感受童话故事情节的奇妙,又一次了解童话的文体特点。







设计意图
就课程而言,写法决定读法,读法决定教法。《巨人的花园》是一篇童话,在此环节将“文体意识”融入其中,授之以渔,让学生懂得抓住奇特的想象是了解童话内容的一个好方法。

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能说出花园发生的变化和巨人的转变,体会巨人的形象。
2.能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和巨人在花园里一起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板块一 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童话奇妙的想象,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出示词语,指生读。)

丰硕  呼啸  覆盖  一缕阳光  砌墙  禁止  重惩  拆除围墙
师:谁能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从前,有一个巨人,他有一座大花园,孩子们喜欢到他的花园里玩。那里绿草柔嫩、果实丰硕。可是有一天,巨人外出回来了,他赶走孩子们,在花园的四周砌墙,并挂出布告牌“禁止入内 违者重惩”。孩子们只能在高墙外转来转去。从此,巨人的花园冰雪覆盖,北风呼啸,看不见一缕阳光。后来,巨人明白了春天不肯来花园的原因,他拆除围墙,唤回了孩子们,和孩子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师: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明你已经很熟悉这个故事了。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巨人的花园,感受童话的奇妙。(师板书课题)
板块二 聚焦花园,感受变化
师: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几次变化?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描写花园景象的句子,想一想巨人的花园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完成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完成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交流。(生完成活动一,小组交流。)

