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六年级上册

13.桥教学设计

编号ID:2358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01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13《桥》导学案
课题 桥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 
3.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4.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课前准备 1.准备有关“山洪暴发、洪水肆虐”的视频。(教师) 
2.准备课文配乐朗读。(教师) 
3.准备洪水灾害、桥的图片。(教师) 
4.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边读书,边作批注,将自己的疑问写下来。(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播放影片,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播放有关洪水暴发的录像,引导学生观后谈感受。引入课题:肆虐的洪水让我们胆战心惊,可是处于洪水之 中的人们又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学习12《桥》,让我们走进那个村庄,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洪水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吧! 
2.板书课题。 
3.组织学生质疑课题。 1.谈观后感受,互相补充、评议。     
2.齐读课题。 
3.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这是哪里的桥?这座桥什么样子?为什么要用“桥”做题目? 提示学生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假如这样的情景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你会有怎样的反应呢?”这几个方面来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把握整体(用时:17分钟) 1.课件出示读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学生汇报。 
(1)检查生字读音。 
(2)指导书写:“咆”“哮”等会写字。 
(3)分组出示词语,引导学生选择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4.指导朗读课文。 1.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先独立学习,再同桌 互读,交流学习情况。 
2.学生汇报交流: 
(1)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咆哮  嗓子  呻吟 
(2)写好生字:特别注意“咆、哮、嗓、呻”的写法。
(3)学生分组认读词语,试着选择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①咆哮  狂奔  狞笑 拥戴  清瘦  沙哑 
惊慌  嗓子 
②放肆  豹子  呻吟 胸膛  搀扶  祭奠 
书记  丈夫  党员
③乱哄哄  势不可当 跌跌撞撞 
3.全班汇报,概括主要内容。
4.同桌相互读课文,小组赛读。 1.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识字。   
2.学生选择词语概括内容时,用自己的话,加上关键词语,说出大概意思即可。
















三、再读课文,感受危急(用时:15分钟) 1.指导朗读课文,了解每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突遇山洪。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疏导撤离。 
第三部分(第14~23自然段):桥塌殉职。 
第四部分(第24~27自然段):祭奠英灵。 
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提出要点:再次读文,要求读得流利,有感情,同时把文中让你惊恐的句子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的句段,思考理解。 
(1)说一说:这场洪水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用一个词形容。 
(2)找一找:如此大的洪水,人们有怎样的反应?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用一个词来形容人们的表现。 
(3)朗读感悟,读出洪水的可怕和人们的手足无措、疯狂乱撞。 
(4)读“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这个句子,说一说文章的写作特点。 1.细读每一部分,概括大意。
2.(1)以轮读、指名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读课文,达到熟练、流利。 
(2)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描写洪水肆虐的句子。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④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⑤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3.结合相关的句段,思考理解。 
(1)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惊天动地。 
(2)想象在暴风雨中人们的表现。(跌跌撞撞 你拥我挤 惊慌 恐慌 疯了似的)  
(3)动情朗读。 
(4)交流理解:是魔鬼,是猛兽,死亡之神渐渐逼近。理解到了拟人的句子的表现力。随机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用拟人的句子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1.本文段落较多,教 师要注意了解学情,帮助学生明确文章一共有27个自然段。     2.鼓励学生把找到的好词语、好句子摘抄到积累本上,教师可创设交流好词好句的机会。3.引导学生通过反 复诵读来体会比喻、拟人等句子表达的好处。 4.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描述洪水给人们带来的感受。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用时:3分钟) 1.概括本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1.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2.熟读课文,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教师可以把学 生本节课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纳成几个值得重点讨论、解决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听写词语,回顾导入(用时:4分钟) 1.播放听读课件,听写词语。 
2.启发学生结合听写的词语回顾主要内容。 1.写词语,同桌互相检查。 
2.思考并回答主要内容。 提示学生书写时注意合理安排生字的间架结构。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想想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把感受深的词语、句子画出来,并作批注。 
2.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学生活动卡。 小组合作学习: 
1.独立默读课文,找句子、悟感受、作批注。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学情况。 
3.全班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交流之后要订正批注。

















三、品读课文,感悟品质(用时:20分钟)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老人像座山。 
(1)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体会。 教师导学:你体会到了什么?刚才还是跌跌撞撞、乱哄哄的人们,为什么此时停住脚,望着老汉?感悟“他像一座山”的含义。
(2)结合学生汇报,理解“老汉沙哑地喊话”“党员排在后边”这两句话,并通过朗读体会。 
2.党员排在后边。 
多媒体出示课件: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为什么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当时已经出现了怎样的情况? 
(2)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理解。 
(3)死亡正一步步逼近,这时儿子想逃生也是情理中的事,可被老汉揪了出来。你认为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3.父子之情。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设疑引导:
①老汉从刚开始恶狠狠地“揪”到最后危难关头又“吼”又“推”,这是矛盾一,为什么?
②急于求生的小伙子到最后危难关头又“推”老汉先走,这是矛盾二,为什么? 
(2)引导想象:此时此刻,在儿子被吞没的一刹那,老汉如果能喊,他要喊的可能是什么?
(3)指导朗读。 根据学习卡汇报学习收获: 
1.老人像座山。 
(1)读句子体会在性命攸关的危急时刻:“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①老汉嘴上“不说话”,心里却在想怎样使群众能尽快地逃离危险。②“他像一座山”说明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很高,像山一样巍峨,牢固,稳重,能给人们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座靠山。 
(2)有感情地读一读“老汉沙哑地喊话”,尤其注意感叹号的语气。将危险进一步逼近、人们的恐慌与老汉的表现对比起来读。 
2.交流描写党员的语句。 
(1)读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2)抓住“冲”“揪”“吼”“凶得像只豹子”来理解。 
(3)自由回答。(秉公办事、大公无私、不徇私情、舍己为人。) 
3.交流“父子之情”: 
(1)读重点句: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①A.结合两个“推”、两个“吼”,进一步 理解。B.通过读和联系上下文悟出:看似矛盾的举动,实际上包含了老汉为了大家舍小家,为了儿子舍自己的无私品质。  ②结合两个“推”,体会小伙子与老汉在危急关头的父子情深。 
(2)结合自己的理解想象老汉要喊的话语。 
(3)在情景中朗读: 
①当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狂奔而来的时候,老汉站在没腿深的水里,镇定得像一座山,他用沙哑的嗓音喊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洪水开始跳舞,木桥开始发抖,水已经蹿上了老汉的腰,老汉威严如一座山,他冲上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洪水狞笑着,木桥开始呻吟,水,已经 爬上了老汉的胸膛,他吼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体会老支书的无畏、无私时,注意让学生动笔去圈一圈相关词语,画一画有关的句子。指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避免拉长音,防止矫揉造作。 
2.引导学生结合两个“推”进一步理解,这里的两个“推”,表现出了父子之间深深的爱。两个“吼”,第一个“吼”是表示老汉要小伙子站到最后,是严厉的斥责;第二个“吼”是叫小伙子快点走,是真切的关爱。   
3.提醒学生设身处 地、声情并茂地朗读。
4.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老支书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看似矛盾的举动中所包含的情感。








四、总结写法,布置作业(用时:6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布置作业:课外练笔。 1.在浏览全文后,汇报交流。预设如下:
(1)巧妙地设置悬念。讨论: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
(2)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
(3)语言简练,语句简短。 
2.迁移写法完成练笔。 可以阅读《丰碑》《船长》等。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