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六年级下册

4 藏戏-教案

编号ID:2779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36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4*  藏 戏

默读课文,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默读课文,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

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整体阅读 理清脉络 把握重点 品读感悟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1课时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板块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国不仅有着多样的节日习俗,还有种类繁多、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艺术。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戏曲剧种约有360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被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出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表演时的图片)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璀璨戏曲艺术中的一种,也是极具传奇色彩和神秘色彩的一种——藏戏。(板书课题“藏戏”,学生齐读。)

1.读了课文题目“藏戏”后,我想到了:__这可能是西藏地区的戏曲。__
师:通过课题中的“藏”字,我们可以猜到这是哪个地方的传统戏曲呢?
生:西藏。
师:是的,你们看,这就是藏戏。(课件播放藏戏视频选段)藏戏诞生于雪域高原西藏,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剧种之一,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诞生的时间还要早得多。藏戏流派众多,唱腔隽永,面具服饰精美,极具民族特色,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领略藏戏的风采吧!
板块二 理解词语,整体感知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题下的学习提示,画出本课的自读要求。
师:这篇课文给我们提出了哪几个学习任务呢?
生:两个,一个是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另一个是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藏戏的。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你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课前搜集的资料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我们一起来交流。好,现在开始默读,注意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生默读)
师: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指名学生领读词语)“山南琼结”是什么意思?
雅鲁藏布江 一无所有 山南琼结 雪域高原 身无分文 开山鼻祖
一鼓一钹 别无所求 地广人稀 随心所欲 优哉游哉 师传身授
生:是个地名,指山南市琼结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的琼结河谷地。
师:看来你预习得很充分,课前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这个词是指西藏的一个地名,这里是雅鲁藏布江流经的地方,也被称作——
生:雪域高原。
师:这就是藏戏诞生的地方。
师:第一行中的“身无分文”和“一无所有”是一对——
生:近义词。
师:这两个词在课文中是形容谁的呢?
生:西藏僧人唐东杰布。
师:他就是藏戏的——
生:开山鼻祖。
师:所以你知道“开山鼻祖”是什么意思了吗?
生:就是创始人的意思。
师:很好。“地广人稀”是形容西藏地区的生活环境的,我们知道,地广人稀的地方生活节奏一般都非常——
生:慢。
师:生活节奏慢就意味着不用赶时间,没有压力。正因为如此,藏戏演员演出时可以随意发挥,不断重复,观众也可以边吃边玩边看戏,这就叫作——
生:随心所欲,优哉游哉。
师:再看藏戏的演出形式,有舞台吗?有幕布吗?有灯光吗?
生:没有。
师:所有的道具就是——
生:一鼓一钹。
师:钹和鼓并列在一起,我们可以猜到,“钹”也是一种——
生:和鼓一样的打击乐器。
师:很好。联系上下文猜测也是一种理解词语意思的好方法,瞧,这就是钹。(课件出示钹的图片)藏戏演员就是这样,他们——
生:别无所求。
师:仅靠着一鼓一钹,面对无数喜欢他们的观众,将藏戏艺术一代代地——
生:师传身授下去。
师:“师传身授”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传授的意思。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生齐读)
师:这些词语都理解了吗?我们来检测一下。

