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六年级下册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教案

编号ID:2796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78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

1.能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2.能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理由是否充分。

能围绕一些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从书中找到证据和同学交流。

能认真倾听,准确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理由是否充分。

小组合作 画图导学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1课时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板块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是说阅读往往能唤起读者独特的感受与理解,即使读同一本书,不同的读者,心得体会也可能不一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开展班级读书会,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的收获。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同读一本书”)
师: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这课时,课后拓学单上,老师就要求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并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同学们都读完了吗?
生:读完了。
师:很好,那课前预学单的读书记录卡相信大家也都填好了,请大家把课前预学单都拿出来。(出示课前预学单,指生汇报,相机出示预设答案。)

1.查找资料,完成本课的作家名片。
读书记录卡
班级:          姓名:
书名 《鲁滨逊漂流记》 作者 丹尼尔·笛福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读书时间   月 日 至 月  日
我最感兴趣的内容 鲁滨逊的出海经历有哪些?
我最想讨论的话题 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个情节?
师:书中的很多内容都十分精彩,有的同学不仅在阅读的过程中在书上作了批注,还在读完整本书后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录了“我最感兴趣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板块二 自品自悟,整体感知
师:谁来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生:我对鲁滨逊的出海经历最感兴趣,我将他四次出海的经历整理成了思维导图。(投影学生笔记或出示预设课件)


师:你以鲁滨逊的四次出海经历为线索,将整本书的内容大致都整理了出来,我们能从梳理的思维导图中看到书中着重叙述的几个关键事件,真的很棒!那你在厘清整本书的内容后,最想和大家讨论的话题是什么呢?
生:鲁滨逊在荒岛生活了那么久,我对他在荒岛的足迹和荒岛地形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我打算绘制一幅简单的荒岛地图,目前只标出了两处标志点,期待后续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完成它。(投影学生作业或出示预设课件)


师:你的想法真有创意!老师十分期待绘制完成的荒岛地图。还有同学要分享吗?
生:我对书中的人物关系最感兴趣,我将书中人物的关系整理成了思维导图。(投影学生笔记或出示预设课件)

《鲁滨逊漂流记》人物关系图

师:人物图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书的内容。那你在读完整本书后,最想和大家讨论的话题是什么呢?
生:我想和大家一起讨论书中主人公鲁滨逊身上展现的性格特点和人物品质。
师:看来同学们都认真阅读了这本书,大家不仅了解了书中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还有了想和别人探讨、交流的话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梳理课本上给我们提供的话题角度,选择其中大家感兴趣的、值得讨论的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吧。(课件出示课本第37页预设的话题)

·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你怎样评价主人公?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困惑,或是感到奇怪?有没有完全出乎意料、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情节?
·读这本书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相似的书,或是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故事的结局你喜欢吗?如果你来写这个故事,你会怎么写?
……
师:这里前两个话题的角度,分别是从情节内容和人物形象的角度提问的,刚刚同学们在分享自己的读书记录卡时也提到过类似的。有谁能说说,剩下的几个话题的提问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出发的呢?
生:第三个话题是从阅读产生的困惑提的。, 第四个话题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的。
生:第五个话题是根据故事的结局提的。
生:大家分析得非常好,相信一本书可以探讨的话题远远不止这些,同学们能说说与上面角度不同的话题吗?
师:这本书有很多译本,你最喜欢哪个译本?说说理由。
生:假如你就是鲁滨逊,你会开启第五次航海吗?如果是你流落到孤岛,你会怎么生活?
生:你认同作者的想法吗?哪些地方你有不同的看法?
师:大家的想法真丰富!又从语言表达、构思想象等角度提出了新的话题。下面大家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小组内自主交流,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并选出大家最感兴趣的话题。(组内交流)
师:大家交流得差不多了,下面请各组代表来说说你们组最感兴趣的话题吧!
生:我们组最感兴趣的话题是:鲁滨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我们组最感兴趣的话题是:鲁滨逊为何能在荒岛上生存那么多年?
师:目前,各组已经确定了组内最感兴趣的话题,下面同学们可以围绕话题展开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板块三 围绕话题,深入交流
师:在围绕话题准备交流的具体内容时,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法呢?大家读一读课本上的指导,老师请同学起来说一说。
生:我们应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
生:我们要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表达观点时要以内容为依据。
生:我们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哪怕你的想法与大多数人都不一样。
师:大家都很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下面大家一起来看课件。(课件出示以上学生预设的3条)
师:下面同学们还是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各小组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完成课中导学单。(出示课中导学单,小组交流,指名回答。)
活动:选择一个话题,完成读书讨论单。
读书讨论单
讨论话题
我的观点 原文依据(章节或语句)

