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六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4(教案)

编号ID:2568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11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回顾、交流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2.感受小说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
3.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仿照示例,写出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4.朗读、背诵《回乡偶书》,大致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读《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故事,了解关羽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师备课 多媒体课件。 


1.结合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交流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2.阅读名著中的经典情节,感受其中生动的人物形象,体会小说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一、交流平台
1.阅读课本上的文字,明确要求。
2.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回忆小说人物。
过渡:同学们,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小说,里面有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请大家一起来把这些人物的名字回忆一下吧!(学生回忆,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思考:这么多的人物,哪一个留给自己的印象最深刻呢?(课件出示)
4.学生自由表达,教师和其他学生相机给予肯定和补充。
5.小组合作探究:这个人物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教师提出小组讨论的要求:
(1)各小组推荐一名小组长,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2)小组成员要紧扣一个人物,交流各自印象深刻的原因。
(3)小组成员的回答要争取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物也给其他成员留下深刻的印象。
6.全班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说与之相关的精彩语段,教师做好记录。
交流示例:
生1: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桥》中的老汉。他像一座山,坚不可摧,誓死保卫着村民的安全;他又那么大公无私,不准自己的儿子破坏规则。我觉得这段话写得很精彩: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里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教师可板书:老汉——神态、动作、语言描写。)
生2:《穷人》中的桑娜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特别是她那种从犹豫、担忧到下定决心的心理过程,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了她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心灵。我觉得文中对她的心理活动描写得非常精彩,比如: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教师可板书:桑娜——心理描写。)
7.教师根据交流情况,总结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提示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常见方法。
(1)教师简介有关人物形象的知识。
人物形象是小说三要素之一,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
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叫细节描写)包括外
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又叫侧面烘托)指以他人的言行
或环境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2)结合具体的例子总结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常见方法。
①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表现出来的。(如《桥》《穷人》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
②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要联系人物活动的背景和环境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如《穷人》中的环境描写。)
③小说中人物的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如《桥》中村民的慌乱与老汉的镇定间的对比。)
8.结合本单元习作,说说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展现其个性特点的。
(1)小组学习,要求组员读读自己的习作,找出自己最满意的描写人物的语句,读给同学听,说说自己想要表现人物的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方法。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互提建议。
(2)指名朗读自己的习作片段,要求其他学生说说:他有没有表现出人物的特点来,是如何做到的?
二、词句段运用(1)
1.学生朗读《三国演义》中“长坂桥张飞退曹军”片段,读出张飞的神勇。
(1)疏通难字和字音:旄(máo,古代旗杆头上用牦牛尾做装饰的旗子。)旌(jīnɡ,古代一种旗杆顶上用彩色羽毛做装饰的旗子。)钺(yuè,古代兵器。)
(2)简单了解文字的出处及相关情节。
预设:这个片段讲述的故事是四大名著之一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情节。
(3)教师播放此片段名家朗读音频,学生认真倾听,留意重读、停顿及朗读的情感、气势。
2.小组交流此片段是如何体现人物的形象特点的。
(1)结合“交流平台”中掌握的知识,初步感知片段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展示人物形象,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分条列举式汇报。(课件出示)
3.学生再读片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再次感受关公的神勇。
4.拓展阅读,感知人物形象。
(1)出示《红楼梦》片段,感知人物形象。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
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
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
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
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
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
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
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
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注:这其中描写的人物是王熙凤,她在贾府中极有地位和权利。
(2)学生自读自学,再自由发言,结合文本中的语句说说其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预设:引导学生结合关键词来思考,参考“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赏读方法。
交流示例:
生1:我通过对黛玉的心理描写可以感知这个人的身份不一般。因为其他人都“敛声屏气,恭肃严整”,而这人还没见人就闻其声,十分“放诞无礼”,可见她地位不一般。这里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语言描写是正面描写,黛玉的想法是侧面描写,暗示了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
生2:文段中对王熙凤的穿着打扮描写得非常详细,这是外貌描写,体现了她身份的尊贵,但在珠光宝气中也露出了一股俗气。
生3:文中还对人物进行了神态描写,如“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我感觉到她虽然外表很美很亲切,却有厉害、威严的一面,而且给我一种“笑面虎”的感觉。
三、课堂回顾
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再找一些描写人物形象的经典片段,读一读,互相交流。
(2)在以后的写作中要灵活运用描写人物的种种方法。


