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人文主题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说明性文章”为主题,包括《太阳》《松鼠》两篇精读课文,以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等内容,让学生集中学习不同类型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其特点,并尝试写一篇说明文。“单元导语”开篇明义,除了引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点明要义,还明确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让学生明白本单元学习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课文编排
本单元编排的两篇精读课文中,《太阳》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了它与人类之间的密切联系;《松鼠》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抓住松鼠的主要特点,形象地介绍了松鼠的外形、习性等。“习作例文”提供了介绍事物和介绍制作流程两种不同的说明性文章:《鲸》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形象地介绍了鲸的特点;《风向袋的制作》完整、有条理地介绍了风向袋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围绕这一要素,精读课文能从语言实践方面给学生提供范例,帮助学生由名家作品中体会到说明性文章的好处;“交流平台”以读写例话形式帮助学生总结说明性文章的作用及特点;“初试身手”设计了两个写说明性文段的练笔活动,鼓励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体会表达方法的运用;“习作例文”通过两篇不同类型的说明文,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恰当地使用说明方法,有条理地进行表达;“单元习作”板块是落实本单元从读到写、从学方法到用方法的最后一环,因此安排在以上板块之后,意在对本单元所学说明性文章的作用与写作特点进行综合运用,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习作和之后的交流分享,能让学生感受到练写说明性文章的好处。
学生的身心特点 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经验
学生的个体差异 可能遇到的困难
其他
1.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领悟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2.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征。
文化自信:《太阳》这篇文章,就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特点;《松鼠》这篇文章,通过描述性的语言介绍松鼠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突出了事物的特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语言运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分条记录获取的信息。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来把握说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不同语言风格说明文的能力。
思维能力:初步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基本的说明方法,能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能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楚一种事物的特征。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并且,在训练写时,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思维创新。
审美创造: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任务群类型 任务群目标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22个生字,会写23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分条记录文章介绍了事物的几个方面及主要特点。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1.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基本的说明方法,能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2.能初步体会说明文不同的语言风格,交流总结说明文的特点,体会恰当使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3.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能和同学分享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1.推荐阅读:《动物素描》。
2.实践活动:
(1)走进大自然,细心观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美好,激发走进社会、探索科学的精神。
(2)开展“我是小小讲解员”活动,介绍一种家乡特产。
课 题 16.太阳 主备教师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太阳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并积极探索自然科学。
语言运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
思维能力:初步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基本的说明方法,能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审美创造: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能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楚一种事物的特征。
【课前解析】
关注文本内容:《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这篇课文采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它与人类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从结构上来看,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介绍了太阳与地球的密切关系。其中第4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太阳对地球上动植物生长的影响,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太阳甚至还能影响煤炭的形成。第5、6自然段介绍了太阳对气候的影响,包括云、雨、雪、风的形成。第7自然段介绍了人们可以利用太阳光的杀菌作用,从而预防和治疗疾病。第8自然段概括了太阳与地球的密切关系。课文结尾所说“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关注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太阳》一课是以教学说明方法为主的,本文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如,“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数字具体说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十分遥远。“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运用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地球与太阳相比较,突出了太阳的体积大,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使抽象复杂的知识通俗易懂,突出了太阳的特点。
关注策略指导:结合本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中的要求我们可知,写一篇好的说明文,需要学生会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以及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而这两点正与《太阳》这篇文章的特点一致,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使用说明方法的好处,并能在习作中运用。
