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六年级上册

15.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编号ID:2360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01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15*《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课题 金色的鱼钩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复述故事。
3.通过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

课前准备 1.制作相关的课件。(教师)
2.搜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展示资料,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多媒体课件出示《过草地》视频。
教师请学生思考: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情?汇报一下自己搜集的资料。 
2.板书课题。 
3.引导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观看视频并展示自己搜集的红军过草地 时的资料。(小组交流,小组派生汇报。) 
2.齐读课题。 
3.交流质疑:故事的主角是老班长,那又为何以鱼钩作题?鱼钩又怎么会是金色的呢?  1.在学生汇报资料时要给予充足的时间,同时教给学生整理资料的方法。  
2.教师板书课题的时候边写边提醒学生注意“钩”与“钓”的区别。



二、整体感知,把握要点(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学习导 航”,引导学生默读课文。 
(1)纠正读音,理解词语。 
(2)给文章标清自然段。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并想想: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是不是一样?有哪些异同点? 1.按要求默读课文。  
(1)小组讨论怎样纠正 读音,理解词语。 
(2)标记自然段并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读后感受。 在学生自学时相机指导:不认识的字可以看生字表,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借助工具书理解,也可以请老师和同学来帮忙。
















三、用眼用心,重点赏析(用时:15分钟) (一)用眼观察。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并做批注。 
2.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1)多媒体课件出示红军过草地时的情景。 
(2)导思:是什么原因让老班长“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在担心什么? 
3.教师引问:从老班长外貌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 
(二)用心感悟。 
1.教师指导学生用心去 感悟,找出文章中令自己感动的片段。细细地体会,深入领悟。 2.指导学生通过读第 20~22自然段,体会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1)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朗读:当时“我”已经发现了秘密,“我”能喝下这碗鱼汤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和“可是我的心里 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千斤重”是什么意思?把这千斤重的心情读出来。 
(2)导思: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说明什么? 
3.教师引言: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的身体又怎么熬得住?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出示第28自然段)引导 学生谈自己的内心感受。 (一)用眼观察。 
1.找到“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老班长虽然瘦 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深入体会。 
2.默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结合重点词语体会老班长的尽职尽责。
(1)交流:什么叫“合不拢眼”?老班长又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2)正当老班长为找不 到吃的而忧虑时,他发现了什么而变得喜出望外? 
3.通过理解感悟,总结出:这是一个饱经风霜、平凡朴素、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红军战士。 
(二)用心感悟。 
1.默读第6~8自然段,体会老班长为别人着想的可贵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第 20~22自然段。体会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1)重点朗读好这两句: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2)以下面这个角度去感悟。 
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 什么变化?(笑着说―→收敛了笑容―→露出了一丝笑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3.学生自主学习,深入体会。 
(1)自由轻声读第28自然段,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2)说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学生分角色朗读。谈谈从老班长身上看到了什么。 1.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老班长的外貌后,课件出示填空,加深感悟。
2.在引导体会“为 什么老班长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时,要让学生与文 本反复对话,进而 体会到老班长之所以不合眼是担心三个伤员没有体力支撑到走出草地的那一刻,担心不能完成指导员交给自己的任务。
3.在体会老班长为别人着想的可贵品质时,可以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受表达出来。抓住重点句和关键词,先谈对句子的理解,然后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用时:7分钟) 1.老班长给战士们留下了什么?   
2.为什么说这个鱼钩闪烁着金色光芒?(PPT出示)     
3.“我”为什么要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    
4.教师引读:在长征途中有多少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 今天,让我们用一首《长征》一起来缅怀他们!跟我一起朗诵吧! 1.结合自己的理解,感悟:是这小小的鱼钩,钓到了挽救战士生命的小鱼,是这看似平凡的老班长,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三个战士的生存的希望! 
2.进一步体会: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班长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3.学生深刻体会:这鱼钩是一种深深的怀念。
这鱼钩还是一份革命的力量!这鱼钩更是对一代代享受着美好生活的人们的教育。 
4.师生共同朗诵《长征》,缅怀先烈。(配乐:《英雄的黎明》) 根据学习,进行多元引读,加深学生感悟。





五、深入阅读,拓展延伸(用时:3分钟) 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日记形式) 
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思考:  1.三个小战士走出草地的情景2.掩埋好老班长的遗体后,小战士会怎么做?  
3.复述故事。  结合文中重点语句,写出对“金色的鱼钩”的独特认识和感慨。 
1.学生想象,在老班长舍己救人的精神鼓舞下,三个小战士互相帮助,艰难地走出草地的情景。 
2.学生想象小战士们 掩埋老班长的遗体后,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又是怎样做的。 
3.学生复述故事内容,谈体会。 指导学生从三个方面写读后感: 1.受老班长精神鼓舞方面:“我们” 要走出草地。 
2.从怀念老班长方面:老班长活在“我们”心中。  3.从向上级讲述老班长牺牲的经过方面:老班长救活了“我们”。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