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为人民服务
1.会写“彻、迁”等9个字,会写“革命、解放”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3.理解课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4.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进行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理解课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进行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自主探究法 合作研讨法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2课时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会写“彻、迁”等9个字,正确读写“革命、解放”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
板块一 响亮口号震人心,未成曲调情先染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在天安门广场前举行的阅兵式视频。(播放视频)
师:同学们,听到了吗?战士们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是什么?
生:为人民服务!
师:口号再来一遍!我们也要喊得像战士们那样整齐响亮!
生:为人民服务!
师: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句口号,从上个世纪40年代走到今天,经历了70多年的风风雨雨,是那样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啊!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板书课题“为人民服务”)来,再一次整齐响亮地读一遍!
生:为人民服务!
板块二 检查字词知文体,思德形象树眼前
师: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第64页,同时拿出你们的课前预学单,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谁来为我们读一读这些词语?(出示课前预学单第1题,指名读。)
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通过多种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
革命 解放 彻底 泰山 鸿毛 利益 意义 剥削 压迫 批评
兴旺 目标 责任 牺牲 送葬 制度 寄托 哀思 迁就 炊事员
五湖四海 死得其所
师:“彻”是翘舌音,“剥削”的“削”读xuē,“鸿”读hónɡ,“葬”是平舌音。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全班齐读)
师:再来看看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上面的预学单中会写字变蓝),有哪些字是需要同学们注意的?
生:“葬”字中间的“死”要写得扁一些,下方的“廾”第二笔是竖撇,不能写成竖。“泰”下面是“氺”。“牺”右边不要多写一横。
师:接下来,请完成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出示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学生练写。)
活动一:我会写。
泰 牺 葬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特别?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都是写人的、写景的、记事的。比如,《军神》《小英雄雨来》是写人的,《海上日出》《四季之美》是写景的,《盼》《那个星期天》是记事的。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区别?
生: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的,也不是写景的,也不是记事的,通篇都在讲道理。
生:读起来有点儿枯燥,没有具体内容。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对。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的,也不是记事的,它很特殊,这种文体呀,就叫作议论文。(师板书:议论文)
师:议论文,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它就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这是咱们小学阶段的第一篇议论文,所以得好好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相信每个同学都能学好这篇议论文。
师: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在什么场合发表的吗?
生: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发表的演讲词。(师相机板书:演讲词)
师:咱们肯定都了解毛主席,但你了解张思德同志吗?谁能跟大家介绍一下?(出示课前预学单第2题,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预学单答案)
2.搜集张思德同志的相关资料,加深对人物的认识。
张思德(1915—1944),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33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过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和毛主席的警卫员。除了负责毛主席的安保工作,张思德还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给部队送水、送信、送轮胎;为老乡追猪;在后勤部门干活、烧炭……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山中烧炭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
师:原来,咱们毛主席演讲词当中提到的张思德同志,是这样一位有着革命精神、舍己为人的好同志啊!你们知道吗?毛主席在这次演讲中,没有看稿,却字字珠玑,慷慨激昂,而且毛主席丰富的肢体语言更增添了演讲的感染力。抗日战争时期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板块三 默读课文探服务,三大方面绕中心
师:怎样才能学好这篇议论文呢?在这里,老师要特别跟大家介绍一个规律。不管是议论文还是演讲词,它们都有一个中心思想,同时,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这些重点大多在每一段的开头或者结尾。只要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文咱们都能读懂。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分小组思考、讨论这样两个问题:
1.这篇议论文的观点是什么?用波浪线画出文章中表达主要观点的关键句子。
2.课文围绕这个观点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用横线画出第2~5自然段中每个段落的关键句,用“○”标出关键句中的关键词。
(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师相机指导。)
师:哪个小组派代表来说一说这篇议论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你是从哪个句子中体会到的?
生:我们小组认为这篇议论文的主要观点是“为人民服务”,我们是从第一段中体会出来的。
师:你说得很准确。你能告诉老师是从第一段中的哪一句体会出来的吗?
生: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师:没错,这句话就是本文的关键句,全文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所以这句话也叫作文章的中心句。而我们从这个句子中提炼出来的主要观点就是“为人民服务”。这个观点其实也叫作议论文的论点。
师:那后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论点,又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呢?你们又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呢?哪个小组来说一说?
生:我们找的是第2自然段,我们找到了“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这句话。
生:我们小组找的也是第2自然段,我们找到了“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就比鸿毛还轻”这句话。
师:其实啊,大家说得都对,那毛主席在第2自然段究竟想表达什么观点呢?你们能从句子中提炼出关键词吗?
