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梅花魂
1.认识“腮、虬”等11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感情。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对课文题目“梅花魂”的理解。
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感情。
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对课文题目“梅花魂”的理解。
品词析句 诵读感悟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1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板块一 回顾要素,字词过关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还记得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什么吗?
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通过前几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呢?
生:可以通过想象画面来体会,也可以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来体会。
生:还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代入情境来体会。
师:同学们总结得不错,今天这篇课文,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以上这些方法,体会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情感。(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吗?
生:“梅花魂”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师:相信你提出的问题也是其他同学疑惑的地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解决疑惑吧!要解决问题,首先我们要扫清字词障碍。
1.借助课本拼音,认读以下词语,每个词读三遍。
腮边 虬枝 玷污 郑重 秉性 凉飕飕
码头 撩乱 手绢 华侨 眷恋
师:同学们课前都读过了吧?哪位同学来读一读?(生读)
师:你读得很准确,(本课会认字标红)谁来给大家说一说这些标红字的音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呢?
生:“腮、飕”这两个字都是平舌音。“玷”读diàn,不要读成了zhān。“绢”读juàn,不能读成了juān。
师:说得很好,“玷、绢”两个字特别容易读错,大家要重点记忆。老师也要提醒一下大家注意“腮”的读音,不要读半边。
师:课前预学单的第2题大家都做了吧?现在可以拿出来核对一下答案。(同桌交流,核对答案。)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华侨(qiáo) 腮边(sī) B.郑重(zhènɡ) 撩拨(liāo)
C.虬枝(qiú) 玷污(diàn) D.秉性(bǐn) 凉飕飕(sōu)
师:好,核完答案了,大家再来读一读预学单第1题中的词语,同桌互读,相互检查,看看是否都能读准字音。(同桌间互读)
师:这里面有一个词关系到对课文的理解,“华侨”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谁知道呢?
生:“华侨”指的是旅居国外的中国人。
师:回答正确,你听说过哪些著名的华侨?
生:我听过华侨领袖陈嘉庚的故事,毛主席还赞扬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呢!
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储备很足啊。本文中的外祖父因为长期居住在国外,才有了下面一系列的事情,究竟是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接着往下看。
板块二 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课前预学单的第3题都做了吗?一起来看看吧。
3.初读课文,说说课文具体叙述了外祖父爱国思乡的哪五件事情,填空。
(1)教“我”读唐诗宋词时__落泪__。
(2)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__罕见地发脾气__。
(3)因年纪太大不能回国,__像小孩子一样哭泣__。
(4)离别的前一天,送“我”__墨梅图__。
(5)离别当天,到船上送“我”__绣着梅花的手绢__。
师:这些都可以从课文中提取到信息,看谁是捕捉信息的高手,谁来说一说?
生:第一件事写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落泪。
生:第二件事写外祖父因为“我”弄脏了他的墨梅图而罕见地发脾气。
生:第三件事是“我们”准备回国了,外祖父因年纪太大不能回国,竟像小孩子一样哭泣。
生:第四件事是离别的前一天,外祖父送“我”墨梅图。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及时点拨、纠正,为学生学文扫清障碍。
生:第五件事是离别当天,外祖父到船上送“我”绣着梅花的手绢。
师:同学们提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棒了。这五件事分别对应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呢?你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来概括一下事件吗?
活动一: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分别在哪几个段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事件,填表。
段落 第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第4~11自然段 第12~13自然段 第14~15自然段
事件
(小标题) 读诗词落泪 珍爱墨梅图 因不能回国而落泪 送“我”墨梅图 送绣梅手绢
师:谁能找到这些事情分别在哪些段落?
生:第一件事在第2自然段,第二件事在第3自然段,第三件事在第4~11自然段,第四件事在第12~13自然段,第五件事在第14~15自然段。
师:很正确,那你们再看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有什么特点?
生: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首尾呼应。
师:是啊,第1自然段写作者由梅花想起了外祖父,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作者理解了外祖父的做法。那现在大家会给这篇课文划分段落了吧?谁来分一分呢?
生: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七部分,前后各为一部分,中间五件事分别为五部分。
生:我觉得可以分为三部分,前后各为一部分,中间五件事可以合为一部分。
师:同学们很厉害哦,这两种分法都可以,中间部分可以合并也可以分开。那我们再来给这五件事拟上小标题吧。小标题一般字数越少越好,但是一定要概括清楚哟!
