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一分钟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迟”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背”的字音;会写“灯、车”等6个字。
2.区分形近字“已、己”;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眼看、后悔”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元元沮丧、后悔的语气。
4.借助“要是……就……”句式,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初步学习管理时间。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预习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师备课 多媒体课件
1.认识“钟、迟”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背”的字音;会写“灯、车”等6个字;区分形近字“已、己”。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导入。
(1)(课件播放时钟一分钟的嘀嗒声)引导学生数数,知道60秒就是1分钟。
(2)同桌合作,一人用秒表计时,一人自读上一课,60秒整时停止计时,数数读了多少个字。
(3)学生自由交流:你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
2.教师谈话,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一分钟)学习生字“钟”。
(1)指导读准字音:“钟(zhōnɡ)”既是翘舌音,也是后鼻音。
(2)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字形:“钟”,“中”是声旁,表音,金字旁(钅)是形旁,表义。“钟”多是金属制成的,所以是金字旁,如闹钟、钟表等。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自读要求)指导学生自学。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圈出生字词,读一读,记一记,小组交流。
2.检查学生学习情况,重点指导读音、字形。
(1)(课件出示词语)以开火车的形式熟读词语。
(2)交流识记方法。
①熟字加偏旁:尺+辶=迟 丁+火=灯 北+月=背 立+亻=位
②换一换:决—快—块 钟—种 等—诗 经—轻
③减一减:打-扌=丁 玩-=元
④比一比、创设语境识记。
(3)生字组词,巩固识记。
(4)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再试着用词说句子。
三、指导书写,巩固提升
1.(课件出示会写字)学生开火车认读并口头组词。
2.指导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灯 “火”竖撇上段较正,点画位置恰当。“丁”横画位置比左边低;竖钩从横中部起笔,上直正,下稍弯,略长于左部。
车 横向笔画平行,长短参差,间距适当;竖画从中部垂直而下。整体布局宽松。
站 左右两部分分别写在竖中线两侧。
课 右部长横在横中线上,横画都向右上斜。
坐 先写两个小“”,均捺改点,分列于竖中线两边。
老 第三笔横要长,第四笔撇宜斜,“匕”不宜过大
师 左窄右宽。左部竖撇稍直;右部横不宜过长,竖要直。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然后描红并临摹。
4.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议;学生再练写并评选出优秀作品,全班巡展。
5.利用会写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读读写写。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看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含有“一分钟”的句子,看看“一分钟”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3.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文中各个句子中“一分钟”的读法是否完全相同,小组间合作交流。
朗读指导:文中“一分钟”出现了5次,它们的读法是不相同的。如,“再睡一分钟吧,就睡一分钟,不会迟到的”,可以引导学生先表演元元的动作“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体会当时元元慵懒的样子,再朗读。这里面两个“一分钟”的重音、语速是不同的,教师可示范朗读。朗读元元两次叹气时说的话“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要重点指导读出沮丧、后悔的语气: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叹气”往往是因为心情不好,说话的时候声音是轻轻的;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元元两次叹气时会想些什么。学生通过揣摩元元的心理,体会他当时着急、后悔的心情,通过朗读展示。
4.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说一说: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结果怎么迟到了二十分钟呢?
5.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1.回家做一做,看看一分钟能做什么。
读课文 计算 跳绳 拍球 走路 仰卧起坐
( )字 ( )题 ( )下 ( )个 ( )步 ( )个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眼看、后悔”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元元沮丧、后悔的语气。
3.借助“要是……就……”句式,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初步学习管理时间。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出示写有会写字的卡片,学生认读,再由会写字组词,听写词语。
2.说说你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教师由此导入新课。
生:我一分钟读了( )个字,算了( )道题,跳了( )下绳,拍了( )下球,走了( )步路……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抓住起因、结果,引发学生质疑。
(1)学习第1自然段。
①引说:丁零零,闹钟响了。元元该起床上学了。可是,元元是怎么做、怎么想的呢?
