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数学教案 > 二年级上册

第1课时 不进位加(1)-教学设计

编号ID:3645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24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1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重点难点】
1.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指导】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去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全面熟悉情景图中的内容,为后面的加减法计算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实际背景。
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一年级学习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知识,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中的计算思路直接迁移到笔算中来。明确加法计算中的难点,还可以促进100以内加减法的联系,对100以内加减法有整体的认识。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平时生活中我们买东西,整理物品等都会用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理解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仍然要从“数位”、“计数单位”、“进率”入手。在学生掌握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也就是计数单位相同相加减)的基础上,老师充分利用情景图,联系学生生活实例创设情境,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合作探讨等自主活动,加深对“10个一是1个十,1个十是10个一”相邻计算单位进率的理解。让学生切实理解“为什么要进位?”(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怎样进?(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要加上进上来的1)为什么要退位?(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怎样退?(从十位退1,十位上的数相减时,先减去退走的1)
5.体现算法多样化
在不进位加,不退位减中既可用口算,也可用笔算。在连减中既可以连续减去两个减数,也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先加起来,再用被减数减去两者之和,同时在估算策略中也体现多样化。
6.注意口算与笔算的联系
本单元教材虽然只安排了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但是它是建立在口算基础上的,其计算过程都要用到口算,因此在教学中不要孤立地处理笔算,要把它同口算联系起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100以内加、减法计算能力。
7.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
本单元安排了大量的合作学习内容,这为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研讨去完成学习任务创造了条件。对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总结、单元知识的整理等内容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合作学习中,首先要帮助学生确立好合作研讨的主题;其次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再次,要注意引导学生平等参与,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15课时:
1、加法
第1课时不进位加(1)…………………………1课时
第2课时不进位加(2)…………………………1课时
第3课时进位加……………………………………1课时
第4课时练习课……………………………………1课时

2、减法
第1课时不退位减(1)……………………………1课时
第2课时不退位减(2)……………………………1课时
第3课时退位减(1)………………………………1课时
第4课时退位减(2)………………………………1课时
第5课时解决问题(1)……………………………1课时
第6课时解决问题(2)……………………………1课时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1课时连加连减……………………………………1课时
第2课时加减混合……………………………………1课时
第3课时练习课………………………………………1课时
第4课时解决问题……………………………………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知识结构】


















1.加法
第1课时 不进位加(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全面了解画面内容。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重点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竖式计算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
教材第11页的情景图,小棒。

【复习导入】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25+4=    7+32=    45+3=
5+64=    20+17=   38+30=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进行新课】
两位数与整十数的不进位加
(1)出示教材第11页“参观博物馆”的情景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图说一说图意。
二年级同学要去参观博物馆,从图中我们知道二年级有4个班,每班人数分别是:二(1)班35人,二(2)班32人,二(3)班37人,二(4)班34人。这4个班每个班都由2名老师带队。
师:聪聪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二(1)班的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请列出算式。
(板书:35+2)
师:你是怎样算的?
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师:列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两个加数的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师:那么35+2怎么算呢?我们可以先借助好朋友小棒来摆一摆!
(2)以小组为单位摆小棒,探索35+2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老师进行巡视指导。汇报时,让个别小组到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摆放,重点让学生理解在摆放过程中,几根与几根合并。
(3)摆法:
讨论:为什么要这样摆,它有什么好处?
小结:单根的小棒和单根的小棒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整捆的小棒单独放在前面。
(4)对照小棒摆法指导写竖式的方法。
让学生结合小棒摆法列出正确的竖式。
学生试着计算后,让个别学生板演。
教师总结列竖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小结:先写35,在35的下行与5对齐写2,也就是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
(5)计算
让学生看刚才写出的竖式,想想应该如何进行计算。
引导学生回忆小棒的摆放过程,要把3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应该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与整十根小棒合起来,也就是再与整十位的数相加。
板书出示:

竖式计算后,再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并想想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突出相同数位对齐,并从个位加起)
(6)做一做。
出示课本第12页的“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要注意帮助列竖式计算有困难的学生,适时进行辅导。然后请个别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以下两类错误,应予以重点讲解:

这两类错误是学生在初学竖式计算时极易犯的错,教师应讲清楚这两种算法为什么不对,要注意让学生牢牢把握个位与个位对齐,才能列出正确的竖式。
【课堂作业】
1.课本第12页“做一做”的第2题。
2.数学医生。
(1)17+20=19    (2)50+26=76    (3)42+3=72
            
答案:1.


2.(1)错        (2)对         (3)错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
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在写竖式时,要把十位上的数与十数上的数对齐,个位上的数与个数上的数对齐
【课后作业】
完成《创优作业100分》中本课时的练习。


1.加法
第1课时不进位加(1)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写竖式的道理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正确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让学生充分进行动手操作——摆小棒的方法。尝试通过小棒的不同摆放位置,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得出哪种摆法既能看出两个加数各是多少,又很容易知道和是多少,从而体会出摆小棒与竖式写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自己悟出为什么要这样写竖式和为什么要让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道理,充分发挥小棒在教学中的作用。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