3.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然后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后面的括号中。
雅鲁藏布江 一无所有 山南琼结 雪域高原 身无分文 开山鼻祖
一鼓一钹 别无所求 地广人稀 随心所欲 优哉游哉 师传身授
(1)吴天一院士荣获“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他是“藏族适应生理学”的( 开山鼻祖 ),用毕生精力守护着( 雪域高原 )人民的健康。
(2)尽管我( 身无分文 )、( 一无所有 ),但是我拥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期待。
(3)内蒙古草原( 地广人稀 ),是最好的天然牧场;牧民们骑马、放羊,过着( 优哉游哉 )的生活。
(4)爷爷退休了,对生活( 别无所求 ),只想( 随心所欲 )做自己想做的事。
(5)以前的手艺,都是通过( 师传身授 )流传下来的。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出示答案并指导。)
师:难理解的词语梳理完了,下面让我们再回到课文,回到学习提示中的那两个问题。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结合课中导学单中的填空练习,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藏戏的?(出示课中导学单活动一,同桌间交流,指名回答。)
生:作者是从藏戏的形成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来写藏戏的。(板书:形成 艺术特色)
师:课文中哪些自然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自然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生:第4~7自然段讲了藏戏的形成,第8~17自然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师:那第1~3自然段写了什么呢?
生:第1~3自然段也是介绍的藏戏的艺术特色。
师: 既然都是介绍藏戏的艺术特色,为什么要分两个部分来写?是不是重复了?开头的三段话是否可以删掉?
生:不重复。第1~3自然段是概括介绍,第8~17自然段是具体介绍。
师:你真聪明!开头一般是总体概括,后面再具体介绍,这就是先什么后什么?
生:先总后分。
师: 那么,聪明的你们告诉我,最后一个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生: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总结了藏戏的传承和发展。
师:非常好!所以这篇文章实际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从形成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藏戏,而对藏戏的传承和发展则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
生:很好!那么活动一你们知道该怎么填了吗?(指名回答,出示答案核对。)

板块三 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师:刚才我们一起梳理了文章的脉络,知道作者是从藏戏的形成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来详细介绍藏戏的。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藏戏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活动二:按要求填空,初步把握藏戏的特点。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1.从这三段话我读出了藏戏的三个突出特点:__戴着面具演出__、__演出时没有舞台__、__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__。
2.我还发现这三段话连用三个问句构成了__排比__句,这样写的好处是:__总领全文,激起读者的好奇,引出下文,既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又表现出浓浓的民族自豪感__。
生:从这三段话我读出了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我还发现这三段话连用三个问句构成了排比句。这样写语气更加强烈,更有气势,更能突出藏戏的特点。反问的句式更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连用三个“还有几个”,说明没有一个剧种像藏戏这样,更体现了藏戏的了不起,洋溢着浓浓的民族自豪感!
师:是啊,作者以连续的三个问句开篇,总领全文,激起读者的好奇,引出下文,既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又表现出浓浓的民族自豪感。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三段话。(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全班齐读,要求读出自豪感。)
师:文章开头这三段话概括介绍了藏戏的三个特点。(板书:戴着面具演出 演出时没有舞台 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下面让我们进入到课文的第8~17自然段,去具体看看这三个特点是怎样的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8~17自然段,找到描写这三个特点的具体语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下列学习单。