②(出示第一幅插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理解内容。
A.(出示第一句话)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是时候起床上学了。)
B.“元元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谁来表演一下元元的动作?(指名做动作)这两个动作说明了什么?(元元赖床,不想起床上学。)
C.找出心理描写句。(再睡一分钟吧,就睡一分钟,不会迟到的。)这说明了什么?(元元不会正确、合理地管理自己的时间。)
过渡:元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睡一分钟,不会迟到的。”事情果真像元元想的那样吗?
(2)学习第5、6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5自然段,再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插图,重点观察元元的表情,想象一下元元是怎样走进教室的。
②(出示句子)元元红着脸,低着头,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A.学生自由读,想象一下,元元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尴尬、羞愧、后悔等。)
B.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元元此时的心情。
③齐读第6自然段:元元非常后悔。
A.理解“非常”的意思。(十分、特别。)
B.理解“后悔”的意思。可以借助插图中元元的表情、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后悔”说一句话。
过渡:元元是不是迟到了以后走进教室才后悔的呢?他只不过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却迟到二十分钟呢?
2.学习第2~4自然段,探究元元迟到的原因。
(1)小组合作学习,帮元元找到迟到二十分钟的原因,并画出相关句子。
(2)全班汇报。
①(课件出示)到了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师:唉!就差那么一点儿,这时元元是怎么说的?——生: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师:他为什么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生:要是早一分钟,他就能赶上绿灯,顺利通过十字路口。
师:谁来做一做叹气这个动作?元元此时的心情怎样?(难过、后悔。)
指导朗读:抓关键词语,读出相应的语气。“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刚想”是表示瞬间动作的词,表示前后两件事连接得很快,带着难过、着急、沮丧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注意元元此时是在自言自语,而且心情不好,说话的时候声音是轻轻的。
②(课件出示)他等了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口。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要到了,车子开了。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师:从“一会儿”“才”这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元元觉得等红灯的时间很长。
师:“一会儿”的时间并不长,元元为什么觉得时间很长?——生:因为元元担心迟到,心里很着急。
师:句子中还有哪个词体现了元元着急的心情?——生:跑。
师:唉!又差一点儿。这时他又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说?——生: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要是早一分钟,他就能赶上公共汽车了。
师:多睡一分钟,带给他的是不停的叹息。让我们带着后悔、懊恼的心情读读这句话吧。
思考:元元两次感叹“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这样重复有什么作用?
作用:这两句重复的感叹分别在第2、3自然段的结尾,与第1自然段结尾的“再睡一分钟吧,就睡一分钟,不会迟到的”形成对比,更能表达出元元沮丧、后悔的心情。
③(课件出示)他等啊等,一直不见公共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
A.“等啊等”说明了什么?(说明动作持续的时间长,说明元元心里十分着急。)你还能说这样的词语吗?
B.元元连等红绿灯都很着急,现在却要走到学校去,他的心情怎样?(着急、无奈、后悔。)
C.元元走去上学时,心里会怎么想?(要是早一分钟,就不用走着去学校,更不会迟到。)
(3)总结迟到原因。
(4)借助“要是……就……”句式,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内容。(课件出示句子)
◇要是早一分钟,就能赶上绿灯了。
◇要是能赶上绿灯,就 。
◇要是能及时通过路口,就 。
◇要是能赶上公共汽车,就不会迟到了。
(5)教师引读,再全班齐读、分组读,体会元元懊恼、自责的心理。
三、总结收获,作业设计
1.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或想法?
生1:我们要有管理时间的意识。
生2:时间宝贵,分秒必争。
2.第二天闹钟再响时,元元会怎么做呢?小组合作编一编故事,再演一演编的故事。
3.课后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试着弄清它们的意思并背诵。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本课教学较好地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识字写字板块,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交流、教师指导,能够正确识记并书写汉字。在指导文章分析和朗读时,我以探究元元迟到的原因为线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再以元元的两次叹气为朗读重点,指导学生在朗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揣摩人物心理,最后通过交流学习收获,让学生懂得了一分钟的宝贵,懂得了严格要求自己,正确管理时间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