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一年级下册

02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编号ID:123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19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7-30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2 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学目标 1.认识“井、城”等13个生字和广字头、心字底2个偏旁;会写“井、主”等6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能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预习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师备课 多媒体课件 


1.认识“井、城”等13个生字和广字头、心字底2个偏旁;会写“井、主”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歌曲《浏阳河》)学生边看边听,感受歌曲的情感。
2.引导交流:你们都听到了什么?你们知道毛主席是谁吗?
3.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毛主席的有关图片,简介毛主席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毛泽东(1893—1976) 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质疑问难)
预设:谁是挖井人?谁是吃水人?为什么要挖井?为什么吃水不忘挖井人?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过渡: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为中国的革命奉献了一生。他就像那红红的太阳,让人感到温暖,感到亲切。今天我们就来读一篇关于毛主席的文章。
1.齐读课题,认识生字“井”。
(1)教师出示字卡,学生认读,每个字读三遍,把字音读正确。
(2)学生先自主交流,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再全班交流汇报。
预设:字理分析法识记。出示水井图和象形字,引导学生找出象形字和实物的相似之处,同时结合图片告诉学生,井里的水来自地下水,清澈、清凉,曾是部分农村人的生活用水。
(3)用“井”组词,巩固识记。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一想:谁是挖井人?谁不忘挖井人?
3.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自读。
(1)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课后的生字,在文中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不会读的请教一下老师或周围的同学。
(3)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4)和小组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5)用心读课文,想一想读课题时提出的问题,能不能找到答案,并把它们画出来。
4.(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导识记。
挖    外    子            过     
         
(1)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以上生字词,读准字音。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2)小组交流生字识记方法。
(3)学生交流汇报。
◇组词识记法:(课件出示课后第二题的词语)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读,如分组读、接力读、同桌互读等。
◇部首归类:认识新部首广字头,借用“毛主席胸怀宽广”记住“席”的字形;认识新部首心字底,借用含有心字底的生字巩固“念”的字形。
5.(出示新词语)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自由读。
                    
