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案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语文教案 > 二年级下册

18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案)

编号ID:495 教材版本:人教版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资源大小:0.24 MB 文件类型:.doc 发布时间:2025-07-31 授权方式:免费资源
教案介绍
18 太空生活趣事多
教学目标 1.认识“趣、航”等15个生字,会写“杯、失”等8个字,会写“太空、生活”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太空生活中的趣事。
3.积累由“宇、航、员”拓展的3组词语,能初步体会每组词语的特点。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预习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师备课 多媒体课件 


1.认识“趣、航”等15个生字,会写“杯、失”等8个字,会写“太空、生活”等12个词语。
2.积累由“宇、航、员”拓展的3组词语,能初步体会每组词语的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关于太空生活的视频)学生观看视频,激发了解太空生活的兴趣。
2.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板书:太空生活趣事多),齐读课题。
过渡:在太空生活,到底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呢?让我们快去读一读课文吧。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按照自读提示初读课文。
(1)独立读。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完后把要求会认的14个生字多读几遍。
(2)合作读。读给同桌听一听,读对了,夸一夸;不会读的,帮一帮。
(3)给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主认读。
3.多元识记。
(1)借助图片,联系生活识记。“航、宇、宙、舱”这4个生字,组成词语“航天员”“宇宙飞船”“舱体”,利用图片来识记。
(2)偏旁归类识记。将生字按偏旁分成四组识读,通过建立偏旁和字义的联系来理解记忆。
第一组:宇  宙  密
第二组:杯  桶
第三组:航  舱
(3)与熟字比较识记。如:必—心、密—蜜、浴—容、杯—环、题—提、饮—吹、固—回。
(4)编口诀识记。如:“山上树木密,蜜蜂是益虫。”强调“密”的下面是“山”,“蜜”的下面是“虫”。
(5)想象记忆法。如:一座古城,四周完全被包围,是那么坚固。(固)
(6)联系生活,扩词识记。如:宇—宇宙—宇宙飞船 航—航空—航空公司     
4.集中识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开火车读、抢读。
(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生字卡片,和同桌合作读记。
(3)将会认字带入课文,学生自读全文。
三、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会写字)学生一起读一读,并用每个字口头组词。
2.教师讲解书写要点并范写,学生书空。
杯  “木”的捺改为点;“不”的横从竖中线左侧起笔,撇伸至左边点的下面,长点不与竖相连。
失  首笔撇短,两横上短下长,长撇与捺均舒展,收笔大体一致。
洗  “氵”略呈弧形分布;“先”的竖靠近竖中线,两横上短下稍长且次横在横中线上,竖弯钩稍舒展。
澡  左窄右宽。“氵”的提势陡;“”中第一个“口”稍大些,“木”的横长且托住上部,撇、捺均舒展。
容  第五笔是点不是捺。第六笔和第七笔收笔位置之间的宽度比宝盖要宽。“口”稍扁。
易  第六笔横折钩的横段写在横中线上,第八笔撇比第七笔撇稍长。
浴  第三笔提的收笔穿插在右侧两撇之间,第五笔是点,第七笔捺舒展,“口”稍扁。
桶  左窄右宽。“木”的捺改为点;“甬”上窄下宽,首竖在竖中线上,两个短横均不与左右相连。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投影呈现并讲评,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笔画。
4.学生根据讲评情况检查自己的书写,把写得不好的字重写几遍。
5.听写“词语表”中本课的词语以及用会写字组成的词语,同桌互评互改。四、整体感知,作业设计
1.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交流:课文写了太空生活的哪几件趣事?
2.画一画读完课文后心目中的太空生活的简笔画,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太空生活中的趣事。
2.通过学习课文,进一步感受太空生活的有趣。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玩“坐飞船”游戏,巩固汉字。
教师将本课会认字、会写字一一写在纸船上,然后随机拿起纸船轻轻掷向学生,接到纸船的学生读出船上的字并口头组词。依此进行游戏。
2.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二、细读品味,感悟趣味
1.学习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航天员乘坐宇宙飞船飞往太空,空间站就是他们在太空的家。在太空中生活,说起来还挺有趣呢!
(1)“挺”是什么意思?你可以给它换个词吗?(很、真。)
(2)第二句话用了什么标点符号?应读出怎样的语气?指名读。
指导朗读:第二句把“挺”字读得稍重一点,强调特别有趣。
(3)学生齐读,共同探究:这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总起全文,点明太空生活很有趣,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过渡:作者说太空生活“挺有趣”,那么到底有趣在哪里呢?航天员在空间站又是怎么生活的呢?
2.学习第2自然段——睡觉有趣。
(1)有趣之一——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一样舒服。
①“舒服”是什么意思?(身体、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用“舒服”一词说一句话。
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通过对比,感受在太空睡觉的有趣:你平时怎样睡觉才会觉得舒服?如果晚上不让你在床上睡觉,而是让你站着睡觉,你觉得舒服吗?但是,在空间站里,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给人的感觉是一样舒服,多有趣呀。
③指导朗读第一句:“舒服”的“服”读轻声,“一样”要跟“舒服”连在一起读。
(2)有趣之二——必须钻入固定在舱壁上的睡袋里。
①“不过”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一个词吗?(但是、可是。)
