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不进位加(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2、第15页练习二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笔算方法,培养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方法。
2.笔算的计算顺序。
【教学准备】
小棒。
【复习导入】
1.做一做
26+3= 8+31=
2.说一说: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突出相同数位对齐,并从个位加起)
3.情景导入:出示第11页主题图。提问: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进行新课】
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
1.出示教材第13页例2图。
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35+32=
2.让学生独立尝试在练习本上列出竖式计算。
3.探究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师:怎样列竖式计算35+32呢?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先竖着摆出35+32。看谁摆的方法最好。
学生活动:用小棒摆竖式。
以小组为单位摆小棒,探索35+32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摆小棒过程中,老师进行巡视指导,对摆放有错误的学生,教师进行指导,重点让学生理解在摆放过程中,整十根与整十根合并。
摆法:
讨论:为什么要这样摆,它有什么好处?
小结:整捆的小棒和整捆的小棒上下对齐,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对齐,单根的和单根的对齐,也就是个位数和个位数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
提问:根据用小棒摆的竖式,可以怎样算,有几种算法?
小结:有两种算法。一种是从个位算起。个位上,5个一加2个一是7;十位上,3个十加3个十是60,60加7是67。另一种是从十位加起,3个十加3个十是60,5个一和2个一是7,60加7是67。
教师引导学生边看小棒摆法,边板书竖式的正确格式及算法。
师:这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从个位算起会更方便,建议同学们从个位算起。
4.讨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顺序是怎样的?
5.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可以先从个位加起,也可以先从十位加起。
例笔算下列各题。
52+36= 15+34=
分析:
笔算不进位加法的题时,要注意两点: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②在把相同数位相加时,要注意从个位加起。上面两题可以列竖式为:
把相同数位相加时,第一个竖式可以这样计算,2加6得8,5加3得8,结果为88;第二个竖式,5加4得9,1加3得4,结果为49。
答案:52+36=88 15+34=49
【课堂作业】
1.课本第13页“做一做”。
2.
3.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5+13= 42+33= 27+60= 34+43=
答案:
1.
2.
3.
【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我们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在写竖式时,要把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对齐,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对齐。
【课后作业】
1.课本练习二的1、2题。
2.完成《创优作业100分》中本课时的练习。
1.加法
第2课时不进位加(2)
1.初学笔算的同学往往出现先口算出结果,再去写竖式的现象,要让学生们通过多练习,先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再把结果写上去的习惯。
2.让学生从旧知出发,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会自主学习。同时,通过复习,既巩固了旧知,又为新知的掌握作好了铺垫。
3.整堂课将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渗透于课堂教学中,从而引导学生学习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总结方法,通过让学生反复练习,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增强学生计算能力。
4.通过小组之间的汇报交流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多角度地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通过摆小棒,使学生明确算理,从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