活动三:小组合作学习,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特色 具体介绍
戴着面具演出 第8~14自然段用举例的方式介绍不同身份的人物所戴的面具颜色及其象征意义。
演出时没有舞台 第15~16自然段描绘了藏戏舞台简单、剧情靠说唱来描述等特点。
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 第17自然段主要介绍西藏地区地广人稀,生活节奏缓慢,从而导致藏戏情节可以任意拖延,唱腔、舞蹈动作可以随意发挥、再三重复,时间可以拖至三五天。
师:藏戏中的面具让你联想到京剧中的什么?
生:京剧中的脸谱。
师:京剧脸谱是怎样的?
生:也是不同颜色代表不同身份和性格。
师:你们知道哪些有代表性的京剧人物脸谱吗?(课件出示有代表性的京剧人物脸谱图,配乐播放歌曲《说唱脸谱》。)
生:红脸代表忠义耿直,有血性,比如关公。黑脸代表刚正不阿、不苟言笑,比如包拯。黑脸还代表威武有力、粗鲁豪爽,比如张飞。白脸代表奸诈多疑,一般是反面人物,比如曹操、秦桧。黄脸代表勇猛暴躁,比如典韦。蓝脸代表刚直,桀骜不驯,比如窦尔敦。
师:看来艺术都是相通的,藏戏和京剧一样,都是通过不同颜色来区分人物的身份和性格。但它们也有区别,京剧脸谱是直接画在脸上的,而藏戏呢?
生:是戴面具。感觉更方便一点,可以随时摘下随时戴上,不用洗脸。
师:你的想法真有意思!来,带着我们的理解,一起再来读读课文中描写藏戏面具的部分。(生齐读第8~14自然段)
师:藏戏不仅面具有趣,更特别的是演出时竟然没有舞台。(课件出示课文第15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读)
生:我体会到藏戏演出的舞台非常简陋,什么都没有,只有一鼓一钹,艺人们没有舞台,广阔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舞台。
师:不仅如此,最神奇的是,他们一出戏竟然能演个三五天。谁来说说,为什么会这样?(课件出示课文第17自然段)
生:因为西藏地广人稀,生活节奏比较缓慢。表现在藏戏中,情节可以任意拖延,艺人们的唱腔、舞蹈动作可以随意发挥,一段戏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观众也在吃喝玩耍中看戏,双方随心所欲,优哉游哉,因此一出戏可以演个三五天。
师:这就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要演个三五天,多么神奇呀!
板块四 自主研读,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
师:这么神奇又有趣的藏戏,它是怎么产生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4~7自然段,思考藏戏是怎样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唐东杰布为架桥造福百姓,与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历史故事和传说,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随着铁索桥一座接着一座地架起来,藏戏的种子也随之撒遍了雪域高原。唐东杰布就这样成了藏戏的开山鼻祖。
师:这可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啊!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我觉得唐东杰布非常勇敢,雅鲁藏布江的环境那么凶险,他却一点儿都不害怕;他一无所有、被人嘲笑,却仍然一心想为百姓造福,很有奉献精神。
师:是啊!年轻的僧人毅然抵抗凶险的自然环境,许下宏愿终建成铁桥,造福百姓,这是一个以弱抗强、为民造福的传奇故事!(板书:为民造福)
生:唐东杰布他们一开始只是想筹钱建桥,没想到最后却开创了藏戏,我觉得很神奇,好像无心插柳柳成荫。
师:是啊!伟大的艺术往往都出自偶然。从贫苦僧人到藏戏的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艺术的传奇。(板书:开创藏戏)
师: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全班齐读第4~7自然段)
师: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每一个藏戏剧团都还会供奉他的画像。(课件出示唐东杰布画像)他接受着一代又一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敬意。
板块五 拓展提升,课堂小结
师: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藏戏,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青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扎根在西藏人民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鞭挞现实生活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它是藏族群众的精神寄托,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珍品。除了藏戏,中华民族还有着相当数量的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课后,请同学们任意选取一种地方戏,结合课后拓学单上提示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访问、请教师长等方式,了解这种戏曲,并向同学介绍。(出示课后拓学单)



藏戏的艺术特色是这篇略读课文的重点内容,也是我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填空和表格,引导学生找到藏戏的三个特点及其在后文中对应的具体描写,体会作者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然后逐一击破,引导学生在朗读品味、对比想象中分别感受藏戏的三大特色。最后通过师生合作朗读的形式,带领学生进一步体会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
通过直观的图片和视频,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介绍,激发学生了解中国地方戏特别是藏戏的浓厚兴趣和主动学习课文的欲望。












设计意图
将词语放到课文的具体语境中去理解,同时又回归具体语境来运用这些词,既梳理了课文内容,又使学生真正掌握了这些词语,体现了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的教学思路。同时,以学习单为抓手,通过让学生速读文本,相互交流,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初步了解作者详略搭配的写作思路,紧扣单元语文要素。




































设计意图
将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和第8~17自然段对比教学,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中导学单,师生合作朗读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藏戏的具体特点,感受作者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同时也抓住了文章重点,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详略安排的妙处。另外,鉴于学生对藏戏相对陌生,因此以他们较为熟悉的京剧脸谱来引导学生类比感受藏戏的面具,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设计意图
在自主研读中,引导学生把握藏戏的形成过程,了解藏戏开山鼻祖唐东杰布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同时进一步感受藏戏所折射出的少数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特色,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独特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
以藏戏为立脚点,作戏曲知识的延伸,丰富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认识,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从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