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二年级下册

24 羿射九日【教案】

编号ID:430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70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7-3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24 羿射九日
▶教学目标
1.认识“射、值”等13个生字,会写“觉、值”等8个字,正确读写“光明、觉得”等12个词语。
2.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
3.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借助关键词和表格提示,按照一定的顺序讲故事。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射、值”等13个生字,会写“觉、值”等8个字,正确读写“光明、觉得”等12个词语。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
3.选用关键词,初步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初读正音,随文识字
1.图片引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弓”“箭”的金文,请学生猜字。
(2)指导书写“弓”字,并引导学生建立“弓”和“箭”的联系。
(3)通过“箭”的形旁竹字头和“剑”进行区分。
(4)认读“射”。
①出示课文插图,说一说:谁用弓箭干什么?
②做一做射箭的动作。
(5)提示课题,师生共读课题。
提醒:“射”是身字旁,“身”末笔撇右边不出头。
2.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不理解的字、词圈起来。
(2)出示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①利用形声字规律识记“稼、值、滋、熔、裂”,强调“值、滋”的读音。
②利用字理识记“窜”:“窜”的篆书“”,由“穴”和“鼠”两部分组成。
③形近字比较识记:植—值、烈—裂、谢—射。
④编口诀识记“炎”:火上加火很炎热。
(3)巩固生字,认读词语,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
觉得    值日    熔化    人类    艰难
神弓    爆裂    炎热    害怕    庄稼
从此    滋润    繁茂    奔腾    重新
①多种方法读词语,如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
②交流理解词语。如联系生活实际学“值日”,举例子认识“艰难”,表演法认识“害怕”。
【设计意图】导入图片,直观形象,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读课文后,交流识字方法,并将本课的生词按课文顺序进行集中认读,为后面梳理课文内容作好铺垫。
板块二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词语,发现规律。
(1)分组读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根据汇报,梳理学生的观点,在三组词串后按顺序出示对应的起因、经过、结果。
2.结合插图,对照词语,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思考:
(1)羿为什么射日?
(2)羿怎样射日?
(3)羿射日的结果怎样?
3.说话练习。结合三组词串,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即分别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课件出示表格:口头填写表格,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
起因 经过 结果
 