他人观点 原文依据(章节或语句)

生:我们小组讨论的话题是:鲁滨逊为何能在荒岛上生存那么多年?我的观点是:鲁滨逊能活下来的首要原因是他发现了淡水,如果没有淡水,他是无法活下来的。我找到的原文依据是“于是,我就往里走了一会儿,想找点淡水,没想到竟然找到了”。其次,鲁滨逊的动手能力很强。在原文中的依据是“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最后,我认为鲁滨逊能活下来是因为他会想办法、执行力强。他从不坐以待毙,很会想办法,而且想到什么就立马去做。在原文中的依据是他为了生存,想办法打猎、捕鱼、种麦子,还把逮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等。
师:你归纳的这三点的确很重要,那你们组其他成员的观点呢?
生:我们组其他成员的观点:1.鲁滨逊能够活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足够乐观。在原文中的依据是鲁滨逊在遭遇不幸时,还能够按照商业簿记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如实记录了他所遇到的幸与不幸,从不幸中找到自己幸运的地方。2.鲁滨逊能够活下来还与他运气好有关。在原文中的依据是他遭遇海难却幸运地被冲到荒岛上,成为唯一幸存者,虽然身处无人的荒岛,却还能幸运地在大船里找到一些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
师:说得很好!大家在听的过程中有没有注意到他在提出自己的观点后,是怎么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生:他列举了原文的句子或指明原文的依据。
师:没错!大家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注意,要想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引用原文内容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师板书:原文佐证)
师:同学们是否都同意这个组的想法?有不同想法的,来说说你们组的观点。
生:我们组同意他们组的观点,但我们组还有想补充的地方。我们组认为鲁滨逊能够在荒岛上活下来的原因,除了刚刚提到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鲁滨逊的预见性,他懂得未雨绸缪。在文中的依据是他一根方木杆来记录时间,还去船上收罗笔、墨水、纸、三四个罗盘、几台数学仪器、日晷、望远镜、地图和航海类的书籍等物品以备不时之需。
生:我们组也想补充一点。鲁滨逊冷静理性、适应力强,这也是他能够活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组找到的原文依据是“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船的踪影了。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
师:大家补充得很好!其实,在认真听别人发言时也要注意两点,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生:我认为在听的过程中要准确理解别人的想法。
生:我认为对于不同的想法,要想想别人的理由是什么。
师:你们说得没错!在别人发表观点时,我们既要认真倾听,准确理解他人的观点,又要学会结合自己的想法,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理由是否充分。(师板书:分辨观点)
师:有没有组选择的话题不一样?请派代表起来发言。
生:我们小组讨论的话题是:鲁滨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观点是:鲁滨逊是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人。我找到的原文依据是“上了年纪的父亲通过家庭教育和普通的乡村义务教育让我汲取了足够多的知识,希望我学习法律。但我一心想出海,这个爱好使我强烈地抵触父亲的意愿和命令,也不听母亲和其他朋友的恳求与规劝,似乎命中注定,这个骨子里的怪癖会让生活的不幸直接降临到我头上”。
师:你说得很好,有理有据!那你们组其他成员的观点呢?
生:我们组其他成员的观点:1.积极乐观。在原文中的依据是鲁滨逊到了荒岛后没有绝望,而是立刻行动起来,在荒岛上建造了一个“家”;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析好处与坏处。2.遇事沉着冷静。在原文中的依据是鲁滨逊到了荒岛后,思路清晰地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想办法解决问题。3.勤劳、能干。在原文中的依据是“我立刻在这块地上干起活来。不到一个月,我已经把周围的篱笆墙打好了,可以圈羊群了,它们现在已经没有以前那样野,相当安全了。我一点儿也不敢耽误,马上就转移了十只小母羊和两只公羊过去”。
师:还有其他组来补充的吗?
生:我的观点是:鲁滨逊具有机智勇敢的品质。他的机智表现在发现野人的踪迹后,他准备了很多防御的措施,开始考虑怎样对付可能出现的野人。他的勇敢则表现在他敢于正面与野人战斗。
师:那你们组其他成员的观点呢?
生:我们组其他成员的观点:1.知恩图报。在原文中的依据是鲁滨逊回到英国后将自己产业的一部分交给曾经帮助过自己的老船长。2.对伙伴友好。在原文中的依据是当“星期五”成为鲁滨逊的奴仆后,鲁滨逊没有将“星期五”当作奴隶对待,而是把他当作朋友。
师:看来大家对书中的主人公鲁滨逊都有很深的了解,表达的观点和想法都特别好。大家的交流、分享让我对这本书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相信大家也获得了一些不一样的启发和思考。大家课后可以在小组内再围绕其他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其他书进行交流、讨论。