生:因为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所以我认为毛主席主要想讲死的意义。
师:毛主席的这段话就是想告诉我们如何对待“死”。(师板书:如何对待“死”)
师:有没有小组分享一下,其他段落中,毛主席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我们小组找的是第3自然段,我们找到了“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这句话。
师:那么这句话中毛主席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谁能提炼出关键词?(师引导提炼)
生:我觉得可以总结为:不怕别人批评。
师: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好,我们可以稍微换个说法,跟上面一条句式一致,即“如何对待批评”。(师板书:如何对待批评)还有没有小组想分享的?
生:我们小组找的是第4自然段,我们找到了“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句话。我们觉得可以总结为“团结互助”。
师:你们小组真棒,我们可以这样总结:如何对待困难。(师板书:如何对待困难)
生:我们小组找的是第5自然段,我们找到了“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这句话。
师:“用这样的方法”是指用哪种方法?
生:开追悼会纪念死去的同志。
师:所以第5自然段可以总结为“如何对待牺牲的同志”。(师板书:如何对待牺牲的同志)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主完成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出示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指名汇报。)
活动二: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自然段 提取的关键词
第2自然段 如何对待“死”
第3自然段 如何对待批评
第4自然段 如何对待困难
第5自然段 如何对待牺牲的同志
师:同学们可以按照老师刚才教的方法,在文章中提炼出关键句,并且在关键句中提炼出关键词。一篇长长的文章,只用了这样几个简练的关键词就给概括出来了。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读书方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书给读“薄”了。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学生对课文的背景了解过少,而且这是学生初次接触议论文,文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更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学生来说,是枯燥的;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我在讲这篇课文时,采用的是由背景导入,这样能让学生对背景有初步的了解,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我在讲解议论文的特点时,只是简单介绍,导致学生对议论文的文体特点还是一知半解。在讲生字的时候,教学时间过长,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备自主识字的能力,可把这一板块放在课前预习上。
设计意图
从在铿锵的口号声中,在每位学生的琅琅诵读声中,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革命人生观。
设计意图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学生可对新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再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可以学会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文章主要人物有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从而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设计意图
“文体意识”是沟通学生语感和情感的枢纽,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议论文,学生自主发现、总结文体特点,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为今后学习议论文奠定基础。
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议论文的严谨性。
3.借助资料,加深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
板块一 创设情境说演讲,初触写法知服务
师:上节课我们把课文读“薄”了,用关键词总结出了毛主席的观点。我们平时读书的时候,也要经常运用这种方法。毛主席在演讲的时候可以说是胸有成竹,他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谈了四个方面。我现在就来扮演一下毛主席,大家评一评我讲得好不好。
师:同志们,战友们,今天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我要围绕“为人民服务”谈四点:第一点,死的意义;第二点,不怕批评;第三点,不怕困难;第四点,团结同志。我的演讲到此结束。(生笑)
师:同学们为什么笑?
生:内容太少了,不像演讲;内容不具体。
师:所以,我们不仅要把书读“薄”,还应该把书读“厚”。那么,什么叫把书读“厚”呢?
生:提出观点以后还要用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
师:对,分析毛主席是怎样围绕观点展开去说、具体地说、深入地说的,这就是把书重新读“厚”。
板块二 品词析句悟服务,不怕牺牲为人民
师:我们前面学过说明文,知道说明文有一些说明方法,你能想起来吗?
生: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
师:我们今天学的是议论文,议论文采用的一些议论方法,我们称之为论证法。
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例证法) 道理论证(引证法)
比喻论证(喻证法) 对比论证(正反对比法)
师:请你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看看毛主席到底用了哪些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生:“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引用名言,说明了有的人死得其所,有的人死得毫无意义。
师:课前预习时,我们积累了许多关于生死的名言警句,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3.搜集一些关于生死的名言警句,课上交流。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生汇报交流,师出示预设答案,生齐读。)
师:这些都是关于生死的经典名言,它们都表达了作者的英雄气概、民族气节,读来是那样可歌可泣、可敬可佩。所以,毛主席用的第一招就是引经据典,采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谁还发现了其他妙招?
生:“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就比鸿毛还轻。”此处将两种死——“比泰山还重”“比鸿毛还轻”进行对比。
师:在议论文里,这种方法叫作对比论证。
师:请同学们说说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哪些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生: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人,如雷锋、董存瑞、郝副营长等人,他们的牺牲是重于泰山的;出卖人民的利益的人,如那些汉奸,他们死了,就比鸿毛还轻。
师:同样一个“死”字,用在不同的地方,就会产生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情感。体会文中对比的写法,用你的朗读将这些不同的情感表现出来,请同学们带着感情读一读司马迁的这句话。(生带着感情读)
师:读完以后,试着来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吧。
活动: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师生合作:师读题,生回答。)
师:“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里列举了张思德同志的事例来论证,这种方法叫作什么?
