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 主备教师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外民间故事的兴趣。
语言运用: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思维能力:产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能自主阅读中国、欧洲和非洲等地区的民间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审美创造: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故事中朴素的价值观。
【课前解析】
本册“快乐读书吧”以“从前有座山”为题,引导学生阅读中外民间故事。教材由导语、“你读过吗”、“小贴士”、“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四部分组成。比较特殊的一点是,教材中并未给出具体的推荐书目,只是提示了学生可以去阅读中国、欧洲、非洲等地区的民间故事。本单元课文选编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两个中国民间故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中也编排了中国民间故事的元素。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中国的民间故事认识比较深,顺着这一编排思路,我们在“快乐读书吧”中选择了中国民间故事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外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产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能自主阅读中国、欧洲和非洲等地区的民间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能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故事中朴素的价值观。
3.能感受阅读民间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教学重点】
产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能自主阅读中国、欧洲和非洲等地区的民间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能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故事中朴素的价值观。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电子版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
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快乐读书吧”,畅游书海,汲取智慧和力量。(出示课件2)
2.中国民间故事。
请大家看看这个《田螺姑娘》的故事,你读过吗?自己读一读。(出示课件3、4)
你读过这个故事吗?(出示课件5)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是什么故事呢?从前有座山……
过渡:像这样的民间故事还有很多,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推荐中国民间故事:《八仙过海》《花木兰替父从军》《葫芦娃》《三个和尚》《人参娃娃》《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出示课件6)(板书)
3.外国民间故事。
除了中国的民间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民间故事?(出示课件7)
预设:日本《桃太郎》,欧洲《列那狐的故事》,非洲《葫芦孩子》,古阿拉伯《一千零一夜》……
我们来读一读欧洲的民间故事《列那狐的故事(节选)》。(出示课件8-13)
教师向学生推荐其他欧洲民间故事的阅读书目:《尼伯龙根之歌》《参天树》《爱父亲如盐》。(出示课件14)
非洲民间故事中,鳄鱼幻想着晒太阳就能长出翅膀,大象被人类逼迫着逃离家乡却仍然坚持回乡……这些意味深远的民间故事就这样口耳相传,代代传诵。(出示课件15、16)
教师向学生推荐非洲民间故事的阅读书目:《桑巴·加纳》《加西尔的科拉琴》《鼓手与鳄鱼》。(出示课件17)
二、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1.民间故事情节模式化。(出示课件18)
很多民间故事的开头都是“从前,有一个有钱的地主……”或“从前,有一对兄弟……”等诸如此类的话语。
结尾又大多是大团圆的喜剧结局:要么从此他们一家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要么最后坏人得到了惩治,好人得到了解救,或许还有些意外的收获等雷同的结尾。
中间情节一般都是传统的“三段式”。
2.民间故事的主人公都具有相似的性格特征。(出示课件19)
如牛郎、海力布都很勤劳、善良。
3.民间故事中动物也都有固定的形象。(出示课件20)
狮子:傲慢 狐狸:狡猾 兔子:机敏
大象:粗暴 蜘蛛:贪婪 乌龟:聪慧
4.总结民间故事的主要特征。(出示课件21)
(1)时代久远;(2)口头传播;(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望;(4)多采用象征形式。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5)贴近生活。
5.快乐读书。(出示课件22)
同学们,世界各地有很多精彩有趣的民间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民间故事的宝库吧。
三、布置作业
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完成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民间故事的阅读。(出示课件23)
【板书设计】
中国民间故事:《八仙过海》《花木兰替父从军》《葫芦娃》《三个和尚》《人参娃娃》《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通过回顾课本的民间故事,以及拓展民间故事中典型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田螺姑娘》的故事,体会中国民间故事的乐趣。在总结中国民间故事特点的基础上,拓展内容丰富多彩、风格各具特色的外国民间故事。阅读外国民间故事,使学生感受世界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探索外国民间故事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