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二年级下册

25《黄帝的传说》

编号ID:473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13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7-3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25 黄帝的传说
导学案设计
课题 黄帝的传说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读“帝、创”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待”,会写本课“帝、传”等8个生字,会写“传说、首领”等12个词语。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传说中的黄帝造车、造船。
教学重点 1.学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传说中的黄帝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学习黄帝善于发现总结、不断发明创造的精神。
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帝的相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用时:3分钟) 一、课题导入,了解黄帝
1.同学们你们知道最早的车和最早的船是谁发明制造的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会告诉我们。
板书课题,齐读。(板书:黄帝的传说)
课题讲解: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黄帝,传说中他是一个聪明的人,为人们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你对黄帝有了哪些了解?
2.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3.黄帝简介。 1.观看图片、视频,认识人物。
2.介绍自己了解到的相关资料。
3.读课题,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   了解黄帝的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用时:25分钟) 1. 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检查生字认读。
(1)反复认读。
黄帝   创造   推举    尊称   启发   号召  
按照   设想   材料    改进   代替   待在 
联盟   一段   提供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先自由读,然后同桌互相听读。
③全班交流,指名读,互相评价。
3.理解词语。
部落:若干血缘相近的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
联盟:指个人、集体或阶级的联合体。
树干:树木的主体部分。
4.指导学生齐读课文。 1.学生听读思考并交流: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文,圈画本课要学的生字,反复认读。
3.学生小组活动:
(1)学生在小组内读生字,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听到不正确的纠正。
(2)认读生字,相互纠正。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3)学生读词语。
4.学生朗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准字音,不读断句子。
5.查字典理解词语。
6.齐读课文。 1.重点字正音:。
2.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字形,针对字形思考识记方法。本课生字中有很多左右结构的字,但并不都是左窄右宽。提醒学生注意仔细观察。
3.要引导学生借助同伴的力量,通过合作学习解决识字的问题。
三、出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帝、传、忽、启、由、理、段、通”。
2.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结构上的特点。
“帝、忽”是上下结构的字。
“传、理、段”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由”是独体字。
“启、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3.仔细观察,学生互相提醒写字时值得注意的地方。
4.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帝:整体上宽下窄。第一点位于中轴线上,第一横与横钩左右外放,下部收紧,竖画与第一点对应。
段:左高右低。第一笔撇起笔略高。左边的第二短横不低于横中线,第五笔提向右挑出,最后一笔捺由轻到重,凸显捺脚。
通:第一、二笔横钩、点两笔紧凑,第四笔横折钩略低于左侧竖,最后一笔横折折撇转折自然,捺脚突出。
5.学生练写,老师巡视指导。
6.同桌评议,修改不足。 1.认读生字并组词,比一比谁组的词语多。
2.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注意点。
3.观察老师范写,一边观察一边做书空练习,然后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
4.同桌、全班相互交流,指出书写的优点和不足,并改正。 1.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例字的结构,要发挥教师的指导、点拨作用。
2.教师给学生示范书写,并进行指导。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用时:2分钟) 1.教师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2.将课文正确流利地读给家人听。 1.领会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2.请家长对自己的朗读做出评价。   教师可以建议家长从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是否能读出不同句子的不同语气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1.复习检查生字词。朗读本课词语。
2.提出本课目标:课文中讲了哪几个神话故事? 1.学生朗读生词语。要求读准确。
2.明确学习目标,走进课文的学习中。   要求读词有一定速度,不要拖腔拉调。
二、读中感悟,对话文本(用时:20分钟) 一、黄帝造车
1.默读课文,不指读,了解课文的大意。思考:课文中讲了哪几个神话故事?
预设:课文讲了黄帝发明了最早的车和最早的船。
2.你能找出这篇文章的关键句吗?
预设:他有很多创造发明,深受人们爱戴。
3.结合资料了解“轩辕”、黄帝。
古代装有帷幕的车叫“轩” ,车前用来驾牲口的直木叫“辕”。因为传说车是黄帝发明的,所以人们也称黄帝为“轩辕氏”,“轩辕”也被用来代指中华大地。
4.学习黄帝造车的故事。
1.自由读第黄帝造车部分,思考:黄帝由什么联想到造车的?他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呢?
   预设:是由风吹草帽滚动想到造车的。他找来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做了起来。最终做成了车。
二、黄帝造船
1.自由读第黄帝造船部分,思考:黄帝受到什么启发想到造船的?他造船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克服的?结果如何呢?
预设:黄帝受到蚂蚁过水飘树叶的启发想到造船。
把找来的树干放进河里。人已爬上去,树干就滚动起来,人在上面根本待不住。
他们把树干中间的一段挖空,人在里面,果然能坐稳了。后来又用木头做了桨,人可以在水面上自由行动了,造船成功。
2.“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
预设:跟黄帝预想的一样,人在里面,能够坐稳了。
3.你能想象到当黄帝看到蚂蚁过水飘树叶时是怎么想的吗?
预设:黄帝可能会想:蚂蚁待在树叶上,就能在河里浮着不沉下去。如果我们也做一个像树叶一样的东西,呆在里面,是不是也可以在水里自由行走呢?
4.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吧。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关键语句,思考目标中提出的问题,然后与同学交流。
(





















2、朗读课文,交流造车和造船故事的过程,学生学会复述故事的方法,会抓住关键信息,和核心提示,理清故事脉络。 1.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伴互助,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抓住关键词句,感悟人物美好的品质。
2.注重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在交流内容时,老师要时刻注意,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去讲述。
三、梳理顺序,复述故事(用时:6分钟) 1.梳理课文中黄帝造车和造船的过程。
(1)看到了什么。
(2)想到了什么。
(3)怎样做的。
(4)最后结果怎样。
2.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1.根据提供的提示信息,交流复述造车和造船故事过程。
2.学生复述课文,互相点评。  教师要深入学习小组中,关注学生的交流情况,相机点拨。
四、总结深化(用时:2分钟) 1.自主练习讲述故事,体会黄帝对人们生活做出的贡献。
2.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1.结合提示信息复述故事。
2.交流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   让学生用一句话交流古代神话故事。
五、阅读链接,拓展延伸(用时:1分钟) 1.按提示内容讲述整个黄帝造车和造船的故事。
2.搜集古代神话故事读一读。 1.按提示信息讲给家人听。
2.进行课外阅读。   教师可推荐一些神话故事,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