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上册

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编号ID:2860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52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6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第14课 萱堂懿行永铭记  尽忠民族报深恩——《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抓住文章的主线,即母亲“勤劳一生”,通过梳理作者回忆的具体事例,感受母亲的品格。
2.理解作者反复提及的“感谢母亲”,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深情。
3.细读文章,体会作者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勾画议论和抒情的句子,理解其含义,体会叙议结合的写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重点难点】
1.抓住文章的主线,即母亲“勤劳一生”,通过梳理作者回忆的具体事例,感受母亲的品格。(重点)
2.理解作者反复提及的“感谢母亲”,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深情。(重点)
3.细读文章,体会作者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勾画议论和抒情的句子,理解其含义,体会叙议结合的写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难点)
【任务群】
任务一:基础闯关·获得拍摄资格
任务二:梳理事件·拍摄母亲勤劳一生
任务三:读懂情感·探究感激母亲原因
任务四:品词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
任务五:拓展阅读·比较不同作家笔下的母亲
【学习过程】
“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1044年2月15日,朱德同志的母亲逝世,得知消息后,朱德同志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感人的回忆性文章。在朱德母亲的墓旁有个石碑,刻着我们这篇课文的全文。
“朱德故里”景区委员会准备以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为蓝本拍摄一期题为“完人母亲”的微电影,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朱德母亲钟太夫人的事迹。请你协助完成拍摄任务。
[课前学习任务]
★任务一:基础闯关·获得拍摄资格
“完人母亲”的微电影协助拍摄资格审查,采取基础闯关(字词和常识)形式进行遴选。请你闯关获得协助拍摄资格。
1.第一关:请给下列标红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
溺(      )     佃农(      )    劳碌(      )     私塾(      )    
周济(      )   宽厚(      )    仁慈(      )     连夜     
慰勉(      )   不辍(      )    任劳任怨           为富不仁
和蔼(      )   祖籍(      )    衙门(      )     管束(      )
迁徙(      )   韶关(      )    外甥(      )  妯娌(      )
2.第一关: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
(2)安慰勉励。(     )
(3)即蛮横,指(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
(4)不停。(    )
(5)旧时农村中自己不占有土地,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    )
(6)哥哥妻子和弟弟妻子的合称。(     )
(7)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
(8)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
(9)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        )
3.第三关:请根据你课前查阅资料所得补全下列空缺。
朱德(1886—1976) 字      ,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政治家、     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本文原以《              》为题,载于1944年4月5日延安《             》。
[课中学习任务]
★任务二:梳理事件·拍摄母亲勤劳一生
“完人母亲”的微电影第一组镜头准备拍摄朱德母亲勤劳的一生,请你协助影务组完成素材筛选。
1.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阅读课文,想一想: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完成镜头素材筛选,填写下列表格。
自然段 事件概括







10 
11 
12 
13 

2.从以上分析,你能看出作者是从哪两个层面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





3.请总结在“母亲”身上所体现的优秀品质。





4.“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这是毛泽东同志为朱德母亲锺太夫人写的挽联。毛泽东同志的挽联中强调锺太夫人是“劳动阶级完人”。再次细读课文,结合具体语段,说一说作者眼中的母亲是否可以称为“完人”。





5.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锺太夫人为“贤母”“完人”。围绕你所感受到的母亲的品格,用一句话表达对她的高度评价。





★任务三:读懂情感·探究感激母亲原因
“完人母亲”的微电影第二组镜头准备拍摄朱德感激母亲的原因,请你协助影务组完成素材筛选。
1.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朗读文章第14、15段,勾画关键词语,概括“我”从母亲身上获得的教益。





2.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再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3.阅读链接材料,说一说“我”从母亲身上所获得的“教益”对“我”的影响,进一步理解感激之情。
链接材料1:
1922年,朱德渴望入党,他这样说过:“我有信心向共产党靠拢,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毫无抱怨地坚持走下去,我要经受考验,一次又一次地争取,争取成为这个先进组织的一分子。”
——余玮《本色朱德》
链接材料2: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朱良才《朱德的扁担》
链接材料3:
从他在德国加入中国共产党,决心献身共产主义事业起,几十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初读《共产党宣言》时的那股热情和钻研精神,一直是党内公认的学习模范。1960年党中央号召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30本书,朱德工作之余,出去散步时也要带上一本,走累了就坐下来读一段,并与随行人员讨论一会儿。
——于俊道、张鹏编《老一代革命家的读书生活》





★任务四:品词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
“完人母亲”的微电影第三组镜头准备拍摄《回忆我的母亲》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情,请你协助影务组完成素材筛选。
1.课文语言虽然平实如话,但字里行间却饱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3)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4)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2.课文除了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丰富的情感,还在文中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来表达情感。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3.逝者已逝,何以报恩?朱德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报母亲的深恩呢?在课文中找一找。






[课后学习任务]
1.很多作家都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比如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等。课下阅读这两篇文章,试着对比不同笔下的母亲形象、文章写作手法、作品的语言风格等方面个有什么不同。
文章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邹韬奋《我的母亲》 老舍《我的母亲》
母亲形象  
写作手法  
语言风格  