②“安稳觉”是什么意思?(睡得很舒服、踏实。)
③航天员怎样才能睡个安稳觉?(必须钻入固定在舱壁上的睡袋里。)
④“必须”说明了什么?(说明在空间站里只能这么做。)
⑤想一想,航天员睡觉时为什么必须钻入固定在舱壁上的睡袋里呢?(一不小心就会飘到别处去。)
⑥指导朗读第二、三句:“不过”要读出意思变换的感觉,可稍作停顿,以引起注意。“必须”是强调一定要这么去做,所以要加重语气。再顺势引导学生:课文中还有“得、需要”这样的词语,因为它们带有肯定的意味,所以在朗读时一般要加重语气来突出肯定的意味。“不然”表示不这样做不行,也要读出强调的语气。另外,还可以抓住“钻、飘”等词语体会有趣,通过将这些词语读得重一些,表现出在太空生活的有趣。
(3)整体朗读指导。
读好关键词语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朗读基调,可这样引导:我们可以想象自己正在空间站里旅行参观,看到这些情景,该感到多么惊奇,多么有意思呀!所以,读的时候脑海中要想象这些有趣的画面,读出十分新奇、特别有趣的感觉。
3.四人一小组,用感受“睡觉”的有趣的学习方法学习第3~5自然段。
4.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1)在空间站里活动有哪些有趣之处?
预设1:跟在地面上用腿脚行走不同,航天员在舱体里移动主要靠手臂。
①航天员在舱体里如何移动?(靠手臂。)指几名学生随意活动,再指几名学生模仿航天员靠手臂活动的情形,感受在空间站里活动的有趣。
②教师播放航天员在舱体中移动的视频,学生直观感受在太空中活动的特点。
预设2:为了方便航天员在舱体中活动,舱壁上安装了很多特制的扶手。
①结合上下文,为什么要在舱壁上安装特制的扶手?(方便航天员活动时稳定身体。)
②为什么航天员要依靠扶手来稳定身体?(一不小心会飘到别处去。)
预设3:平时,航天员会依靠这些扶手或其他设施稳定自己的身体。
想一想,再结合所了解的知识,说一说“其他设施”还可能有什么。(舱壁上的睡袋、用来钩住地板上的网格的底部带钩的鞋等。)
(2)在太空中喝水有哪些有趣现象?
预设1:在空间站里,是没有办法用普通的杯子喝水的。因为水处于失重状态,即使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往下流。
①你为什么觉得这两句话有趣呢?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喝水的说一说,边说边演示。
②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如果在地球上把装有水的杯子倒过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③把句中的“即使、也”去掉再读一读,好吗?(不好,有了“即使、也”,特别突出了水在太空中失重时的有趣现象。)
预设2:航天员要想喝到水,得使用一种带吸管的饮水袋,直接把水挤到嘴里。
①指导朗读:“得”在文中读“děi”,是“必须”的意思,读出肯定的语气。
②练习用“必须……不然……”的句式说说航天员喝水时的有趣场景。(要想喝到水,航天员必须使用一种带吸管的饮水袋,直接把水挤到嘴里。不然,即使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往下流。)
③航天员在空间站里喝水真有意思,想象他们喝水的画面读一读。
(3)我们平时洗澡很容易,在太空中为什么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呢?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洗澡的不容易: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在太空中洗澡的不容易?
A.即使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往下流;从喷头喷出的水总是飘浮在空中。
B.平时,航天员会依靠这些扶手或其他设施稳定自己的身体。
②科研人员是怎样解决洗澡的问题的?(他们设计了一个密封浴桶,在下边安装吸管,它可以把喷头喷出来的水朝一个方向吸。)
②这个方法的弊端是什么?(洗完澡后,航天员还要花很长时间清理身上和浴桶的水,实在太麻烦了。)
③现在,航天员用什么方法洗澡?
⑤在太空中洗澡不容易,但是挺有趣,怎样读可以更好地表现在太空洗澡的有趣?指名读。
5.(播放航天员在太空睡觉、活动、喝水的视频和在太空洗澡的照片)学生观看,体会太空生活的有趣。
6.再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把你感受到的“趣”读出来。
7.学习第6自然段,体会首尾呼应,了解产生有趣现象的原因。
(1)学习第6自然段:(课件出示)你看,在太空中生活,是不是很有趣?
①指名读,其它学生评价。
②这是一个问句,说的是什么意思?(在太空中生活很有趣。)
③指导朗读:“是不是很有趣”暗藏答案,肯定的意味更强烈,“有趣”语调上扬,尾音干脆,不拖长。
(2)联系第1自然段,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
①(出示第1、6自然段)男女生合作读,说说发现了什么。(这两个自然段都是说太空生活很有趣,这种写法叫作首尾呼应。)
②同桌合作读一读第1、6自然段,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首尾呼应的特点。
(3)找一找产生有趣现象的原因。
①太空生活这么有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画出相关句子。(水处于失重状态。)
②相机讲解失重:因为物体在太空中没有地球的吸引力,也就没有重量,显得轻飘飘的,这就是失重。
三、理解课文,作业设计
1.再读课文,说趣事:提取第2~5自然段的关键信息,小组内互说,再全班交流。
2.创设情境,说趣事:如果你是一名航天员,你能在返回地球后和朋友讲讲有趣的太空生活吗?
3.搜集关于太空生活的图片,观看关于太空的视频,激发探索宇宙的兴趣。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变知识传授为学生全体参与,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在教学中,我营造出轻松、和谐、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力求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与探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
2.小学生好奇心强,太空中生活的趣事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搜集有关太空生活的资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读好课文,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还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我还结合太空生活的趣事,适时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本地下载"链接,"目标另存为"不能下载。
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隔线----------------------------
推荐教案