生:举例论证。
师:请回忆上节课我们搜集的张思德的资料,说说张思德为老百姓都做了哪些事。
生:给部队送水、送信、送轮胎;为老乡追猪;在后勤部门干活、烧炭……
师:张思德同志永远逝去了,但他身上最可贵、最朴素、最永恒的精神——为人民服务,却永远留在人们心间!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我们知道毛主席用了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自主学习另外两个部分吗?
板块三 举一反三拓服务,授人以渔心中明
师:现在,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自主合作学习“不怕批评”部分的内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的前4句)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师:这四句话中有哪几对关联词?
生:“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
师:我们来看下面这组句子,看看与课文中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任何人可向我们指出。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生:删掉了关联词。
师:你觉得哪组句子更好?
生:我觉得文中的那组句子更好。文中使用了四对关联词,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和严谨,同时也坚定地表达了这支队伍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那么这四句话可以打乱顺序吗?请大家试着随便打乱顺序读一读。(生读)
师:这四句话可以打乱顺序读吗?
生:不能打乱顺序。
师:这四句话都是紧扣“不怕批评”这个中心意思来写的,第一句话说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第二句话说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话强调“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正确的批评;第四句话明确了正确批评的标准。这四句话的内容越来越具体,逐层深入地阐明了正确对待批评的问题。所以这四句话不可以打乱顺序。
师:再来看看这四句话。(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的第5~8句)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
师:这四句话的逻辑也很缜密。谁来仿照上面那组句子的分析给大家解读一下?
生:第一句讲的是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需要奋斗;第二句讲的是要奋斗就会有牺牲;第三句讲的是牺牲是有价值的;第四句则强调要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毛主席的这四句话联系得非常紧密,正因为人民正在受难,才会有接下来的奋斗和牺牲,牺牲不可怕,而且是有价值的,但如果没有第四句的补充,就会产生歧义,让人认为牺牲就是好事,要多牺牲。
师:你能活学活用,真棒!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议论文除了要讲清楚、写明白外,还要注重语言的逻辑性与严谨性。
板块四 拓展延伸品服务,推荐阅读乐成长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课文的重要观点。(课件出示部分重要观点,教师领读。)
第2自然段:正确看待死亡 第3自然段:正确看待批评
第4自然段:不怕困难,团结互助
师: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要——
生:正确看待死亡;正确看待批评;不怕困难,团结互助。
师:张思德同志和无数革命先烈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们身上那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永远流传。社会主义新时代,也涌现了许多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人物和事迹,请你将自己所了解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再次体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革命精神永流传】张思德同志和无数革命先烈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们身上那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永远流传。社会主义新时代,也涌现了许多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人物和事迹,请你将自己所了解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
抗击非典期间,钟南山和他的研究团队日夜攻关,终于在短时间内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办法,为降低病亡率、提高治愈率作出了贡献。而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钟南山更是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然以80多岁高龄带头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他眼里没有个人,只有人民,他是新时代为人民服务的榜样。
(教师出示答案示例,学生仿照示例和大家分享。)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相信同学们长大了也都会成为为人民服务的人。这节课的最后,让我们再大声齐读课题,读出我们的理想和信念。(生齐读课题)
在教学中,紧扣文章的中心“为人民服务”,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初读时将文本由“厚”读“薄”,概括出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论点展开的四个分论点,并随之对议论文进行介绍,使学生对议论文形成初步印象。再将文本由“薄”读“厚”,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出文本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引用、对比、举例,使学生对议论文有了进一步理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角色扮演导入新课,生动有趣。将课文由“薄”读“厚”,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议论文的特点,为后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设计意图
通坚持“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诵读日常积累的关于生死的名言。力求加强课内课外的联系,努力促进教学向学生开放,向生活开放,向未来开放;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文情文理的共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设计意图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不怕批评”和“团结互助”两部分。重点通过对第3自然段的学习,来感受关联词使句子更加严谨的作用,从而学习作者是怎样具体表达一个意思的。
设计意图
“教学是通达灵魂的镜子。”一堂课的学习,只能激发学生对体会革命精神的兴趣。因此,在课后作业中,让学生了解其他英雄人物的事迹,有助于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