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7 多角度解决求总数的问题
【课题名称】第7课时 多角度解决求总数的问题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6页。
【教学目标】
1.会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观察、从多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从图中提取信息,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加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两种方法的异同。
【课前准备】
1.教师:教学课件
2.学生:课前预习
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运动会上,学校啦啦队正在给队员们加油助威。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用所学知识解决运动会上的问题。(板书课题:多角度解决求总数的问题)
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教科书P96例题情境图。
教师:运动会上,啦啦队的同学们正在表演呢!请仔细观察,你从图中找到了什么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预设1:男生有5人,女生有10人。
预设2:前排有7人,后排有8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信息。
教师:大家可以把自己看到的信息用小棒摆出来,跟同桌说一说。
预设:学生可能按左右两部分摆,左边表示男生人数,右边表示女生人数;也可能按前后两部分摆,前面表示前排人数,后面表示后排人数。
教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请把你知道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学生根据自己找到的信息完整描述问题。
2.分析和解答。
教师: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解答?写在练习本上。
预设1:5+10=15(人)或10+5=15(人)。
预设2:7+8=15(人)或8+7=15(人)。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算式。
教师:通过大家的汇报,我们知道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法。先来看第一种方法,为什么用加法?这里的5、10各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学生说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这里的5表示男生人数,10表示女生人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男生人数+女生人数=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再来看第二种方法,为什么用加法?这里的7、8各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学生说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前排人数和后排人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这里的7表示前排人数,8表示后排人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前排人数+后排人数=一共有多少人
3.回顾与反思。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我们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所得结果相同,列式却不一样。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都是用加法计算。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列式不同是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
教师:我们已经解决了啦啦队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呢?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先要收集信息(知道了什么),再进行分析(怎样解答),最后要检验(解答正确吗)。
教师一边引导一边板书: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
教师:解决问题时,只能有一种方法吗?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让学生体会两种方法的异同,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得到不同方法的联系与区别,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
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
1. 教材第9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水里有许多美丽的天鹅,你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天鹅吗?
组织学生互相说一说题意,然后指名学生完整口述题意。
预设1:有8只白天鹅,6只黑天鹅,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预设2:左边有7只天鹅,右边有7只天鹅,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教师:你会列式解答吗?
预设:学生根据交流及自己的理解,列出算式:8+6=14(只)或7+7=14(只)。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都是求天鹅的只数,为什么解答的方法不同呢?
预设:学生说出:因为观察角度不同,所以解答方法不同,但都是用加法计算。
2.变式练习:
(1)算一算(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
学生可能从不同角度来收集信息,得出不同的解答方法。有的用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来解决问题,列式为8+6=14(人);有的用左边的人数加上右边的人数来解决问题,列式为9+5=14(人)。
(2)(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
预设1:按位置收集信息,左边有8把雨伞,右边有8把雨伞。
预设2:按颜色收集信息,粉色雨伞有7把,蓝色雨伞有9把。
(3)(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
预设1:按位置收集信息,左边有8只羊,右边有4只羊。
预设2:按种类收集信息,绵羊有7只,山羊有5只。
3.思维训练。(课件展示)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收集信息。同一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会不同,但计算结果相同。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1.对于同一个问题,有时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课后作业】
1.教材第98页练一练第1、3题;
2.从课时练中选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本节课要求学生从图中收集信息,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想法,两种解答方法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很轻松地呈现出来了。整节课教学效果不错,少数学生在表达上有困难,可以适当个别指导,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两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掌握其中一种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