活动一:认真读课文,说说巨人的花园和巨人的态度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

师:谁来跟大家说一说?
生:我找到了课文第2自然段: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草丛中到处露出星星似的美丽花朵。还有十二棵桃树,春天开出淡红色和珍珠色的鲜花,秋天结出丰硕的果子。小鸟们在树上唱着悦耳的歌,歌声是那么动听。
师:正如文中所说,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大花园,这么可爱的花园,我们要好好游览一番。请大家读一读第2自然段,把你印象深刻的词句圈出来,想一想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生齐读)
师:刚才大家读得很投入,仿佛沉醉在花园的美景中。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的时候,先读一读你圈画出来的词句,再描绘一下你想象到的画面。
生:我从“长满、到处”感受到花园里的青草很多,而且草丛中开满了小花;从“柔嫩、星星似的、淡红色、珍珠色”等词语中,感受到花园里色彩鲜明、亮丽,非常漂亮。
师:说得很好。我们通过圈画关键语句,体会到这是一个可爱的大花园。春天鲜花盛开,秋天硕果累累,小鸟们的歌声是那么动听,孩子们是那么快乐!多么美的大花园啊!谁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指生读第2自然段)
师:你读得真好。多么可爱的大花园,四季如画,我们仿佛听到了孩子们在花园里的欢叫声。(师板书:四季如画)巨人外出回来后,大花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生:我找到了第7自然段:小鸟不肯在他的花园里唱歌……然后又在花园里绕着圈子用力跑。
师:巨人把孩子们赶走了,花园被寒冷的冬天占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7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句,想象画面,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大花园。(生默读)
师: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通过圈画关键词“不肯、忘了、马上缩回”感受到春天不愿意到巨人的花园来,只有雪、霜、北风、雹在花园里肆虐。花园被冬天占领,一派凄凉、萧条的景象。
师:我们通过圈画关键词句,体会到可爱的大花园变得凄凉,小鸟不再歌唱,桃树不再开花,只有雪和霜在大叫大嚷。(师板书:只有寒冬)你能读出这种变化吗?请你读!(生读第7自然段)
师:你读出了小鸟、桃树、花的可爱,以及雪、霜、北风、雹的肆虐和猖狂,非常棒!同学们,你们还找到了哪些地方?
生:我找到了第11自然段:桃树看见孩子们回来十分高兴,纷纷用花朵把自己装饰起来,还在孩子们头上轻轻地舞动胳膊。小鸟们快乐地飞舞歌唱。花儿们也从绿草丛中伸出头来。
师:一天早晨,孩子们从墙上一个小洞爬进花园,这时候花园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第11自然段,圈画关键词,想象画面吧。(生读)
生:我通过圈画关键词“高兴、舞动胳膊、飞舞歌唱、伸出头来”知道春天又来到巨人的花园了,巨人的花园又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师:我们通过圈画关键词句,体会到巨人的花园又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谁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要读出那种奇妙的感觉哟。(指名读)
师:巨人的花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说一说你的发现。
生:我发现花园之所以有了变化,是因为巨人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巨人把孩子们赶走以后,花园总是被冬天占领。巨人让孩子们回到花园以后,春天也跟着回来了。
生:我补充一下:我们从第13自然段也可以知道,孩子们逃走,花园里又出现了冬天的景象。孩子们跑回来了,春天也跟着回来了。
师:是的,所以后来巨人拆除了围墙,花园又变成了——
生:孩子们的乐园。(师板书:幸福乐园)
板块三 聚焦巨人,体会形象
师:同学们发现了花园的变化,而且发现花园的变化和孩子有关:花园里有孩子时,四季分明;孩子被赶走后,花园被春天遗忘,只有寒冬。花园之所以发生变化,是因为巨人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他到底有一颗怎样的心呢?联系上下文,品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巨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活动二:联系上下文,品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1.“你们在这儿做什么?”他叱责道。孩子们吓得跑开了。
我从巨人“叱责”孩子们的话中体会到他的 蛮横、骄傲、自大 。
2.巨人看见这个情景,心也软了。他对自己说:“我多么自私啊!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这儿来了。”他十分后悔自己先前的举动。
从对巨人的 语言 描写中,我感受到巨人 很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 ,其实他有一颗 善良、柔软 的心。
3.他轻轻地走下楼,静悄悄地打开前门,走进花园里。……巨人悄悄地走到他后面,轻轻抱起他,放到树枝上。
从巨人“悄悄地走”“轻轻抱”等 动作 描写中,我感受到巨人 很温柔,很善良,很爱孩子,生怕吓到了他 。
师: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完成活动二,然后小组交流。(生完成活动二后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
生:我来说第一题。巨人一开始是很自私、冷漠的。我从巨人“叱责”孩子们的话中体会到他的蛮横、骄傲、自大。
生:我来说第二题。从对巨人的语言描写中,我感受到巨人很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也感受到他有一颗善良、柔软的心。
生:我来说第三题。从巨人“悄悄地走”“轻轻抱”等动作描写中,我感受到巨人很温柔,很善良,很爱孩子,生怕吓到了他。
师:你们能抓住巨人的语言、动作来探知巨人的内心世界,非常棒。其实,自私、冷漠的巨人他也很孤独,他也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再回到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的思维导图,一开始,巨人很自私,对待孩子们态度凶恶,并在花园周围砌上围墙。当花园里寒冬常驻的时候,巨人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巨人疑惑不解,盼望春天来临。
师:当巨人领悟出是孩子们的到来给花园带来了春天的时候,他的内心开始——
生:后悔、自责。
师:于是巨人拿出一把大斧子拆除了围墙,这时候巨人的内心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此时的巨人变成了一个无私、和善的人。
师:从砌墙到拆墙,你感受到巨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我觉得巨人懂得知错就改,他从自私、冷漠变得无私、和善,说明他内心很善良。
师:巨人为什么要拆除围墙呢?
生:因为他懂得了有孩子的地方,才有春天,与大家一起分享才是真正的快乐。
师:是呀,巨人终于明白了,与大家一起分享才是真正的快乐。巨人拆除的仅仅是一道高墙吗?他还拆除了什么?谁来说说?
生:他拆除的是自私和冷漠,拆除的是他与孩子们之间的隔阂。
师:作者用对比的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巨人的改变。巨人那颗冰冷的心开始变得温暖,他不再孤独,变得快乐;不再自私,变得宽容。他终于明白了有孩子的地方才有春天。(师板书:孩子与春天同在)
板块四 总结拓展,编写童话
师:巨人终于醒悟了,他拆除了围墙,迎来了春天……此时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花园里百花盛开,孩子们在草坪上和巨人嬉戏。
生:孩子们把巨人的腿当滑滑梯玩,他们玩得很高兴。
生:孩子们在巨人浓密的头发里捉迷藏。
生:孩子们躺在巨人的肚子上,听巨人讲故事。
师:看,这就是孩子们和巨人一起玩耍的图片。(课件出示图片)巨人把花园分享给孩子们后,他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变化?他还是那样孤独、寂寞吗?
生:巨人变得很快乐,因为有了孩子们的陪伴,他再也不孤单了。
师:巨人和孩子们一起在花园里玩耍、生活,他感到无比幸福和快乐。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14~15自然段,感受这份快乐吧。(生齐读第14~15自然段)
师:因为巨人懂得了与孩子们一起分享快乐,所以他变得快乐了,他的花园也变得四季如常。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啊!这种美好的画面,我们不仅在童话世界里能够看到,而且在生活中也能感受到。你们在生活中有与人分享带来快乐的小故事吗? 生:上次我过生日,我把蛋糕带到学校去和大家一起吃,看到同学们吃得开心,我也觉得很开心。
生:有一次,我把《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借给小珺看,他很高兴,我也很高兴。
师:是啊,快乐应当与人分享,快乐就是给别人送去温暖与关爱。虽然现实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没有童话那样神奇,但同样也会带给人许多欣喜。正如诗人勃朗宁所说:“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希望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读完这个故事,我们仿佛和巨人同悲同喜。下面我们来完成第2课时的课末固学单,续写这个故事。(生发挥想象,自由练笔。)
师:谁来读一读你创编的故事?(生自主汇报,师相机指导并出示预设答案。)
师:多么美好的画面啊!我们仿佛看到了巨人和孩子们一起嬉戏玩耍的情景!
师:王尔德的童话故事,语言华丽、纯粹、唯美,极具浪漫色彩。如《星孩》中写道:“单单他一个人又白又娇嫩,像上等的象牙一样,他的鬈发又像黄水仙的花环,他的嘴唇像红色的花瓣,他的眼睛像清水河畔的紫罗兰,他的身体像还没有人来割过的田地上的水仙。”这样极具浪漫色彩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人物极具灵性的美,这种美直接把读者带入一种梦幻而神圣的梦境中。课后请同学们去读读他的作品《快乐王子》《星孩》,完成第2课时的课后拓学单,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这篇课文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作者营造了一个神奇的花园,它景色至美,令人神往。特别是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每一个形象都鲜活灵动,带给我们无比美妙的阅读体验。在上一节课感悟神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抓住对比,让学生在花园的前后变化之中和巨人的转变之中再次感受作者神奇的想象。
课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手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对孩子们态度的对比,感受故事起伏跌宕的情节,神奇的想象以及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在语言的品读中感受童话特点,从而获得阅读童话的方法。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设计让孩子们通过自学、教师指导、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巨人回来前花园的美丽可爱,以及没有孩子们的花园是多么寒冷、凄凉,经过强烈鲜明的对比,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下面分析人物形象打好基础。

设计意图
删繁就简,抓住巨人的语言、动作,以此作为语言训练和文本理解的突破点,引导学生品读体会,从而感知巨人的形象。
































设计意图
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人分享的快乐种子才会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拓展练习的设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获得情感体验。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