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四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七-教案

编号ID:1694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69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语文园地

1.能根据文章中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感受人物的品质和特点。
2.认识“蔼、慷”等9个生字,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表现人物品质和心情的词语。
3.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4.能仿照例句,用几个表示连续动作的词写话。
5.积累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警句。

1.认识“蔼、慷”等9个生字,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表现人物品质和心情的词语。
2.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3.积累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警句。

1.能根据文章中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感受人物的品质和特点。
2.能仿照例句,用几个表示连续动作的词写话。

讨论交流 诵读感悟 想象画面 实践运用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2课时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能根据文章中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感受人物的品质和特点。
2.认识“蔼、慷”等9个生字,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表现人物品质和心情的词语。

板块一 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哪些课文?(生答,课件相机出示:《古诗三首》《黄继光》《“诺曼底号”遇难记》《挑山工》)
师:这些课文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这些作者是怎样描写出人物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的呢?今天我们将在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中揭开其中的奥秘。大家准备好了吗?(师板书:语文园地) 请大家读一读交流平台的内容,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从人物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人物的品质和特点。(师相机板书)
师:从这两个例子中,你们分别体会到人物怎样的品质和特点?
生:从黄继光的动作描写中,我体会到黄继光的英勇顽强和视死如归。从哈尔威船长的语言描写中,我体会到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忠于职守的品质。
师:是的,交流平台举了两个例子,其实我们本单元的课文里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大家一起来找一找吧。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先在小组内和学习伙伴交流,然后写写你的发现。

活动一:回顾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课文
语言要素体现 《黄继光》 《“诺曼底号”遇难记》 《挑山工》
人物描写的语句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
人物的特点、品质 勇敢坚定 忠于职守、
视死如归 坚持不懈
我的发现 从人物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人物的品质和特点。
(生交流,完成活动一。)
师:现在请小组代表来说一说你找到的句子及自己的发现。
生:在《黄继光》一课中,我找到的句子是:“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我从中体会到黄继光对敌人的仇恨和完成任务的坚定决心。
生:在《“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中,我找到的句子是:“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这句话通过对哈尔威船长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他忠于职守、视死如归的伟大品格。
生:在《挑山工》一课中,我找到的句子是:“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我从中感受到挑山工坚持不懈的精神。
师:同学们都有所感悟,很好。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在阅读描写人物的文章时,要注意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去感受人物的品质,同时也要将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
板块二 认读词语,整理运用
师: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积累了哪些描写人物的词语呢?
生:临危不惧、舍己为人、勇敢坚定、坚持不懈。
师: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识字加油站”,边识字边学词,认识一组描写人物的词语。(课件出示“识字加油站”的8个词语)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些词语,然后小组内互读,纠正字音。(生读)
师:谁能起来把这些词语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
师:你读得非常好。“彬、焚”这两个字是前鼻音,“躁”是平舌音,我们要注意读准字音。你们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活动二: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查找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按要求分类(填序号)。
①【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②【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啬。
③【贤惠】指妇女心地善良,通情达理,对人和蔼。
④【悲戚】悲痛哀伤。
⑤【临危不惧】指面对危险情况,毫不畏惧。形容人十分勇敢无畏。
⑥【彬彬有礼】文雅而有礼貌。
⑦【焦躁不安】焦急烦躁,心神不定。
⑧【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生查工具书,完成活动二;师指生分享,生核对答案。)
师:同学们都掌握了吧,老师再来考考你们。(出示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三)

活动三:认真阅读下列语句,从识字加油站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1.急救手术正在紧张地进行,手术室外的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有的甚至(悲戚)地痛哭起来。
2.他的胡须已显花白,额头上爬满了皱纹,微微下陷的眼窝里有一双深褐色的眼睛,说话的时候(彬彬有礼),这些都让人觉得他是个(和蔼)的老人。
师:谁来说一下你是怎么填的?
生:第1句我填“心急如焚”和“悲戚”;第2句我填“彬彬有礼”和“和蔼”。
师:“心急如焚”可以换成“焦躁不安”吗?
生:不可以,“心急如焚”的程度更深,当亲人在手术室里抢救时,“心急如焚”更能体现出家属的担忧与关切之情。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形容人物心情的词语呢?
生:我知道的词语有:兴高采烈、垂头丧气、心旷神怡、焦头烂额……
师:同学们,第1课时课末固学单中还有一些描写人物的词语,请大家读一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摘抄到自己的摘抄本上。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还识记了一些描写人物的词语,课余时间,希望大家能积累更多的描写人物的词语,并能学以致用,让你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活起来。



教学本课时,我紧扣单元语文要素,通过“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回顾在阅读人物描写的精彩片段时,如何从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和特点,并能总结感受人物品质的基本方法,以便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能活学活用。
“识字加油站”主要在具体的语境中识记生字,积累一组表现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这个板块我以引导为主,让学生自主学习,查资料或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本板块的设计紧扣教材内容,先让学生在具体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句段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再联系自己的阅读实际回顾交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思考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和好处。


















设计意图
积累词语,先要过读准字音这一关,因此,教学时,按照“个体自由读—组内互读正音—指名读”的顺序进行,这样的教学环节,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大参与面,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生活经验与实践运用相结合,让学习内容更丰富。
































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2.能仿照例句,用几个表示连续动作的词写话。
3.积累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警句。

