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观察物体(1)-导学案
编号ID:3686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32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1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本单元包括三方面内容:辨认从不同位置(前面或正面、侧面和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正面、左侧面、上面,类似于三视图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在已有的观察物体的经验的基础上用推理法解决问题。教材选择了学生熟悉和喜欢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注重学生观察经验的积累和运用,但对观察者与观察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不作具体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初步落实《教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几何教学的三个核心的思想和目标: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这是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方法。
2.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1)观察物体 2课时
(2)练习课 1课时
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主要用直观演示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观察、探究、发现,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课题 观察物体(1)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激发学生观察的心理需求。
学生是主动参与观察活动还是被动参与观察活动,对观察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我先让学生猜一猜,如果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这个物体,分别会看到什么图形?以猜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
2.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观察物体不是简单地用眼睛去看,而是有一些具体的要求。在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一点观察物体的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身高比较高的同学,可以蹲下来,让视线正对着物体的面),这是十分必要的。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经历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观察辨认物体形状的过程。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 1.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2.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熊猫玩偶动物卡片
学具准备:熊猫玩偶玩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1.请同学或老师给大家讲“盲人摸象”的故事。
2.思考:为什么故事中的每个人说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
3.导入新课:是啊,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也可能不相同。(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1.讲故事,认真倾听。
2.思考并小组交流,班级汇报。
3.学生认真倾听教师导言,明白所学内容。 1.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写上名字。
(明明)(欢欢)(丽丽)
2.他们各看到房子的哪一部分?连一连。
3.这些照片是谁拍的?
(①) (③) (②)
4.我来拍照,填前、后、左、右。
从(左)面拍摄从(右)面拍摄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组织学生观察熊猫玩偶。
2.组织学生描述看到的熊猫的形状。
3.组织学生画出看到的熊猫的形状。
4.组织汇报,展示画图。
5.请学生交换位置再观察,汇报在新位置上看到的熊猫形状。
6.组织学生拿出自己的玩具放在桌上,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描述。(教师巡视)
7.师生共同小结。
交流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1.小组内拿出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上并进行观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在座位上看到的熊猫的形状。
2.汇报看到的熊猫的形状。
生1:我看到了熊猫的前面;
生2:我看到了熊猫的后面;
生3:我看到了熊猫的左面;
生4:我看到了熊猫的右面。
3.学生试着画出自己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并交流自己的图画。
4.学生把图画贴在黑板上,汇报自己画出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形状。
5.学生交换位置观察并汇报。
6.学生在不同位置观察玩具,并在小组内交流:描述出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玩具的样子。
7.小组交流: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先让学生观察玩具汽车,产生表象,再观察书中图画)
2.完成教材第70页第1题。(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到观察图画,巩固新知)
3.完成教材第70页第2题。(帮助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理解位置关系) 1.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独立完成,先观察,再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3.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互相检查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在观察实物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教师点评和总结: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