关注学法指导: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主要学习写说明性文章。因此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体会说明方法的使用是本课的重点。即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的?作者是如何把这些方面介绍清楚的?在体会作者是如何介绍清楚的时候,教师可带着学生分析一处,之后由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在学生掌握之后,可以给出一个类似的文本,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来说明特征,学有余力的,还可以模仿本文,从不同方面对事物进行介绍,逐步使用学习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摄、氏”等9个字,会写“寸草不生、摄氏度”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3.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重点】
1.了解太阳的特点,掌握有关太阳的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电子版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9个生字,会写“寸草不生、摄氏度”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3.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初步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3)教师引导:你了解太阳吗?你知道哪些有关太阳的知识或者故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太阳的课文。
学生自由发言,谈关于太阳的知识和故事。
教师板书(16 太阳)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与太阳有关的知识或故事,激发学生了解太阳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学习认字。
(出示课件4)教师引导:自读课文,借助已有经验自主识字,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5)学生读词语,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重点指导一下生字。
(1)摄:应读shè,不要错读成niè,可以借助温度计的单位“摄氏度”来识记。(出示课件6)
(2)殖:形声字,左半部分表字义,右半部分表读音。
(3)疗:形声字,病字头表字义,“了”表读音。(出示课件7)
(4)炭:与“碳”是同音字,可以对比识记。“炭”表示一种事物,可组词“煤炭、木炭”;“碳”表示一种元素,可组词“碳酸、碳水化合物”。(出示课件8)
2.学习写字。
(出示课件9)教师引导:这些字你都会写吗?同桌之间交流写字方法。
全班交流写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1)摄:左右结构,右半部分中的第一个“又”的捺变成点。
(2)粮:左右结构,左半部分“米”末笔捺变点。
(3)菌:上下结构,下半部分的“禾”末捺变点。(出示课件10)
(4)区:要注意笔顺,最后一笔是竖折。(出示课件11)
学生自主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设计初读课文的版块,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为下面的环节作准备。)
三、细读课文,交流收获
1.(出示课件12)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提示:运用之前学过的作批注的方法,将每段的主要内容记录下来,再将这些内容整合到一起,梳理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版块,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明确课文的结构。)
预设:
第1自然段:太阳距离地球远,有一亿五千万千米。
第2自然段:太阳体积大,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第3自然段:太阳温度高,表面温度五千多摄氏度。
(出示课件13)教师小结:这三个自然段主要介绍有关太阳的知识。
板书(远 大 热)
教师引导:课文的第4—8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
第4自然段:与人类关系密切。
第5自然段:太阳对雨雪的影响。
第6自然段:太阳对风的影响。
第7自然段:太阳有杀菌作用。
第8自然度:没有太阳就没有可爱美丽的世界。
(出示课件14)教师点拨:这几个自然段说明太阳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板书(关系密切)
(出示课件15)教师引导:这两部分通过第4自然段“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个句子自然连接起来。请大家把每段的主要内容整合起来,梳理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吧。
预设:课文介绍了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的特点,以及太阳与动植物生长、能源形成、自然气候变化、预防和治疗疾病等方面的关系。(出示课件16)
2.感受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
(1)学习第1、2自然段。
(出示课件17)教师引导学生默读第1、2自然段,想一想:为了说明太阳的远和大,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教师提问:你从哪些句子看出太阳离地球远的特点呢?
预设:我是从“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看出来的。
教师追问:在这些句子中,你又从哪些词读出来太阳离我们很远呢?
预设:“一亿五千万、三千五百、二十几”这些词都含有数字。
(出示课件18)教师小结:像这样用具体数字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叫列数字。
(出示课件19)教师引导:下面大家看两个句子。
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要走很多很多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很多年。
教师提问:把第一句中的“一亿五千万千米”改成“很远很远”,把“要走三千五百年”换成“走很多年”。把“飞二十几年”换成“飞很多年”好不好?
预设:不好。这样的数字更直观,更准确,让人一看就懂。
教师:是的,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更准确,更具体,说出了太阳距离地球远的特点。
(出示课件19)教师小结: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能够准确、具体地写出太阳和地球距离远的特点。
教师引导:同学们,“一亿五千万千米”到底有多远呢?你能直观地感受到吗?你从文中找一找作者是如何让我们感受到的?
预设:作者假设了两种到太阳去的方法,分别是走和坐飞机。作者将这两种方式所需的时间进行了比较。
教师小结:是的,像这样把两种类别相同或者不同的事物、现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就是作比较。这样一比较,我们就能直观地感受到太阳离地球远的的特征了。
指导朗读:请同学们把数字加以强调,再读课文,把太阳离地球的远的特点读出来。
教师小结:我们刚才先通过读课文,找出能说明太阳远的特点的句子,再抓住关键词,了解作者使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向我们介绍了太阳这一抽象的事物离地球远的特点。最后朗读感受太阳远的特点。(读课文——找句子——抓关键词——体会说明方法)
(出示课件20)教师引导学生读句子,感受太阳的“大”。
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教师提问:这个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预设1:“一百三十万”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预设2:“抵得上一个太阳”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出示课件21)教师利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使学生明白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能够让人具体感受到太阳大的特点。
(2)学习第3自然段。
(出示课件22)教师引导学生自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温度高的特点?
预设1:“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预设2:“五千多摄氏度”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预设3:“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出示课件23)教师提问:“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这句话如果只保留“太阳的温度很高”,你觉得怎么样?
