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上册

阅读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编号ID:2920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08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06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阅读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阅读综合实践》是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板块。
要求学生梳理人物,任选其中一位,深入了解其生平事迹,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以“___________,我想对您说”为主题进行3分钟演讲,谈谈从人物身上受到的教益,表达崇敬之情。
文章中常常有一些关键语句,或揭示篇章段落主旨,或提示文章的层次脉络,或含意深长、耐人寻味。抓住这些关键语句,可以更好地理清结构,把握文意。结合课文分析其作用,再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类似的句子加以分析。本单元课文中不少语句运用了褒贬鲜明、富于感情色彩的词语,明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还有些句子看似平常,所使用的词语是中性的,在具体语境中却也带有某种情感意味。品析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及感情色彩,注意语境对思想、情感表达的作用。

1.梳理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谈谈从人物身上受到的教益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结合课文分析其作用。
3.品析语句,体会词语的含义及感情色彩。

教学重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结合课文分析其作用。
2.品析语句,体会词语的含义及感情色彩。
教学难点:
梳理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谈谈从人物身上受到的教益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阅读是心灵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阅读是智慧的源泉,滋养我们成长的根基。
在今天的阅读综合实践课上,我们将一起挖掘阅读的宝藏。

阅读点亮智慧,实践铸就未来!加入阅读综合实践,让文字与行动共舞,书写精彩人生篇章。学校繁星文学社正在开展阅读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文学社成员,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任务一:梳理人物,主题演讲
同学们,第四单元的文章,从不同角度诠释了革命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请梳理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如白求恩对待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锺太夫人勤劳俭朴的品格,陈毅献身革命矢志不移的坚定意志……
示例:
白求恩具有众多令人钦佩的优秀品质
无私奉献: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顾个人安危,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中,将自己的医术和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中国的伤员和患者。
例如,在战火纷飞的前线,白求恩常常连续工作数日,为了救治更多的伤员而废寝忘食。
高度敬业:对医疗工作极其认真负责,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业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哪怕在极端恶劣的医疗环境下,他依然严格按照医疗规范进行操作,尽力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
活动:主题演讲比赛
请同学们从刚才梳理的人物中任选其中一位,深入了解其生平事迹,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以“___________,我想对您说”为主题进行3分钟演讲,谈谈你从人物身上受到的教益,表达你的崇敬之情。
任务二:合作探究,品读语句
文章中常常有一些关键语句,或揭示篇章段落主旨,或提示文章的层次脉络,或含意深长、耐人寻味。抓住这些关键语句,可以更好地理清结构,把握文意。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理解下面语句的含义,结合课文分析其作用,再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类似的句子加以分析。
1.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3.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明确:
1.高度概括了白求恩的精神,引出本段中心句。运用设问,既启发读者的思考,又巧妙地从对白求恩事迹的介绍过渡到对其精神的评价。
2.“高尚”指人格,“纯粹”指品质,“有道德”指修养,“脱离了低级趣味”指志趣,“有益于人民”指人生价值。连用五个“一个……的人”,构成排比,从五个角度阐述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表达了作者对白求恩的赞美之情和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期望,有力地收束了全文。
3.通过议论,交代母亲对“我”反抗思想的启蒙,证明“我”的成长,尤其是走上革命道路,离不开母亲的教育和影响。
方法技巧,指点迷津
理解句子含义的几种方法
一、关键词语突破法。
即分析句子中重要词语(关键词)的含义。“重要句子”多为揭示文章主旨、体现作者行文思路、传达作者思想情感、蕴涵丰富意味的语句。
二、感情色彩剖析法。 
即分析句子和句中关键词语的感情色彩,由此判断作者的观点态度和爱憎、好恶等等。
三、修辞手法还原法。  
即分析还原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弄清作者表达的真实意图,进而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含义之所在。
四、结合语境分析法。
即结合全文(或上下文)内容分析句子所蕴含的深刻含义。结合全文语境,可以帮助我们整体把握句子所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对揭示全文主旨的作用。

任务三:分析比较,理解词语
本单元课文中不少语句运用了褒贬鲜明、富于感情色彩的词语,明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还有些句子看似平常,所使用的词语是中性的,在具体语境中却也带有某种情感意味。品析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及感情色彩,注意语境对思想、情感表达的作用。
试着变换几个词语,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与同学讨论: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选择词语,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准确、得体地表达出来?

方法技巧,指点迷津——理解词语
1.重点词语的识别:识别出含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在句子中有特定含义的词语、有指代作用的词语、起修饰限定作用的词语等。
2.通读全文,把握主旨:理解词语含义的前提是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3.结合语境辨别词义:结合上下文语境,根据语感揣摩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含义。
4.考虑修辞手法:注意句子中可能存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这些手法会影响词语的具体含义。
5.结合作者情感倾向:理解词语含义时,要考虑到作者的情感倾向和写作目的。
1.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明确:
“打算”是中性词,指考虑、计划,在句中含贬义,说明“不少的人”行为的自私,表明作者对这类人持批评和谴责态度。(变换示例:假设将“打算”改为“计划”。“计划”是中性词,与“打算”在这个语境下意思相近,但弱化了对“不少的人”自私心理的表现,进而使作者的批评、谴责态度显得不强烈。)
2.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
明确:
“标本”原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在句中含褒义,指勤劳朴实、不畏艰难的中国老一辈农民,暗含作者对祖父的赞美之情。(变换示例:假设将“标本”改为“代表”。“代表”是中性词,与“标本”在这个语境下意思相近,但没有“标本”一词给人带来的形象感,赞美程度略低。)
3.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明确:
“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带有明显的褒扬色彩,概括了母亲的性格特点,流露出“我”对母亲的敬佩之情。
4.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明确:
“遍”是普遍、全面的意思,中性词,表现了作者对革命成功、人民解放的美好前景的向往及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的革命精神。
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明确:
“淫慢”指放纵懈怠,“险躁”指轻薄浮躁,两者都是贬义词,表明作者对这两种行为持反对态度。
任务四:小试牛刀,活学活用
那一年,我即将大学毕业,为了找个单位,天天出去“扫街”,但仍一无所获。我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找了几家建筑设计院,人家要的不是博士就是硕士。一负责人看着我的简历说,你读书时,还获过不少奖,不错!可是,我们这里暂时不缺建筑设计方面的人才,要不你先来我们这里干个保安什么的吧!等有机会再安排你。
试分析“扫街”在本文段中的含义。
【答案】“扫街”本义是扫马路,清扫大街,在本文中指的是“满大街地找工作”
【解析】首先我们知道“扫街”的本思是扫马路,打扫大街。然后找到扫街在句中的位置,分析所在句子的意思,可知“我”为了找个单位而天天出去,我们可以推断“我”天天出去要做的就是找工作了。结合本义和句中意义,扫街可以理解为“满大街地找工作”。最后,将思考的答案代入到句中,语意通顺,情境合理。
【方法总结】解答“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类题目,首先要确定所解释词语的字面意思,然后找到该词在文中所处的位置,通过上下文语境(有时要结合整篇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思想)推敲它隐含在文中的意思。
【答题模式】××原指……,在本文中的意思是……

同学们,在这堂阅读实践课中,我们一起探索了书籍的奥秘,感受了词句的魅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能继续保持这份对阅读的热爱,让阅读成为你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一盏明灯,在黑暗中为你们照亮前行的道路;像一把钥匙,为你们打开无数知识的宝库。愿你们在阅读的世界里,收获更多的智慧和快乐!

完成对应的分层阅读练习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