板块四 整体回顾,交流提升
师:今天,我们一起在课上围绕着同一本书——《鲁滨逊漂流记》,选取了几个大家感兴趣的、值得讨论的话题展开深入交流。你们能说说在今天的读书心得交流中都有什么收获吗?
生:我学到了在表达观点时,一定要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有说服力。
生:我学到了在听别人发言时,要认真倾听,思考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
师:读书交流活动,首先要确定好一两个话题,再围绕话题选择合适的交流内容,交流时要将原文适当整合后进行引用,佐证自己的观点。在倾听时,要辨别他人观点的准确性。同学们今天都收获满满,希望同学们将今天的收获运用到以后的阅读交流中去,期待你们在下次读书交流会上有更精彩的发言。



本次口语交际的交际目标:能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能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理由是否充分。围绕这两点,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1.逐层交流,确定话题。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我没有一上来就问学生有什么话题,而是逐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确定话题。首先,我引导学生谈读完《鲁滨逊漂流记》的整体感受;其次,我出示了教材上列举的话题,拓展学生思路;接着,我让同学们小组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最后,通过组员代表发言,全班确定交流话题。
2.围绕话题,深入交流。我以“鲁滨逊为何能在荒岛上生存那么多年?”为话题,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在原文中找出相关依据,在实践中教会学生“引用原文说明观点”的方法。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认真倾听他人观点,并思考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理由是否充分,在实践中鼓励学生“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理由是否充分”。
设计意图
引用莎士比亚的话,让学生获得认同感:即使同读一本书,不同的读者也会有不一样的体会。通过名言,激发学生交流自己心得的兴趣。









设计意图
借助读书记录卡,让学生多角度分享“我最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相互倾听,开拓思维。从不同角度梳理学生提出的“我最想讨论的话题”,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起到促进作用。




















































设计意图
教学时,以一个话题为例,通过交际方法指导,引导学生从大胆说到会说,从认真听到会听,并进行客观评价,将话题不断引向深入,体现了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层次性。































设计意图
教学时让学生活学活用,利用课中导学单帮助自己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同时,阅读课中导学单还能促使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并筛选出优秀的发言进行记录、积累。










设计意图
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在抓好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交际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收获,总结本课所学,并鼓励学生将所学运用到更多学习交流中。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