预设: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可以将太阳温度高的特点说清楚。
(出示课件24)教师引导:没错,大家都知道开水很烫,开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而钢铁的熔点是1500摄氏度,大家感受一下太阳表面上五千多摄氏度是怎样的一种温度。
4.练一练。
(出示课件25)教师组织学生练习试着用说明方法写一段话。
(出示课件26)教师展示评价标准,学生写完后同桌间互相评价。
①所写的片段是否运用了课文中所学的说明方法。
②是否围绕着所写对象的突出特点来写。
③是否结合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将所介绍的事物的某个特点说清楚。
学生自由练写,同桌间互相评价、修改,教师相机指导。
四、课堂总结,巩固练习
1.(出示课件27)教师:课文先介绍了太阳的三个特点: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接着介绍了动植物、煤炭、自然气候预防和治疗疾病等与太阳的关系,来说明太阳对人类的作用。课文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2.(出示课件28、29)课堂演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2.能结合课文内容初步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学习特点,了解说明方法
教师:第一课时我们学习了生字、词,梳理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前三个自然段,了解到列数字、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4—8自然段。
(出示课件31)教师组织学生默读第4—7自然段,小组讨论: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对人类的作用?找出关键词,用简练的话说一说。
(出示课件32)教师提示学生抓住“植物”“动物”“吃的”“穿的”“煤炭”等关键词来把握第4自然段的内容。
预设1:第4自然段从动植物的方面介绍了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预设2:第4自然段还从吃穿方面介绍了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预设3:第4自然段还从煤炭的形成方面介绍了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教师引导:没错,吃穿方面还可以说成是什么?
预设:吃穿方面就是人类的生活方面。
教师小结:是的,综合大家的说法,第4自然段从动植物的生长、人类的生活、煤炭的形成三个方面写了太阳对人类的作用。(出示课件33)
教师板书(动植物 人类 煤炭)
(出示课件34)教师引导:第5自然段讲的是太阳对地球气候的影响,谁来说说这一自然段具体写的是什么?
预设:第5自然段写的是水在太阳的作用下形成云、雨、雪。
(出示课件35)教师引导:这一自然段也写的是太阳对地球气候的影响,谁来说说具体写了对什么的影响?
预设:第6自然段写的是太阳对风的形成的影响。
教师引导:大家还记得之前学过的课文《我是什么》吗?回忆一下课文内容,帮助我们理解太阳对雨雪的形成的影响。
(出示课件36)教师引导:第7自然段写太阳有杀菌的作用,联系日常生活中“晒被子”等现象,我们可以了解到太阳的杀菌作用。
(出示课件37)教师小结:第5、6自然段写了太阳对气象的变化的影响,第7自然段写太阳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面的作用。
教师板书(气象的变化 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出示课件38)教师引导:结合生活经验或相关书籍,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和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
预设:石油、天然气的形成,四季的变化,氧气的产生,太阳能发电……
让学生试着扮演角色,讲述太阳的重要作用:地球上的万事万物皆与太阳有关,请你从课文中或生活中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事物,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讲一讲这种事物与太阳的关系。
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39)教师引导学生自读第8自然段,说一说:这一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
预设1:这个自然段对太阳的作用进行了总结。
预设2:最后一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因为有了太阳,人类才能获得各样的资源,才能在地球上生存发展。
(出示课件40)教师小结:作者用一句话总结了太阳对我们人类的作用,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要善于总结。
二、课堂总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1.(出示课件42)主题概括。
课文采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它与人类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2.(出示课件43)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了太阳的特点,知道了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说明了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3.(出示课件44—45)课堂演练。
4.(出示课件46)布置作业。
课下搜集有关太阳的其他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太阳》这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作者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及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在备课时把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锁定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理解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好处。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运动以下教学方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与习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获取知识的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注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自读课文,去独立思考。
二、教学本文的说明方法的时候,我采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
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简单易懂。我就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入手,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句子读一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以及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学生弄清楚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之后,我通过大屏幕展示了运用打比方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句子。让学生先把句子读正确,再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从而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这几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在教学说明方法的时候,由于事先对说明方法的说明力度不够,所以学生可能对说明方法的辨别还不是很熟练。
常言说:教无定法,教学得法。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将接受式学习和自主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时,要给他们适当的点拨或示范,让他们有较明确学习方向,从而享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