1.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掌握心理描写的特点和写法,试着写一写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2.学习古诗《回乡偶书》,体会诗人的情感。

一、词句段运用(2)
读一读,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试着写一写你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1)指名读语段一,要求读得有感情。
过渡:现在我要找几名同学读课本中的语段一,有哪些同学平时胆小,不爱举手发言呢?我来看看,今天呀,老师就要找几位这样的同学给大家读一读,看他们读得怎么样。这个语段我们在学习《穷人》一课时曾重点学习过,也读过好几遍了,应该不难。同学在朗读时要读出桑娜的复杂情感,不要读错字。
(2)教师询问学生的心理感受,引出学习的内容。
提问:刚才,听到老师要点名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朗读,大家的心情怎么样?是怎么想的?被点到的同学心理感受如何?没有被点到的同学心情又有什么变化?(学生谈心理感受。)
(3)共学语段一,体会桑娜的内心世界。
思考:①这段话除了描写心理活动,还描写了什么?(描写了神态,“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②说说桑娜复杂的内心活动。
明确:这是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既担心丈夫不同意,又觉得自己给丈夫增加了生活的重负而自责。但对两个孤儿的怜惜又让她下定决心,宁愿自己挨打也要留下孩子。这种充满矛盾的心理抉择过程,既是桑娜内心真实的写照,又能表现出桑娜关心孤儿、真诚善良的崇高品质。
(4)指名读语段二,体会邱少云的战友复杂的内心世界。
①教师出示课件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背景。
②教师范读语段,学生交流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
交流示例:
生1:此时的我是多么紧张啊!万一邱少云忍受不了烈火焚烧的痛苦,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那么我们的潜伏位置岂不就暴露了?这样岂不要牺牲更多的战友?
生2:此时的我是多么难受啊!眼看着邱少云被熊熊的烈火包围,潜伏在他身边的我却无能为力,丝毫不能减轻他的痛苦,甚至连一句安慰的话也说不出口。我的心里难受极了。我该怎么做呢?
生3:此时的我是多么痛苦啊!看着邱少云忍受着烈火焚烧的痛苦,我又忍不住不看,这毕竟是自己亲密的战友啊!我又能为他做什么呢?要是大火突然熄灭就好了,我多么渴盼奇迹出现啊!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5)结合例子,学习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
例一:有一次上思想品德课,王老师给我们讲要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人要是不爱劳动就叫懒惰,懒人是最没出息的。”她接着问我们在家干不干家务活。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格外紧张,怦怦乱跳,唯恐老师叫到我。想想自己从来没有在家干过家务活,不觉自责道:王小利啊,王小利,你自己还是大队长呢!在学校还能劳动,可是在家里干过什么活呢?什么事不是妈妈干的?完了,今天老师提问,我看你怎么回答?
①学生思考:这段文字中的心理描写和课本上的例句有什么相同点?(都是内心自己跟自己说的话。)
②教师明确:这段文字是一段内心独白式的心理描写。内心独白式的心理描写可以用一整段来描述自己的心理活动,也可以零散地分布到一段话当中,这种方法可以完整地展示复杂的心理活动。
例二:我向四周望了望,发现所有的同学都埋着头,聚精会神地答题。我装着认真思考的样子,身子靠在桌前,两手轻轻悄悄地伸进书包里左掏右掏,掏了半天才把语文书掏出来。正当我准备翻书的时候,老师神不知鬼不觉地走到我身后,一只大手伸进我的抽屉里把书一拿。我猛一抬头,呀,是李老师!我三魂吓得丢了七魄,心想:这回死定了,试卷得零分是小事,要是老师把这事说了出来,我还有什么脸面见人……
①学生交流句中运用到的描写方法。(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②教师明确:这段话描写了“我”考试时作弊的情景。借助动作、神态描写突出表现了“我”作弊时谨慎、惊吓、惧怕、尴尬的心理。心理描写可以配合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这样可以使人物的心理活动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更加生动。
(6)学生小练笔,试着写一写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教师巡视,观察写作情况。
