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五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一【教案】

编号ID:1795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01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课  题 语文园地一 主备教师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
语言运用:能够用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造句。
思维能力:学习对比的修辞手法,能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描述事物。
审美创造:一花一鸟总关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课前解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点明了本单元课文的表达特点,引导学生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出发,梳理和总结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或说明道理的方法。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道题目。第一题的三个句子都是用对比的写法突出某种事物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如何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对事物的喜爱之情。第二题编排了两组例句,引导学生认识到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来理解,再让学生根据同一词语的不同意思,遣词造句,练习运用。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诗人虞世南的咏物诗《蝉》。诗歌借助对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高洁清远的品行和志趣的赞赏。
【教学目标】
1.能总结交流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能结合具体语境,初步了解对比的方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
3.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并能恰当运用。
4.能朗读、背诵古诗《蝉》。
【教学重点】
1.能结合具体语境,初步了解对比的方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
2.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并能恰当运用。
【教学难点】
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并能恰当运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电子版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总结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
2.能从示例中受到启发,初步了解对比的写法,以及在描写事物时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梳理方法
1.谈话导入:一花一鸟总关情。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好多有趣的动植物,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今天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这个大花园,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出示课件2、3)(板书:语文园地)
2.梳理本单元文章的内容,完成学习单。(出示课件4)
课文 所描写的具体事物 事物特点 表达的情感
《白鹭》 白鹭 外形和情态的美 赞美之情
《落花生》 落花生 外表不好看,但有用 想到做人的道理
《桂花雨》 桂花雨 香气四溢;摇桂花的乐趣 思念家乡
《珍珠鸟》 珍珠鸟 从怕人到不怕人 生活感悟
小结:本单元的这几篇课文从多角度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体现了“一花一鸟总关情”的人文主题。这几篇课文的共性是借助具体的事物抒发情感,我们可以尝试在习作和小练笔中运用这种借物抒情的方法。(板书:借物抒情)
你能说说对实际生活中某些事物的感受吗?(出示课件5)
预设1:从树叶飘落的现象我会产生“叶落归根”“奉献一生”的感受。(出示课件6)
预设2:我从腊月里怒放的梅花,产生对腊梅不惧严寒和困难的敬佩。(出示课件7)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教材内容,先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感知、了解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一题
1.读题中的三个句子,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的相似之处。(出示课件8)
这三个句子描写的主要事物的特点比较突出。这三个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都是在每句前半句写事物本身的特点,后半句再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出示课件9—11)
2.读一读下面的句子,和原句对比,说说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12)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这三个句子都没有充分显示事物本身的特点,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也不如原句强。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对比写法的好处是让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板书:对比)
3.学习对比的修辞手法。(出示课件13)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教材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对比的方法在描写事物方面的优点。)
4.小练习。(出示课件1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并能恰当运用。
2.能朗读、背诵古诗《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体会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初步了解了对比的手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词句段运用”的剩余部分和“日积月累”。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二题
1.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出示课件15)
(1)哪位同学课前通过查资料,了解了“开辟”的意思?(出示课件16)
◇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第一个句子的意思是这地本是慌着的,荒草丛生,不能长任何东西的,要种花生就必须让它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改变,所以,“开辟”在这里有“开垦”的意思。
第二个句子的意思是人工智能在人类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崭新的事物,它开创了新的领域,所以“开辟”在这里有“开创、建立”的意思。
(2)哪位同学来说说“姿态”的意思?(出示课件17)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姿态”是名词,有姿势和态度、气度两个意思。“姿态”在第一个句子中是“姿势、样子”的意思;在第二个句子中是“态度、气度”的意思。
(3)利用句子指导学生了解“温和”在形容气候和形容性格时分别表示“气候不冷不热”和“性格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的意思。(出示课件18)
温和
◇(形容气候)家乡的气候很温和。
◇(形容性格)姐姐的脾气很温和,性格很好。
联系生活实际,想想什么地方或什么季节气候比较温和?(出示课件19)
预设:昆明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再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谁让你感受到性格比较温和?(出示课件20)
预设:大熊猫的性情温和,小朋友们都喜欢它。
(4)说一说上面三组句子的规律和特点。(出示课件21)
预设: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意思也不一样。(板书:一词多义)
点拨:解答这种题型的关键在于“语境”,把握好了语境,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设计意图:学习一词多义,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积累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2.拓展练习。
许多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如“简单”“精神”“骄傲”。(出示课件22)试着练一练它们在不同语境中运用。(出示课件23-25)
三、学习“日积月累”
引导:炎炎夏日已经过去,相信最让我们无法忘记的就是蝉的叫声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初唐诗人虞世南的《蝉》。(板书:蝉  [唐]虞世南)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出示课件26)
指名朗读古诗,相机正音,提醒学生“   ”“藉”的读音。
2.作者简介。(出示课件27)
3.词语释义“垂緌”“流响”“藉”。(出示课件28)
4.理解古诗大意。(出示课件29)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5.背诵指导。
借助课文插图,从蝉的形象——“垂   ”,习性——“饮清露”,声音——“流响”三个方面背诵前两句内容。后两句阐发诗人高洁的志向,抓住“高”字背诵后两句内容。(出示课件30)
学生自主练习背诵古诗。
6.拓展:有关蝉的其他古诗。(出示课件31)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借物抒情
对比  一词多义
蝉  [唐]虞世南
【教学反思】
本次语文园地由“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部分内容组成。我把“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放在第一课时讲,把“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和“日积月累”放在第二课时讲。回看两节课,我对教材的研读与把握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备课只靠认真是不够的,还要钻研,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在“日积月累”这一环节,我按照五年级在经典文化学习中的方法让同学们用不同形式地读,从“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会诗情”四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才能呈现出更有活力的课堂。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