板块一 学习修改,迁移表达
师:上节课大家学会了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还识记了一些描写人物的词语。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探寻“词句段运用”的奥秘。(师板书课题)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学过哪些修改符号?
生:我们学过删除、对调、移动、改正、增补等修改符号。(课件出示修改符号及其用法)
师:你们还记得修改病句有哪些常见的语病病因吗?
生:有用词不当、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前后矛盾、成分残缺等。
师:看来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可不能光说不练啊!我还是要考考大家的,请你们自由读下面这段话,用学过的修改符号,尝试修改一下吧!(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1题,先不出示答案。)

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生自主修改)
师:谁来给我们汇报一下自己的修改成果?
生:这段话一共有五处错误,分别是两处错别字,即“工夫不负有心人”的“工”,“竟赛”的“竟”,应改为“功”和“竞”;一处语义重复,应将“忍不住”删去;一处语义错误,将“是否”删去;一处语序颠倒,将“,我获得了一等奖”调到“,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为我鼓掌”的前面。(师相机出示对应答案)
师:你真是火眼金睛。修改病句时,我们要认真读句子,理解句义;根据病句特点逐项检查,找出病因,进行修改;修改后再读几遍,看是否将句子改正确了,修改符号是否使用正确。(师板书:读句子——找病因——改病句——再检查)
师:我们不仅要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还要学会动作描写的秘诀,让我们继续来闯关吧!请同学们读一读“词句段运用”第2题中的句子,看看你通过带点的字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2题)
师: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发现呢?
生:我发现带点的字都是动词,而且这些动词有先有后,描绘了人物连续的动作。
师:说得真对!这些连续的动词将一个场景分解成一个个细微的小动作,运用不同的动词将场景描写得更细腻、具体。(师板书:连续动作)
师:我们也来挑战一下吧!请大家在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的活动一中任意选择一种情况,想象画面,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活动一:联系生活经验,选择一种情况,发挥想象,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蝴蝶飞舞   小男孩打羽毛球   妈妈下班回家
示例:小男孩将左手中的羽毛球高高地抛起,右手握紧球拍,用力将球打向对方,然后紧盯着球,眨眼间,球又回到了他的面前,他连忙举起球拍,向飞来的羽毛球奋力地扣去。
(生练习仿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给我们展示一下你写的片段?
生:一只蓝白相间的蝴蝶扇动着双翅,轻盈地从一朵小黄花上跃起,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师:你写得真好,语言优美极了!
生:小男孩将左手中的羽毛球高高地抛起,右手握紧球拍,用力将球打向对方,然后紧盯着球,眨眼间,球又回到了他的面前,他连忙举起球拍,向飞来的羽毛球奋力地扣去。
师:你把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捕捉到了,真了不起!
生:妈妈下班回到家,扶着墙脱下高跟鞋,换上拖鞋,走进厨房,系上围裙,麻利地做起饭来。
师:你对生活的观察记录很真实。看来同学们都掌握得很好了,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看图写话的游戏。请同学们完成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生观察图片并自由写话;师指生回答并相机指导,出示答案。)
师:同学们能试着把写每幅画的每个句子连成一段话吗?试试吧!可以适当加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师板书:先后顺序。指生汇报,师相机出示预设答案并指导。)
师:同学们,希望你们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动手实践,并用自己的笔记录下一个个精彩的画面!
板块二 日积月累,经典诵读
师:我国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古人不仅留给我们无数诗词佳作,还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名言警句。让我们一起去学习吧!(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4个句子)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四句名言,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生自由读,师再指生朗读。)
师:你读得很好,特别是“健、怨、忧患”这几个字词的发音非常准,但是节奏读得不是特别准确。我们来看看这四句名言应该怎么断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
师:读准节奏有助于我们理解句子的意思,请同学们按照朗读节奏再读一读。(生自由读,师再指生读。)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熟了,句子中有哪些字词是不理解的吗?
生:第三句名言中的“尤”字我不理解,是“尤其”的意思吗?
师:你真会发现问题。“尤”在现代汉语中是“特异的、突出的”意思,但是在古代汉语中可以指“责怪,怨恨”。(出示上面课件中“尤”字的注释)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四句名言的意思,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出示上面课件的翻译,生读。)
师:这四句名言的意思你们都掌握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

活动三:选择“日积月累”中合适的格言填空。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人们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面对疫情,即使困难重重,中国人民“不怨天,不尤人”,团结一心,共同抗疫。我们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勉励自己自强自立,不因磨难而停下脚步。
(指生答题,师相机指导。)
师:读着读着,你能发现这些名言警句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这些名言警句都是表现人物品质的。(师板书:名言警句→人物品质)
师:这就是古人的精神之力量,让我们一起反复诵读,把这四句名言背诵下来吧!(生有感情地朗读名言警句,师指生背诵。)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警句?
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生: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
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师: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修改一段话的方法,学会了怎样用几个表示连续动作的词写话,还积累了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警句,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句子和方法牢牢记在心中,活学活用。



“语文园地”的教学重在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教学时,我基本放手,每个板块都先让学生自己摸索着学习各个知识点,再提出问题,全班交流解决。
“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二题是要求学生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了表演、小组练习的形式,并在创设的语境中练习描写,学以致用。“日积月累”重在积累,因此我引导学生主动去理解、记忆、运用名言警句,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量。











设计意图
要提高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联系已有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了解句子中常见的病因和修改病句的方法,然后在具体的语言训练中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并在拓展练习中巩固提高。









































设计意图
这些名言警句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让学生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反复诵读中,咀嚼语言的含义,在尝试背诵中,积累语言,在拓展交流中,扩展语言。教学时,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理解句义,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背诵,并能在实际的生活和阅读中加以运用。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