师:第一件事写的是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落泪,那我们可以提取什么关键词呢?这句话的落脚点是什么呢?
生:落脚点是教“我”读唐诗宋词。
师:但是这件事是写外祖父由唐诗宋词想到祖国,于是落泪了,重点不是教“我”。
生:我觉得落脚点是读诗词、落泪这两个点。
师:你说得非常好,那这个标题就可以概括为读诗词落泪。(板书:读诗词落泪)接下来,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个方法来概括剩下的几件事,记住找到事情的落脚点,文字尽量简短。
师:大家小组内先讨论一下,然后再请同学回答。(小组讨论,再汇报。)
生:第二件事可以概括为珍爱墨梅图。
生:第三件事可以概括为因不能回国而落泪。
生:第四件事可以概括为送“我”墨梅图。
生:第五件事可以概括为送绣梅手绢。(师相机板书这四个小标题)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概括得既准确又简短。
板块三 品词析句,体会情感
师:我们平时写文章一般只写一两件事,可是这篇文章却写了五件事,到底是啰唆,还是每件事情都有价值,一件也不能删?我们一起来探究探究吧!请同学们找出证据支撑自己的观点,可以从这件事本身考虑,也可以从它与课题、与文章中心、与其他几件事的关系上来考虑。(小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观点?
生:我们小组认为第一件事“读诗词落泪”不能删掉,因为文章的中心是表达华侨老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第一件事与文章的中心联系紧密,所以不能删掉。
师:你们是怎么发现文章的中心的?
生: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到“我带走的,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赤子心啊”,这一句点明中心,直接写出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情感。(板书:眷恋祖国的赤子心)
师:你们真会抓住关键句去体会情感。谁能具体说说:外祖父读诗词落泪与眷恋祖国有什么关系呢?
生:这些诗词都是关于思乡的,外祖父读到这些诗词时想到了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祖国,因此流泪,从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
师:是啊!吟诵着那些思乡名句,外祖父怎能不想起自己日思夜想的祖国呢?这第一件事与文章的中心联系紧密,看来,的确不能删掉。
师:哪个小组继续来说说?
生:“因不能回国而落泪”这件事也不能删掉,因为这件事也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生:第二件事“珍爱墨梅图”也不能删掉,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梅花魂”。同样的理由,“送‘我’墨梅图”“送绣梅手绢”这两件事都与梅花有关,都和文章的题目有关系,所以都不能删掉。
师:的确如此。不过老师有一个想法,既然这三件事都与梅花有关,删掉其中的一两件应该也可以呀,请同学们默读与“珍爱墨梅图、送‘我’墨梅图、送绣梅手绢”这三件事有关的段落,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生:“珍爱墨梅图”和“送‘我’墨梅图”其实是有联系的。“珍爱墨梅图”是在为后面的“送‘我’墨梅图”作铺垫,外祖父那么珍爱的墨梅图却在回国前送给了“我”。
生:“送绣梅手绢”这件事也不能删,这里进一步说明了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师:看来,这五件事缺一不可,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沉的爱。老师注意到,作者在写这几件事的过程中多次提到了外祖父哭,你发现了吗?
生:“读诗词落泪”“因不能回国而落泪”“送绣梅手绢”这三件事中都提到了外祖父哭。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聚焦外祖父的“三哭”,找出描写外祖父哭的句子,圈画关键词,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的情感。
活动二:运用体会文章情感的方法,聚焦外祖父的“三哭”,找出描写外祖父的词句,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的情感。
一哭 二哭 三哭
关键词句 冰凉的泪珠、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 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
体会到的情感 思乡之情 因不能回国,内心痛苦 对家人的不舍;因不能回国,内心痛苦
生:“一哭”是外祖父读到思乡诗词时想起了自己的家乡,从关键词句“冰凉的泪珠、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中,我体会到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师:是的,这些诗词中的思乡之情触动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你还知道哪些与思乡有关的诗词?课前大家应该搜集了一些吧?(出示课前预学单第4题)
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师:说得很好,那“二哭”呢?
生:“二哭”是外祖父因年纪大而无法回国,我从“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中感受到外祖父因为无法回国,内心痛苦。
师:你的回答很准确。老师注意到这一部分大多在写“我”的欢乐,只用了一句话来写外祖父的哭,为什么这样写呢?