(7)小组内交流所写片段,推荐组内最优秀的一篇在全班交流。
二、日积月累
1.创设情境,合作入诗。
过渡:万紫千红竞争春,当数杨柳最窈窕。柳树是春的使者,春来时,便迸发出勃勃生机。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咏柳》这首诗吗?(生齐背诵。)它的作者就是盛唐著名诗人贺知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
2.教师出示课件介绍作者。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诗题,理解“偶书”
过渡: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直到86岁才告老还乡。在他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为他送行,直到城门口。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亲自为他写诗送行,可真够风光荣耀的。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身份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板书诗题。)
明确:偶,偶然。书,写诗。偶书,偶然遇到一件事,心中有些感想,就把它写下来。
4.提示要求,合作解诗。
(1)自主读诗,整体感知。
①出示古诗,教师配乐范读。
②自由读诗,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读正确。
③理解词语,读出节奏。
诗歌节奏: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④了解古诗大意,说说诗中主要写了什么。
(2)感悟诗意,读中悟情。
①小组合作,思考交流。
合作交流卡
几人一组,可按照“读一读(小组内多种方式读诗)——解一解
(理解诗意)——说一说(交流看法、解决疑难)——想一想(想象
画面)——演一演(改编故事,表演故事)——背一背(互相检查,
背诵古诗)”的步骤来学习本诗。
思考以下问题:
A.诗人离家太久太久,等他回到家乡时,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B.想象画面:孩子看到这么一位陌生的老人,会说些什么?老人
看到孩子,又会说些什么?
C.体会情感:诗人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乡,心情是怎样的?
②小组交流汇报。
问题A:家乡变了,家乡不再认识他了;他的年纪变了,当年的小伙子变成老人了。但是他的乡音没有变,对家乡的热爱没有变。
问题B:孩子可能会说:“老爷爷,您是从哪里来的呀?您是来拜访朋友的吗?”老人可能会说:“孩子们,这儿就是我的家乡啊,你们听听我说的话,和你们的方言是一样的呀!”
问题C:诗人一定非常激动,因为他这么多年没有回到家乡,现在终于如愿了。他也一定很失望,也会有些忧伤,因为家乡物是人非,几乎没有人能认出自己了,此时的他,虽然是回乡,却被当成了“客”。
三、课堂回顾
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交流、感悟写作中用词的准确性、人物描写方法的多样性。
(2)积累更多的古诗,多读多背。

这一单元的语文园地重在交流理解小说的三要素之一——人物形象的方法。在“交流平台”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围绕令他们印象深刻的人物来思考,在原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再读一读,这样便能直观地看出小说中描写人物时常用的技巧,再结合自己的习作看一看、读一读,这也是个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习作的好机会。因为是谈自己喜欢的人物角色和自己的习作,学生都有话可说,但我发现学生对“通过小说情节感受人物形象”和“借环境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的体会不够深,这确实也是容易忽视的两点,我本应该特别提示,但也有所忽略。欣赏名著《三国演义》中的片段时,因为学生较少阅读文言小说,理解上稍有困难,但通过播放相关音频和视频,学生便能体会到文字的精妙之处了。为了加深理解,我在课堂上还引导学生阅读了《红楼梦》的相关片段,学习效果不错。心理描写也是小说中描写人物常用的一种方法,在《穷人》一课的讲解中我就将心理描写作为重点进行了学习,所以学生在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时难度不大。问题在于仿写时,学生写出的片段比较千篇一律,少有精彩之作,可见学生在运用心理描写这一方法时还不太熟练。在之后的习作训练中,我会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