2.完成本课《分层作业》

点拨要点
[课前学习任务]
★任务一:基础闯关·获得拍摄资格
1.溺(nì)     佃农(diàn)   劳碌(lù)     私塾(shú)    
周济(jì)   宽厚(hòu)    仁慈(rén cí) 连夜     
慰勉(wèi miǎn)  不辍(chuò)  任劳任怨     为富不仁
和蔼(ǎi)   祖籍(jí)     衙门(yá)     管束(shù)
迁徙(xǐ)   韶关(sháo)   外甥(shēnɡ)  妯娌(zhóu li)
2.(1)周济 (2)慰勉 (3)横蛮 (4)不辍 (5)佃农(6)妯娌 (7)任劳任怨(8)为富不仁 (9)无可奈何
3.玉阶  革命  军事  母亲的回忆  解放日报
[课中学习任务]
★任务二:梳理事件·拍摄母亲勤劳一生
“完人母亲”的微电影第一组镜头准备拍摄朱德母亲勤劳的一生,请你协助影务组完成素材筛选。
1.
自然段 事件概括 品格概括
3 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支撑家庭 勤劳吃苦
简朴能干
4 母亲每日辛勤地劳动
5 “我”帮助母亲劳作,母亲教“我”生产知识
6 母亲用自己的聪明勤劳,维系着一家人的吃穿用度 聪明勤劳
7 母亲在家庭中任劳任怨,待人和蔼,宽厚仁慈 任劳任怨、宽厚仁慈
8 母亲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 爱憎分明
9 父母亲节衣缩食培养“我”读书 有远见、识大体
10 母亲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 支持革命
11 母亲离不开土地,习惯劳作 同情革命
支持革命
热爱劳作
12 母亲支持“我”的事业,一直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13 母亲直到老年,仍热爱劳动

2.

3.围绕母亲“勤劳一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出母亲勤劳吃苦、俭朴能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爱憎分明,有远见、识大体,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等优秀品质。
母亲既是一位普通的农妇,又是伟大人民中的一员。
4.示例:文章第4段先总写“母亲是个好劳动”,体现其勤劳的特征,然后具体展开。“总是”一句强调一贯如此,而“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还能挑水挑粪”,这些语句交代了母亲所从事的一系列家务劳动。“好”“总是”“还要”“还能”这些词语的使用,突出强调了在作者眼中母亲是勤劳的,她什么活儿都能干,堪称劳动方面的“完人”。
5.示例:
作为英雄母亲,您宽厚仁慈,一世伟大;
作为劳动人民,您任劳任怨,一生勤劳。
★任务三:读懂情感·探究感激母亲原因
1.

2.
母亲用她“勤劳”的一生,用她的言传身教,给予“我”启示和鼓励,这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
(1)母亲勤劳吃苦,“我”从小耳濡目染,帮她劳作,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
(2)母亲任劳任怨,直到生命的终结,依然热爱劳作,教“我”养成勤劳的习惯,也教给“我”生产的知识;
(3)母亲聪明能干,教会“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4)母亲对地主劣绅的反抗,对“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坚定支持,让“我”拥有了革命的意志。
3.
链接材料1:革命的意志
链接材料2:勤劳的习惯
链接材料3:热爱学习、肯于钻研
★任务四:品词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
1.(1)这一句承接上文,“这样地”即指上文中每天繁重的劳动:“天不亮就起床”“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整日”,说明从早到晚,没有一丝空闲,每日如此,没有一点儿例外。作者对母亲,是敬重而又心疼的。
(2)“看也不看”“有滋味”,两相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穷奢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 
(3)“我”参加了革命,不能在母亲身边侍奉,但是母子之间的思念从未因时空阻隔而中断。这一句感情强烈,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
(4)“一分钟”,母亲连如此短暂的休息时间都没有,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操持家务、照顾子女上。这一句表现出沉甸甸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2.(1)“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这句中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
(2)“母亲是个好劳动。”
总领第4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叙述了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 
(3)“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这是对母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评价。
(4)“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这是一句总括性的评价,呼应开头,也表明至此段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
(5)“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这一句议论,呼应前文的记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革命、支持革命,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是“我”为什么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
(6)“母家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母亲勤苦一生,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母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她是“平凡的”,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融汇成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是劳动人民的。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会在一起。
3.……我用什么方法来报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朱德把这份小小的对母亲的爱升华到对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的爱,升华到对整个民族的爱,升华到党的爱,于是这份爱便成了永恒的大爱。——这就是主旨的升华。

[课后学习任务]
1.
文章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邹韬奋《我的母亲》 老舍《我的母亲》
母亲形象 勤劳一生,宽厚仁慈,反抗压迫,坚强不屈,深明大义,同情贫苦人民,支持革命,有着朴素的阶级意识。 善良、有同情心,对子女无比慈爱,督促子女学习,具有奉献精神。 勤劳俭朴、善良真诚、宽厚隐忍、坚韧刚强。
写作手法 抓住人物本质特征,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通过议论深化主题。 截取作者记忆中最典型的几段经历来写母亲。 通过记叙母亲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来刻画母亲形象,多处运用描写,尤其是白描的写作手法,也有不少对细节的特写。
语言风格 质朴无华中蕴含深情。 语言质朴,直白坦诚,褒贬分明。 采用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形式,流畅朴素,凝练含蓄,富有表现力。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