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六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编号ID:2472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01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理解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
2.理解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3.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有着明显的感情色彩。
4.写一写人在不安或犹豫时的心理活动。
5.积累古诗《回乡偶书》。
教学
重点 1.理解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积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教学
难点 1.了解理解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
2.写一写人在不安或犹豫时的心理活动。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交流平台
一、回忆课文,说形象
1.请学生说一说本单元三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出示:【课件2】
《桥》:老支书指挥全村人过桥,舍己为人。
《穷人》:桑娜收养了邻居的两个孤儿。
《金色的鱼钩》:老班长带着几个病号过草地。
主要人物分别是老支书、桑娜、老班长。
2.分别指名说一说老支书、桑娜、老班长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支书;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桑娜;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老班长)
二、理解形象,学方法
1.分组讨论: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
2.出示:【课件3】
(1)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2)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指导:分别联系学过的课文的相关内容来解释课件内容。(板书:多个层面理解人物形象)
词句段运用
一、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1.学生读课本上关于“长坂桥张飞退曹军”的一段文字。
2.教师指导朗读并适当解释。
3.指名说说你理解到的张飞是什么形象?(武功高强的大英雄)
4.明确: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作用很大。
(板书:情节突出人物形象)
5.再次朗读本段文字,说一说你的脑海中还出现了怎样的形象?(提示学生说具体,可以从穿着、武器、表情、语言等方面说一说)
6.谁还能说出一些突出人物形象的情节?
二、尝试写出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1.出示:【课件4】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2.学生自读课件内容,提示学生一定要读出桑娜此时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不安、害怕、担心……
(板书:复杂的心理活动)
3.讨论: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样复杂的心理活动的?
(板书:五个省略号 两个感叹号 )
4.自主读第二个片段,小组讨论。
5.学生尝试写一段话,表现出自己在某一环境条件下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的心情。
6.写完后小组内交流,评价。
日积月累
一、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回乡偶书》。
2.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读,强调读音:鬓 衰 
4.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出示:【课件5】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说话的口音虽未改变,但两鬓却早已斑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客人是从哪里来的。
5.学生交流。
6.指导诵读、表演。
二、情感升华
1.“少小离家老大回”,五十年了,诗人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履回到了家乡,看着亲切的乡邻,听着熟悉的乡音,这位86岁的老人心潮澎湃,写下了一首《回乡偶书》
2. 指名试读,自由读,齐读。
(板书:回乡偶书——游子思乡)
三、拓展延伸
1. 故乡,是每个人心里的一盏灯,这盏灯,亮在贺知章的心里,亮在许许多多文人墨客的心里,也亮在无数游子的心里。从古至今,正是这盏灯,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不朽的诗篇。
2. 齐诵《回乡偶书》。  
学生回忆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然后讨论怎样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生很容易联系到学过的课文中去,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生两次读“长坂桥张飞退曹军”的文字,第一次读可能只理解到张飞是大英雄形象。第二次再读,形象应该更加丰满,这样学生才真正体会到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的巨大作用。










在学生体会出桑娜的心理活动之后,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心理活动的,这一环节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找出写作的方法,并尝试去写一写。








在学生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表演诗中的情景,是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更深刻地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当时的内心情感。






板书
设计 多层面理解人物形象
情节突出人物形象
复杂心理活动——五个省略号 两个感叹号
回乡偶书——游子思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共有三个栏目,即“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教学中,我力求使每个栏目的教学都落到实处。
“交流平台”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生从多个方面来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我从复习学过的三篇课文入手,让学生说一说三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然后有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人物形象作者是如何塑造出来的?学生讨论后明确了塑造人物形象可以从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描写着手,也可以通过情节描写刻画人物,有时候还借助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
    “词句段运用”分三项内容。其一是学生感知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我安排学生两次读“长坂桥张飞退曹军”的情节,给学生深刻感受情节描写的巨大作用。其二是注意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感情色彩对句子表意的作用,我通过讲解,使学生意识到准确用词能使句子表达的感情更鲜明。其三是通过范例使学生认识到心里活动描写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作者的写法后,自己尝试写一段心理活动的文字。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古诗《回乡偶书》。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老年回到家乡后,感到时光飞逝而写下的一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在教学中,对于古诗意思的理解以孩子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只是简单点拨。同时,利用表演,让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教学效果良好。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