(1)对照表格,讲讲故事的主要内容。
(2)交流评价,尝试将主要内容说得清楚简洁。
【设计意图】本文的生字新词比较多,用词串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用词串帮助学生提取出关键信息,梳理故事结构,为学生复述故事提供了支架。
板块三  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觉、值、类、艰、弓、炎、害、此”,先指名读,再开火车认读。
2.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发现共同点。
(2)交流发现。
3.教师范写,提示要点。
(1)“值、艰、此”都是左右结构,注意各部分的高低、宽窄不同,“值”右边的“直”里面是三横。
(2)“觉、类、炎、害”都是上下结构,“觉”上下等宽,它的第二笔是点;“害”的“口”字要写得稍扁;“类、炎”上部的“米、火”最后一笔都是点;“弓”是独体字,要注意写好竖折折钩。
4.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写完一个后对照范字点评,再书写。
5.个别点评,展示优秀书写示例,出示问题书写示例,并纠正。
6.布置作业:抄写词语。
课件出示:
觉得  值日  人类  炎热  害怕  从此  艰难  弓箭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要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借助关键词和表格中的提示,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这个神话故事。
2.知道羿是怎样射日的,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并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聚焦“起因”,感受神奇
1.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指名读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2)听写“光明、值日、觉得、人类”这4个词语。
这是一个神话故事,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故事的神奇?
2.聚焦“起因”。
(1)默读第1~3自然段,想一想:羿为什么射日?
课件出示:
可是,有一天,这十个太阳觉得轮流值日太没意思啦,于是,他们一齐跑了出来,出现在天空中。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
(2)“一齐”是什么意思?十个太阳“一齐”出来会怎样?
(3)朗读指导:抓住“太”“一齐”“十个大火球”“炙烤”这几个词,读出故事的神奇。
3.体会“艰难”:联系第3自然段,想象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带来的后果。
课件出示:
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快要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熔化了。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
(1)理解“艰难”。想象这段话描述的画面。
(2)想象除了文中描述的这些“艰难”之外,还有哪些后果?
(3)朗读指导:注意读好“晒枯、烤焦、蒸干、熔化”,感受十个太阳带来的破坏力,感受故事的神奇。
板块二  画面对比,聚焦“结果”
1.关注画面,感受生机。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瓜果飘香、花草繁茂、江河奔涌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2)课文中也有一段描述类似画面的话,你能找出来吗?
课件出示:
从此,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土地渐渐滋润起来,花草树木渐渐繁茂起来,江河奔腾欢唱,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3)指名朗读。
(4)理解“滋润”“繁茂”“奔腾”“勃勃生机”。
(5)指导朗读。
2.对比朗读,体验感受。
(1)出示第3自然段,男女生对比朗读。
(2)说一说:大地有什么不一样?
(3)指导朗读。面对着遭遇劫难后又重现生机的美丽世界,你的心情如何?
3.指导朗读,交流感受。
(1)羿射掉九个太阳,留下一个太阳,让大地重现了勃勃生机。想一想:人们从山洞中走出来,会对羿说什么呢?
(2)交流感受。
板块三  聚焦“经过”,用心体验
1.聚焦变化,感受神奇。
(1)大地为什么会发生这么神奇的变化?
(2)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画出描写羿射日的句子。
(3)指名交流。
2.发现“神奇”。
(1)神奇的数字。
课件出示:
神箭手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跨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
①边默读边思考:这里真的有“九十九座高山”“九十九条大河”吗?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指导朗读。
(2)神奇的动作。
课件出示:
他登上一座大山,搭上神箭,拉开神弓,对准天上的一个太阳,嗖地就是一箭。那个太阳一下子爆裂开,一团团火球到处乱窜,接着,噗噗地掉在地上。
羿又伸手拔箭,准备射下最后一个太阳。
①指名读。请其他同学圈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抓住动词体会羿的特点。
②做“登、搭、拉、射”的动作来体验一下。
③朗读指导。抓住动词,将自己当作羿,读一读。
(3)神奇结果。
①羿射下了九个太阳,最后一个太阳的结局是怎样的?
②指导朗读,读出太阳的“害怕”和“慌慌张张”。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觉神奇的地方入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按照课文顺序,边读边想象,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故事内容的神奇。阅读教学,要边读边理解,通过朗读,感知故事内容,通过理解,更好地朗读课文,从而体现阅读的指导作用,并为学生讲故事奠定基础。
板块四  依托支架,讲好故事
1.出示词语,梳理结构。
课件出示:
觉得    值日    熔化    人类    艰难
神弓    爆裂    炎热    害怕    庄稼
从此    滋润    繁茂    奔腾    重新
上节课我们已经发现了这些词语的规律,它们分别是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中的一些关键的词语,也是帮我们讲好这个故事的“好朋友”。
2.总结方法,示范讲故事。
课件出示:
起因 经过 结果
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很艰难。 羿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了最后一个。 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1)这就是羿射九日的故事。我们可以像这样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理清故事的思路,讲述故事。在讲故事时,如果能用上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就更好了。
(2)同桌两人合作讲故事。要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有条理地讲述;能选用关键词句;能适当展开想象,讲出故事的神奇。
(3)个性展示,学生评价。尝试运用关键词句讲出故事的神奇。
3.语言训练,认识形象。
(1)句式练习。
课件出示:
因为  十个太阳的炙烤让人类生活十分艰难  ,所以羿决心把天上的太阳射下来。
羿留下最后一个太阳,是因为  需要一个太阳为世界带来光明和温暖  。
(2)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总结收获。
课件出示:
读了这个神话故事,我觉得羿是一个  勇敢神武、一心为人类着想  的人。
读了这个神话故事,我的收获是:  我们应该向那些像羿一样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学习  。
(2)了解神话特点,拓展阅读。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凭借超凡的想象力和无穷的智慧,创造出了许多美丽、神奇的故事,如《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
同学们课后可以去阅读《中国神话故事》《山海经》,了解更多神奇的故事。下次,我们将会举办“神话故事分享会”来评选出“故事大王”。到时候,请大家把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羿的英勇无畏、本领高强。主要有过程梳理、句子理解、提供支架、突破重点这几个环节。讲故事要讲究梯度,从讲清楚到讲出故事的神奇,是需要过程的。通过感悟神奇,指导朗读,读悟结合,并依据表格讲述故事,表现出神话故事的神奇。同时,推荐阅读,让学生多读,实现“读一篇,带一本,会一类”的效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文是一篇神话故事,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讲述故事,脉络清晰,语言通俗易懂,充满神奇的幻想色彩,适宜学生借助课文识字、朗读、复述。
1.图片引入,激趣识字。
上课开始,用“弓”“箭”的金文图片引入,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认识这两个字,并区分“箭”与“剑”。此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发挥想象,读悟结合。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指导读好关键词、重点句,体会故事内容的神奇,通过关键词句和想象将故事具体化。如让学生通过“晒枯、烤焦、蒸干、熔化”这些词语展开想象;还会有哪些景象?九个太阳被射下来后,人们从山洞出来,会对羿说什么?在这样的想象中,结合图片,学生更容易对文章产生共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借助词串结构图,帮助讲故事。
神话故事之所以能穿越时空,流传千古,故事性强是非常重要的原因。而这个故事,脉络清晰,充满幻想色彩,非常神奇。因此,把“讲故事”作为核心教学目标。在学生识记生字的基础上,出示词串,并让学生找出词语的规律,为后面讲故事提供语言支架。接着让学生填好结构图,理清课文顺序。最后,示范讲故事,既给学生提供了讲故事的方法,又构建了讲故事的支架,从而使学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