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六年级上册

04.花之歌教学设计

编号ID:2349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01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4*《花之歌》导学案
课题 花之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体会花的成长和芬芳,以及花的凋谢命运。 
3.感受作者奇特的想象力,体会作者对花的喜爱和赞美。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花的美丽、芬芳、乐观、谦虚。 
2.感受作者奇特的想象力。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纪伯伦的图片,作者的图片,各种花的图片。(教师) 
2.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用时:3分钟) 1.欣赏一组花的图片。 
2.引导学生用成语形容这些花。 
3.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1.欣赏不同花的图片。 
2.用合适的成语形容这些花。 
3.读课题,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
花的图片要多样,尽量贴近课文中的描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作者资料。出示课件,教师补充作者资料。
2.提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2)小组合作,分自然段合作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 
(3)思考:课文里的花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1.用一句话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作者的资料。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习小组合作分自然段读课文,相互检查、纠错。 
①读好“苍穹”“冠冕”“摇曳”“旖旎”“馥郁”“琼浆”等词语。
②小组内交流: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a.草地上开满了不知名的野花。
b.婚礼上新娘头戴鲜花。
c.清晨,带着露珠盛开的玫瑰。……
③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说说课文中的花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漂亮、芬芳、快乐…… 1.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小组合作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教师要深入小组内了解学习情况。  
2.略读课文中带音节的生字只要求在文中能够读正确,不要求掌握。







三、品读感悟,积累语言(用时:15分钟)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解决下面的问题。
1.自由读课文,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2.画出作者想象奇特的语句。旁边写写批注。 
3.有感情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引导学生理解“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感受花的乐观。 
4.理解“人类尚未领悟的哲理”是什么。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师生、生生交流阅读收获。
1.思考: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我”是花? 
2.交流作者想象奇特的语句,说说奇特在哪里。如:把花说成是大自然说的话。把花想象成天上的星星,坠落在草坪上…… 引导学生想象:大自然会通过各种花说些什么话呢?如:通过梅花告诉我们冬天到了,我们要不怕严寒。通过苔花,告诉我们要自信,学牡丹绽放…… 
3.说说自己最喜欢花的什么。 
(1)理解:顾影自怜、孤芳自赏。 
(2)有感情朗读课文。 
4.理解“人类尚未领悟的哲理”是什么? 1.本文是略读课文,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感悟,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2.强调有感情朗读,体会语言美,韵律美。指导学生通过丰富的合理想象体会作者对花的喜爱与赞美。






四、比较阅读,体会韵味(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品读课文,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3.阅读课文后的“阅读链接”。 
(1)说说这段文字中有哪些想象奇特的地方。 
(2)引导学生谈谈纪伯伦作品的风格。 
4.介绍纪伯伦的作品集《组歌》。 1.再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带给自己的感受,如想象奇特;自然清新;运用比喻及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花开花谢、四季更替的自然变化。 
2.再次有感情朗读课文。
3.自主阅读“阅读链接”——《啊!风》。 
(1)画出想象奇特的句子。(完成活动卡) 
(2)交流:读相关的句子。
(3)说一说,通过读两篇文字,纪伯伦的散文诗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 
4.欣赏《组歌》中的片段。 1.要鼓励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去寻找纪伯伦散文诗的语言密码。    
2.要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纪伯伦的散文诗。

五、总结升华,布置作业(用时:2分钟) 1.指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 
2.布置作业: 
阅读纪伯伦的《组歌》。 1.说说自己的收获。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纪伯伦的《组歌》,体会诗人的写作特色。 组织学生召开纪伯伦散文诗诵读会。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