            
小结:识记生字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要学会自主运用各种方法学习生字,不要死记硬背。
三、指导书写,练习巩固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各字的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师生合作,教师讲解书写要领并示范书写。
(1)学生说写好每个字的关键之处,教师范写。
(2)“主、住”可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如:王+丶=主,主+亻=住。“主”的点居首横上部的中间,中横稍短。“住”左窄右宽,第二笔竖从撇的中间起笔,三横等距。
(3)“江”的部首都是三点水,三点水呈弧形。“江”中的“工”两横间距适中。
3.学生描红、临摹,教师巡视指导,并组织交流评议。
4.鼓励学生将会写字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读一读。
四、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1.指导熟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教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指导读好“村子、时候、地方”这几个词语中两个字前后轻重的变化。
(3)(课件出示带有新词的比较难读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
①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
预设:A.课件标红词语:瑞金城外 村子 沙洲坝 毛主席 领导革命
B.教师领读、指名读、齐读词语。
C.连起来朗读句子,学生先自由练读,教师再指名读,检查朗读效果。
②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仿照以上方法,先读词语“带领、战士、乡亲们、一口井”,再读句子。可同桌互读互纠,加深印象。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
(5)同桌接力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多读几遍,将课文读流利。
2.学生交流:文中的挖井人是谁?吃水人是谁?为什么要挖井?为什么不忘挖井人?
五、巩固提升,作业设计
1.游戏巩固。
教师将本课的会认字、会写字写在字卡上(一字一卡),然后将字卡分发给学生(一人一卡)。教师说出一个生字的读音,持有该生字卡片的学生起立,将卡片上的生字读三遍。师生依此进行多轮游戏。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高尚品质。
2.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由会写字和熟字组成的词语。(可以指名在黑板上听写,也可以同桌之间你说我写,再互查互纠)
2.(出示词语)认读复习,加强记忆。
挖井  城外  村子  毛主席  住过  乡亲  战士  想念
(1)分组开火车认读词语、齐读词语,同桌之间你指我读。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3.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二、阅读课文,读中悟情
过渡:毛主席是一位伟人,深受中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江西瑞金城外一个叫沙洲坝的村子,寻找毛主席的足迹。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做到不错字、不漏字、不加字。
2.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这个自然段写了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
(2)圈出第1自然段中表示地点的词语。(瑞金 沙洲坝 江西)
(3)练习说话:“瑞金、沙洲坝、江西”三个地点有什么关系?
(4)教师讲述背景:曾经,毛主席在江西瑞金发动和依靠群众,建立红色根据地,领导人民闹翻身、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在这期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下面讲的就是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发生的事。
3.学习第2自然段。
(1)教师讲述:在沙洲坝一带曾经流传过这样一段童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没水洗手帕。”连洗手帕的水都没有,可见沙洲坝是多么干旱哪!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如果没有水,人们的生活会遇到哪些困难。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田地龟裂、人畜饮水困难等图,让学生直面缺水中人们生活的艰辛,理解水的重要性。
(3)指名读,其余学生想一想:毛主席做了一件什么好事?他为什么要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
(4)学习第1句话。
①学生齐读第1句话,教师课件出示井的图片及人们在井边打水、挑水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人物的行为,再启发学生思考:“很远”说明了什么?(说明村子距离水源路程长。)从“很远”一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乡亲们因缺水而生活艰辛,也表现了乡亲们对于水的强烈渴望。)
②启发学生用“因为……所以……”改说这句话。(因为村子里没有水井,所以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过渡:水是生命之源。乡亲们要吃水,只得走那么远的路去挑水。晴天还好,要是遇到雨天、雪天,挑水是多么困难啊!一向关心人民疾苦的毛主席会怎么做呢?
(5)学习第2句话。
①“带领”是什么意思?(领导或指挥一群人进行集体活动。)你会用“带领”说一句话吗?
②想象毛主席和战士们是怎样挖井的,体会挖井的辛苦。
③毛主席为什么要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乡亲们吃水艰辛,毛主席处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群众解决困难。)
(6)指导朗读。
①师生互说:看,这就是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的那口井。(观看插图)喝着打上来的井水,乡亲们会说什么呢?(这水真甜啊!我们以后吃水方便多啦!)乡亲们会感受到什么?(毛主席真是个大好人哪!)现在,人们喝着井水,会想到谁?(毛主席。)你觉得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关心人民群众。)
②引导学生带着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读第2自然段。
过渡:井挖好了,又清又甜的水从井底涌了出来,乡亲们喝着又清又甜的井水,多么高兴,多么激动。毛主席这样关心人民群众,那沙洲坝的乡亲们会怎样表达自己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呢?
4.学习第3自然段。
(1)齐读第3自然段,落实“解放”一词。
解放 推翻反动统治得到自由。特指我国1949年推翻国民党统治。
(2)理解字词。
①“立”是什么意思?(使竖立;使物体的上端向上。)
②“时刻”又是什么意思呢?(每时每刻;经常。)
(3)教师引导:乡亲们做了一件什么事?(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4)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看看石碑上刻着什么字,想想乡亲们为什么要刻这些字。(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而沙洲坝的乡亲们却远离水源,日常生活中饱受缺水之苦。毛主席心系群众、关怀乡亲,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决了这个大难题,乡亲们世代感激毛主席。)
(5)课件出示句子: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指导朗读:用深情的语气读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读出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感激与怀念之情,其中“挖井人、时刻、毛主席”咬字稍重。
(6)自由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比赛读。
(7)引导学生思考:乡亲们为什么感谢毛主席?
三、情感升华,作业设计
过渡: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血汗换来的,我们在享受美好生活的时候,要想想毛主席和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人们。
1.交流:生活中,我们应该感谢哪些“挖井人”呢?
教师激情引导:当你吃着可口的米饭时,你可曾想到……;当你穿上漂亮的新衣时,你可曾想到……;当你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时,你可曾想到……
2.拓展活动。
(1)假如你是沙洲坝乡亲中的一员,看到石碑,你想对毛主席说些什么呢?
(2)不仅仅是沙洲坝的人民怀念毛主席,全国人民都忘不了毛主席。因为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披肝沥胆、呕心沥血,他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请家长为你讲一讲毛主席的故事。
3.指导学生带着对毛主席的崇敬和感激之情把课文齐读一遍。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本课记叙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学中,我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弥补学生认知上的不足。如有些学生对“井”是比较陌生的,我配合图片加以讲解;大部分学生对毛主席了解不多,我借助图片等资料加以介绍,帮助学生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2.第2自然段中对“缺水”的理解是课文教学的重点,我利用童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没水洗手帕”,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和课文内容帮助学生体会缺水中人们生活的艰辛,理解水的重要性,从而体会沙洲坝乡亲们对水的渴望。有了情感基础,学生就能理解挖井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从而理解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想念与感激之情。
3.在教学时我以读为主,让学生带着问题将课文读通、读顺,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