生:将“我”的欢乐与外祖父的悲痛形成对比,突出了外祖父因无法回国的痛苦之情。
师:看来你读懂了作者的用意啊!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外祖父从小远离祖国,如今看到家人将要回到自己日思夜想的祖国,而自己却孤零零待在异国他乡,两鬓斑白却不能落叶归根回归故土,怎能不伤心、遗憾呢!这次的哭比上一次情感更深。让我们带着感情,一起读读这一部分。(生读)
师:谁再来说说“三哭”?
生:“三哭”是回国那一天外祖父送“我”绣梅手绢时,从“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中,我体会到了外祖父对家人的不舍,因自己不能回国,内心痛苦。
师:这一部分,老师注意到了这个句子:“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从这一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情和不能回国的痛苦。
师:是啊,外祖父让“我”带走的又岂止一块手绢,更是他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情啊!作者为什么要写外祖父三次落泪呢?
生:三次落泪一次比一次更伤感,表达的爱国之情也一次比一次更强烈。
师:的确,在一次又一次的落泪中,作者将要表达的情感表现得更深入,这其实也体现了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请你想象画面,读一读第14~15自然段。(指名读)
板块四 品梅花魂,悟爱国心
师:文章表达的感情我们已经体会出来了,但还有一个问题没解决,“梅花魂”是什么意思呢?
生:“梅花魂”就是指梅花的精神。
师:文章哪个地方提到了梅花的精神?
生:第13自然段。
师:请大家默读第13自然段,思考:梅花的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生:从“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个句子中,我体会到梅花的精神就是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师:从这四个“愈”字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梅花有骨气,很坚韧,不怕困难。
师:在外祖父心中,什么人是像梅花一样的存在?
生:有气节的中国人。
师:外祖父为何要送“我”墨梅图和绣梅手绢?
生:想让“我”也有梅花的秉性。
生:是为了让“我”把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带回祖国。
师:正是如此,在外祖父心中,梅花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梅花是外祖父思念故土的心灵寄托,爱梅花其实就是爱祖国啊!
师:那些有中华民族气节的人就像这昂首怒放的梅花一样,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13自然段。(生齐读)
师:我们来看下课中导学单活动三,大家都会做了吧?
活动三:由课文内容可知,下列对课题“梅花魂”理解正确的是( ABC )(多选)
A.“梅花魂”是梅花不畏冰雪、凌寒怒放的精神的体现。
B.“梅花魂”也是外祖父漂泊海外、坚守爱国之情的写照。
C.“梅花魂”更是中国人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生做题,师核对答案。)
师:我们来听一首歌《我的中国心》,一边听一边看歌词,再次感受爱国华侨心系祖国、热爱祖国的感情。(播放音乐)
师: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梅花精神的人物。请你查找资料,了解一个具有梅花精神的人物,向大家介绍他的事迹。(出示课后拓学单)
活动:请你查找资料,了解一个具有梅花精神的人物,向大家介绍他的事迹。
人物: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朱彦夫
事迹:__朱彦夫,中共党员,14岁参军入伍,先后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此后他凭借顽强的毅力重新“站”了起来,回到家乡,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退休后,他用残肢抱笔,创作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2019年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2022年入选“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1.回顾单元语文要素,引导学生总结体会课文表达感情的方法,与语文要素紧密结合,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总结方法、运用方法,训练学生体会文本情感的能力。
2.在预学的基础上适当提升,既关照到了学生的学习起点,也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收获自己的发现,同时也对文章有了整体认知。
3.品读描写外祖父“三哭”的相关语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个性化阅读,进一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再让学生带着感情来读,在朗读中感受到外祖父的一颗赤子之心。
设计意图
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让学生回顾语文要素及方法,引导学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新课学习中,明确学习目标和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及时点拨、纠正,为学生学文扫清障碍。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以学生的预学为起点,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用小标题的形式来概括每一件事,既能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进行适当提升,又能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也借此理清文章脉络,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
课文一共写了五件事,删掉一些事情可不可以呢?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事情与文章的中心、课题、事件之间的联系等角度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对文章的中心以及表达的情感形成一定的认识,再聚焦外祖父的“三哭”,进一步体会情感,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受外祖父的爱国之情。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设计,直奔重点段落第13自然段,研读外祖父的话,整个过程紧扣“梅花魂”三个字,引导学生通过对“梅花魂”的解读展开个性化阅读,感悟外祖父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