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六年级下册

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教案)

编号ID:2832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05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
教学目标 1.能产生阅读世界名著的兴趣,自主规划、阅读《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四部名著,了解小说内容。
2.能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通过文字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3.能做读书笔记,与同学交流阅读收获。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准备相关书籍,熟悉目录,可提前阅读一部分,初步了解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 机动
教师备课 多媒体课件 

一、激发阅读兴趣
1.谈话激趣导入。
导语:阅读名著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广阔的思维空间。每一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你触摸到它的那一刻,便是奇遇的开始。今天,我们就一起漫步世界名著花园,共同感受世界名著的魅力。
2.明确活动任务。(课件出示)
3.跟着名家读名著,激起阅读兴趣。
预设: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名家对这几部名著的点评,引导学生了解这几部名著的文化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每个正在成长的男孩都应该先读读《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法国]卢梭
◇《骑鹅旅行记》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瑞典大地的爱,随处都是优美的词句,哪里看得出这些充满喜悦的文字的创作者是个幼年无法行走的人呢?——[英国]王尔德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书是想提醒读者:人们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往往越来越看重社会习俗和社会的赞许与否,越来越丧失我们对个人自由的热爱。——[美国]约翰·C.葛伯
4.了解梗概,激起阅读兴趣。
回顾《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三部小说的主要内容,激起阅读兴趣。
预设:引导学生从“作者简介”“作品梗概”“人物形象”三个方面去了解作品,引起学生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5.欣赏曲折的故事情节,激起阅读兴趣。
《鲁滨逊漂流记》片段:鲁滨逊岛上巡查
我来到这个不幸的岛上,已经有十个多月了。一切脱离当前处境的可能性,似乎都不存在了;并且我也十分相信,人类的足迹以前从来没有到过这个地方。现在我的住处既已差不多照着我的心愿安排好了,我心里颇想把这个海岛做一次更全面的调查,看看还有什么我所不知道的出产。
我着手对这个海岛进行更详细的调查,是在七月十五日。我首先走到那条小河旁边,这条小河,正如我前面提到,是我的木排起岸的地方。我沿着小河向上游走了二英里左右,发现潮水只能涨到那里为止,因此看出它只是一条小小的溪流,溪水新鲜可饮。但由于正在旱季,溪里有些地方简直一点水都没有,或者即使有,也流得看不出来。
在这条小溪的旁边,我看见许多片可爱的草地,又平坦,又匀净,全是绿草。在那地势较高的地方,紧靠着高岗,显然,我又看见这是河水泛滥不到的地方,有许多烟草,油绿绿的,茎子长得又粗又大。附近还有各种各样的植物,我都不认识,也许各有各的用处,不过我不知道罢了。
我到处寻找木薯的块根,那是热带印第安人用来做面包的东西,可是找不到。我看到许多很大的芦荟,但当时还不知道它们的用处。我又看见一些甘蔗,然而都是野生的,因为没有人工培植,都不大好。我认为这回发现了不少的东西,在归家的路上,心里寻思着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我所发现的水果和植物的性质和用处,然而毫无结果。主要因为我在巴西的时候观察得太少,所以对于野外的植物都不大知道,不能在这困难之中对我有什么用处。
6.交流感受,激发阅读兴趣。
(1)结合本单元的课文中及以上的精彩片段,谈谈自己初读名著的感受。
(2)关注名著目录,寻找最感兴趣的章节。
二、有计划地阅读
1.制订阅读计划。
在上学期的“快乐读书吧”活动中学生掌握了制订阅读计划的方法。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经验,对上学期的阅读计划进行改进。
预设: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的课外阅读活动,总结阅读计划表的优缺点;然后分组讨论,针对阅读计划表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最后引导学生结合本次阅读的名著的特点制订阅读计划表。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改进的重点内容是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课件出示)
2.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预设:课外阅读的持续性对于学生来说特别重要,一方面课外阅读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个兴趣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另一方面课外阅读缺乏必要的监督,许多学生会流于形式,时间长了就很容易对课外阅读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去激励学生持续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方法拓展:(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展示相关的世界名著;定期制作黑板报,介绍有关世界名著的知识;在教室悬挂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等。
(2)养成日日读书的好习惯。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每日阅读打卡表,督促自己每天都要读一点世界名著。
(3)激励学生分享阅读体会。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阅读小组,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收获、分享阅读体验,并相互监督坚持阅读。
(4)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督促学生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三、指导阅读方法
1.阅读方法一:阅读时随时写下自己的感触。
“学而不思则罔”,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文本的含义而不能有效地利用书中的知识。对于名著,这一点格外重要,只有边阅读边思考,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真谛,所以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随时联系自身实际写出感想来。读写结合是提高读书效率的有效途径,学生在阅读中要养成随读随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阅读方法二: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
课外阅读,应做到博览和精读相结合。我们摘抄名著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这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们在获得广博知识的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为写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阅读方法三:理清文中的人物关系。
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多,尤其是外国名著中的人名又很长,极不容易记住,有时还会把人物混淆。所以在阅读时,可以根据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把人物关系理一理,或用文字罗列式,或用表格式,或用导图式,以便在后面的阅读中随时查阅。
4.阅读方法四:从整体把握全书结构,探讨主题思想。
读完一本书后,我们可以借助目录,再从整体上回顾全书的结构框架,这样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全书的印象。如果要探讨全书的主题思想,需要我们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时代背景,再联系作者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加以体会。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阅读体验。
四、开读书交流会
在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学生围绕“同读一本书”这个主题开了一次读书交流会。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教师了解了学生的阅读情况,而且也促进了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所以教师有必要适时在班级开展读书交流会。
1.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分享读书收获,激励学生持续阅读。
2.丰富读书交流会的内容,创新读书交流会的形式,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1)开“故事会”。引导学生将自己阅读的世界名著中的精彩情节以讲故事的形式分享给其他学生。
(2)表演情景剧。引导阅读同一本世界名著的几位学生将名著中的某个精彩的片段改编成剧本,自导自演。
(3)举办读书展览。展览的具体内容包括作家风采、精彩语段、人物小评、读书心得、故事续编等。
(4)举办知识竞赛。搜集与世界名著有关的知识,设置抢答题(以选择题为主),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比赛。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强化学生对所阅读的名著的理解。
(5)评选阅读小达人。师生共同评选出阅读效率高,并能持续阅读的学生,给予奖励。并请获奖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方法。
五、拓展阅读训练
世界名著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1.《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美国,马克·吐温)
2.《金银岛》(英国,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
3.《格列佛游记》(英国,乔纳森·斯威夫特)
4.《海底两万里》(法国,儒勒·凡尔纳)

世界名著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人类优秀的文化作品,阅读世界名著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学生阅读名著,不仅是欣赏和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受感染和受教益的过程。学生对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情感、美与丑、善与恶也会产生共鸣和思索,甚至得到心灵的震撼和洗礼。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了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保证语文教学的质量,教师应该在抓住课堂教学这根主线的同时,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片飞翔的蓝天。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