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数学教案 > 二年级上册

第1课时 观察物体(1)-教学设计

编号ID:3689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22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8-1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5观察物体(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能通过立体图形的一个面猜它是何图形。
3.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
1.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能根据物体的某个面分析该物体可能的立体图形。

【教学指导】
本单元教学可以采用“观察发现——操作实践——验证应用”等方法进行教学。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把教材内容与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求新知欲望,在课上,为了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题材和图形让学生观察、操作,努力为学生展现直观、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同一个物体从不同方位观察,得到的图形是有所不同的。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3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1)……………………1课时
第2课时观察物体(2)……………………1课时
第3课时练习课………………………………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的例1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物体的形状也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多种不同的物体,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1.方向不同,看到物体的形状也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玩具小熊,图片。

【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略)
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得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让他们每个人把大象全身都摸一摸就知道了)
同学们说得真好,盲人叔叔全听到了,说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怎样正确的观察物体,才不至于像盲人叔叔们一样。(出示课题)
【进行新课】
知识点  观察物体
1.出示玩具小熊,学生观察。(课本第68页例1)
师:请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面上的小熊,然后说一说你看到了小熊的什么部位。
2.小组活动:四人一组,学生在小组内自由描述自己看到的小熊的部位。
3.汇报、交流。
(有的看到小熊的头,有的看到小熊的身子,有的看到小熊的尾巴)
4.讨论: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小亮他们也在观察小熊。(出示情境图)小精灵聪聪想问大家,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小熊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5.小结:小明在小熊的前面,看到小熊的正面,是第一幅图;小亮看到的是小熊的左侧面,是第二幅图;小红在小熊的右侧面,看到的是小熊的右侧面,是第三幅图;小芳在小熊的后面,看到的是小熊的后面,是第四幅图。
【课堂作业】
1.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师:请小朋友们把数学课本摆整齐,立着放在桌子上,仔细看老师出示的数学课本,想一想你应该在什么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听明白了吗?开始!
学生活动:根据老师出示的课本的侧面、正面、反面,快速地选择位置进行观察。
2.猜一猜。(课文第68页“做一做”)
出示课本第68页“做一做”图。判断,大货车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连一连。

答案:略。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哪位同学表现最好?
小结:师生交流再次提出:要了解一个物体,我们必须全面地进行观察。
【课后作业】
1.课本练习十六第1~3题。
2.完成《创优作业100分》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1.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用学生熟悉的玩具小熊导入课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兴趣,让学生通过形象的画面初步体会到全面观察物体的必要性,进而十分自然地引入新课。
2.展开活动,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一摞书,判断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是什么样的图形。活动操作简易,学生能通过实际观察很容易地判断出来。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观察,充分体现了师生的民主、平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